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探狄仁傑Ⅱ》異軍突起之作,把偵探劇的優勢都充分表現了出來

《神探狄仁傑Ⅱ》異軍突起之作,把偵探劇的優勢都充分表現了出來

《神探狄仁傑2》是續《神探狄仁傑1》後的又一部以描寫中國古時官員狄仁傑探案為主要內線索的偵探類型電視劇,該劇由錢雁秋編劇並導演,由梁冠華、張子健、呂中等主演。

《神探狄仁傑2》講述了《關河疑影》、《蛇靈》與《血色江州》這三個故事,都是從神秘詭譎的氣氛開始,事件撲朔迷離層層推進,情節驚險緊張跌宕起伏。偵查絲絲入扣毫釐不苟,推理開闔嚴密扣人心弦。最終是以懸念作為引導,吸引觀眾不斷進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推理結果和戲劇境界,從而獲得愉悅的審美感受。

《神探狄仁傑2》全劇共40集,2006年11月20日在CCTV8上映。

《神探狄仁傑2》由《關河疑影》、《蛇靈》和《血色江州》三個撲朔迷離、驚險離奇的故事組成。《關河疑影》發生在武周年間。契丹犯境,烽煙迭起。武則天(呂中飾)任命狄仁傑(梁冠華飾)為河北道行軍大總管,調查邊情戰事失敗原因。《蛇靈》講述蛇靈逆黨興風作浪再起波瀾,一場刺殺與保衛的 激烈較量由此拉開戰幕。《血色江州》講述江州血案不斷發生,狄仁傑與護衛李元芳(張子健飾)如何樹藤摸瓜,挖出真正為害人民的惡魔的故事。

《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不僅融合撲朔迷離的懸疑劇情與恐怖的視覺元素為一身,更加入了李元芳與狄如燕的愛情、狄仁傑與曾泰的師生之情、以及武則天與狄仁傑的君臣際遇等情感戲碼,使得本系列電視劇在驚險刺激的段段案件中增添了不少溫情色彩。

第二部的畫面畫質明顯比第一部要好,故事也依然很不錯,不僅有查案,還有情——愛情、師生情、君臣。就在這添加的情感線的同時,我是越來越喜歡李元芳了。

也許因為小時候看過不少俠客俠士的動畫、電視吧,內心也有一個俠客夢,想著若是生在古代憑著一身高超武功行走江湖也是很帥的。於我而言,李元芳這樣一個武功高強、動作敏捷的人就成了一個崇拜的對象,更何況而且他還重情重義、忠心耿耿,怎麼能不喜歡?

第二部剛開始的時候,元芳和如燕的愛情線應該還是單箭頭,但就像屏幕外我對元芳的崇敬一樣,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一些如燕對元芳的愛慕(ps:個人感覺)。所以當元芳後背中了滿滿的箭、昏迷不醒時,如燕來看他,說他傻,我竟然是有點兒想笑的,或許是覺得終於有個喜歡元芳的女生關心他了吧

元芳和胖狄分頭行動,為了保護好人證丘靜和李楷固,他以自己的後背做了盾牌,擋住了王孝傑命令部下射過來的箭雨。胖狄趕到的時候,元芳還堅持著告訴狄大人,如燕一直在他身邊。這句話我似乎是想明白過原因的,但現在又忘記了,現在想,可能是為了幫狄大人排除內鬼吧,畢竟自己當時已身受重傷,能不能醒過來另當別論了,能提供多少信息就說多少吧。

劇情規律每一部案子開始時,狄仁傑的身邊都會多幾個角色,那麼觀眾注意了,這些個臨時加進來的角色很有可能就是安插在狄仁傑身邊的眼線,呵呵,這是這部戲的一個規律。每一個案子結束時,狄仁傑都會佯敗,然後帶著他早已知道的卧底,隻身赴「虎穴」,在對手以為已經得手而狂喜時探知事實真相併滅其於不備。這是引人入勝的好方法,但是同樣的味道吃多了就會乏味,所以我乏味了。疑似《包青天》眾所周知,包拯有四個護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不管他們是戲劇杜撰出來的,還是歷史上確有其人,這四個護衛加一個展昭的包青天模式,早已為觀眾熟知。

本來狄仁傑只有一個管家狄春,第一個案子中就收了一個李元方,第二部戲中又加入了張環、李朗、楊方、仁闊等所謂皇帝賞賜的八大軍頭,但最常被提起的也就是這四個人,而且這四人的名字也都是兩個字的,叫起來琅琅上口。後來楊方、仁闊犧牲,又換了兩外八大軍頭中的兩個人。歷史驚人地相似,只是各人的姓名換了,架構卻是一樣。不知導演的靈感是來源於包青天,還是覺得這種模式應該是古代斷案高手都應該具備的。對白錯別字:最明顯的錯誤有兩個,一個是將「棺槨」的字幕寫成了「棺裹」,另一個是配音時將「我只得……」的「得(應念dei)」念成了「de」。電視是傳播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是在現今這種錯別字越來越多、大學生卻錯字連篇的情況下,電視節目更要起到糾正視聽的作用。而該劇作為後期配音,配音演員應該事先對台詞的讀音勘誤,特別是央視這種新聞機構,最起碼不要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吧。錯用成語:最典型的是第二部「蛇靈」這個案子的結尾,袁天罡對狄仁傑說:「敗在你的手裡,我心悅誠服。」我怎麼聽怎麼覺得這「心悅誠服」四個字放在這裡很彆扭,不知是誰的主意?口頭禪:狄仁傑的口頭禪:「我明白了」,「我終於明白了」,「我徹底明白了」;「不可說」,「不可說呀」;「我太了解皇帝了」,「你做得好啊」「我想到了一些別的事」。

李元方的口頭禪:「大人,你想到了什麼?」「卑職不明白」「大人您說什麼」「我已經很生氣了,所以不要再激怒我」。全劇人物的口頭禪:「厥功甚偉」;「現在讓我們看看你的真面目吧」「查察」「神乎其技」。細節狄仁傑化妝成走方的郎中微服查訪民情,可他身邊的李元方等人卻依然在「草民」面前直呼其「大人」,難道那些百姓都耳聾,對面而不聞其聲?在第一部中,武則天看起來正值中年,而她的侄子武三思卻像個老朽,不知導演是聽誰的意見這麼安排的。好在可能有人提醒,第二部中的武三思就年輕多了。目前就想到這麼多。還有就是,劇中人物的個性都太單一了,要末明察秋毫,像狄仁傑,要末一無是處,如各大匪首,或者就像李元方,時而聰明絕頂,時而愚蠢透頂。我最喜歡的,還是狄仁傑給人診病發現還有希望時說「有門」時的樣子,顯示了他還是個可愛的小老頭,就連他的侄女如燕都學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狄仁傑 的精彩文章:

嬴政的飯菜都是要經過狄仁傑試吃,於是嬴政對狄仁傑很放心……
狄仁傑居然也搞裙帶關係,費盡心思想讓自己弟弟做官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