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的詩歌究竟好在哪裡?

李白的詩歌究竟好在哪裡?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詩歌具有獨一無二的品格,他的詩歌具有強大的衝擊波,闡釋著崇高的美。

人們常說杜詩可學,李白不可學,他是一種無可仿效的天才發抒。「天才」一詞在我國古代文藝批評中不常用,而李白從唐代開始就享有「天才俊逸之譽」(王仁裕),而後世遂沿為定論。

有句話說「勤奮出天才」,可能要去掉兩畫,是「勤奮出人才」。天才,是天生之才,「天生我才」。有的人生下來就是那個料。還是以切近的莫言為例,其小說不同尋常處,是其天馬行空。有人說余華是做減法,莫言是做加法、乘法。下筆常常是恣肆汪洋,不知哪來那麼多妙語如珠,哪來那麼多奇思幻想。李白亦是如此。安州一個姓馬的郡督說: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上安州裴長史書》)

莫言自述,他還是一個放牛娃、上小學的時候,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讀,甚至拿到別的學校讀。題目,記一次運動會,其他孩子都記流水賬,他偷懶、只寫打籃球,老師說就該這樣。題目,記一個人,其他孩子不是寫飼養員趙大叔,就是保管員張大伯,他卻寫了一個並不存在的人。沒人教他,就知道虛構。這就是天分。當然,若要成功,還離不開勤奮。

李白天分的表現,一是才思敏捷,「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上韓荊州書》)、「其為文章率皆縱逸」(殷璠),「醉中草樂府,十幅筆一息」(皮日休)。再則是異常活躍的想像力。皮日休說「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沈德潛說「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濤浪自涌,白雲卷舒,從風變滅,此天授、非人力也」。

《蜀道難》是一個古題,前人寫過不少詩,不出彩。李白下筆就開出生面,他知道怎麼寫。你看他是怎麼開頭的: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開始就遠離事實,而融入童年時代聽來的本土傳說和神說。蘇東坡說:「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夢遊天姥吟留別》,同樣具有天落天外的特點。「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別人或許會做減法,省去「之難」二字,寫成「蜀道難於上青天」,意思完全是一樣的。但你讀讀這兩句,感覺有天壤之別。這就是創調。

同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兩個「之日」,都是不必有,但一寫出,就不能省。若問他:你怎麼知道這樣寫?他的回答也許是:天知道。詩中有一句「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完全是散文,在詩中卻少它不得。還有,詩中三次出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個句子,形成一個主旋律,這種寫法從哪兒來的?從《歸去來兮辭》中來的。這又是他的讀書受用。別人想不到。

這首詩寫蜀道之難,從神話、自然、政治三個維度寫,既飄逸,又厚重。「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孟棨《本事詩》)殷璠稱之「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兩個握有話語權的人,把這首詩率先推上經典的位置。

李白代表盛唐,崇尚自由,脫棄束縛,專重內在韻律。他對「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外在韻律)」,表示不滿。短小的絕句,恣肆的歌行,是他的最愛。李白歌行的內在韻律是大起大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是其詩品。這種大起大落的內在韻律,來自李白充滿大起大落的生活經歷。李白抒情詩的典型的格局是,語言如萬斛泉流、不擇地而出,左右逢源、拉雜使事,感情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如《行路難》前面說:「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緊接著就有:「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接下來又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而結尾則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谷底到波峰,變化只在剎那間。

七言絕句是唐詩的重要體裁,王冠上的明珠。其內在韻律,元人楊載概括為「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其言是也。今人鍾振振以排球為喻,說七絕前二句好比一傳,三句好比二傳,須到位,末句是扣球得分。滕偉明說,第三句須設置懸念,第四句須抖包袱。這就比楊載說得還好。前人說杜甫於絕句本無所解,因為杜甫的絕句喜歡對結,三四句的反差較弱。李白絕句則不同,神乎其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唐代的七絕,王士禛說:「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無出此四章之右者矣。」《早發白帝城》這首詩的興會怎麼來的呢?速度,水流的速度。《水經注·江水》「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過去從書上讀到的東西,李白這一回是親身感受到了。所以「千里江陵一日還」是主題句,是事實,是詩的生長點。首句是引子,「白帝彩雲間」寫出視幻感覺,有人稱它疊景法,給這首詩一個很高很飄逸的起點,「故人西辭黃鶴樓」也是如此。三四句以餘思作波,其地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亦出酈道元文。一句寫聽覺之延續、產生速度感消失的錯覺,末句以破之,不知不覺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矣。有人說這首詩是速度的審美。全詩妙在表現出詩人坐船的「快」感,其中也隱含了遇赦的輕快心情,跳出漁歌的手心。神乎其技,說穿了也不神。(《早發白帝城》賞析可在《嘯天說詩》微信公眾號「往期說詩」2017年4月19日中觀看視頻及文章。 )

與一般詩人喜愛的優美或幽美不同,名山大川似乎特別能激發李白的想像力,喚起他創造的熱情,在李白的山水詩中最為動人的形象是壯美的,如黃河長江、廬山瀑布、橫江風浪、蜀道山川,等等。尤其是黃河,這一民族符號,李白寫得最為到位。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等等。

李白也寫普遍人情,他的詩包含一些普世的價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他對詩歌語言的追求。他善於用極淺顯的語言,表達極深的思想感情。如《靜夜思》就道出這樣一個人生體驗。那就是:人在異鄉,哪怕一切都是陌生的,也還有一樣熟悉的東西,就是明月、月光。看見明月、月光,就想起故鄉的一切。中國人從小讀,代代讀,越讀越親近自然,越讀越熱愛家鄉。(《靜夜思》賞析可在《嘯天說詩》微信公眾號「往期說詩」2018年1月24日期觀看視頻及文章。 )

人人都寫月亮,他是寫得最好的一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等等。連唐伯虎那樣驕傲的人,都很服氣: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把酒對月歌》)

崇尚自由的另一表現,是李白有一個重要主題,即反權貴、輕王侯、否定功名富貴、張揚主體人格。人們一提到李白,想到的就是力士脫靴,天子呼來不上船,太白醉酒,等等。在專制時代,讀他的詩是一種享受。在他的詩中,常常看得到一個大寫的「我」,在所有的唐代詩人中,李白採用第一人稱代詞頻率最高,特別是在詩中自呼其名:「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乘舟將欲行」「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等等。人人都寫飲酒,他是寫到極致的一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啟迪人們,要永遠拒絕負面情緒,給自己以積極的心理暗示。

李白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與莎士比亞一樣,確實是千年一遇的偉大詩人。

(本文發表在《四川日報》2018年3月23日第14版,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嘯天說詩 的精彩文章:

TAG:嘯天說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