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書體的奇葩——角書(理論闡述:方圓角,書法體勢的三分天下)
中國書法書體的奇葩---
角書
角書(傅氏三角),是傅少卿對中國書法新書體創造的一種探索。儘管現在還是個雛形,也很稚嫩,但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支撐。因此分享給大家,請廣大的書法愛好者,和業內的專家學者,多提寶貴意見。
創研人傅少卿,從2013年開始創研角書,因他創研的角書在其
結構上以三角為主
,就用其姓氏加三角的特點,命名為「傅氏三角
」。
為了在理論上對角書有支撐。創研人研究了中國的書法發展史,撰寫了
《方圓角,書法體勢的三分天下》
,給角書一席之地。傅氏三角成形後,創研人向國家版權局進行了註冊登記,取得了著作權,登記證書號為:
國作登字2014-F-00107360
。並研究制定了《傅氏三角書寫法》,形成三大要素,二十一式技法
,掛在百度百科供大家查詢(點擊閱讀原文
可直接進入)
2017年創研人以我的書法興趣為題,寫了五篇文章,具體描寫了角書的形成過程。
我們把創研人的作品和文章分享給大家,請大家有針對性地提出批評建議,以便使角書能夠得到完善,也希望角書能夠真正成為一種書法書體。
「傅氏三角」是傅少卿創研的一種新書體,是在傳統書法書寫的基礎上,把
角的剛勁和書法的柔美
結合起來,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書寫技法。特點:「傅氏三角,字字見刀
」。我的書法興趣——方圓角,書法體勢的三分天下
說起書法,人們很自然地就有一個思維定勢,字正方圓。在方和圓上作文章,很少有個談起角,即便談起,也是用險峻,用力等迴避的字眼,更是很少有人在角上作文章,大有談角色變的味道。
中國的書法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五千年了,在這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無論是尚意領袖,熱血書家,還是悲情筆者,都沒敢把角作為書體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提出來,更沒有人去作這方面的賞試,從倉頡造字,李斯一統。篆隸演進,到後來行成的篆,隸,草,行,楷都沒有角的地位。其實,你細品品。書法體勢真的是方圓角三分天下,角應有他很重要的地位。
一,方是本源,是規矩
中國字是方塊字,方自然是本源,但同時,又是書家書寫的規則。
1,四維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漢字的方型框架。
中國字是方塊字。為什麼是方塊字,據說沒有明確的考證,但有關學者研究表明,方塊字得益於四維的思維方式,在古人心中,天圓地方,地是方形的。例如,中字是最早出現的漢字之一,古人有四方觀念,但這四方是被納入一個四方形中的,處於這個方形中央的,即為「中」。
從字的演進變化看,甲骨文基本是方塊的,西周未年就是一字一方格了,到了春秋戰國,漢字發生了一次異變,篆書到隸書,由從前的圓潤瘦長就變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塊字。
2,方塊字決定了方方正正的書寫。
一是字形要求。方塊字的字形結構均勻,對稱,平衡,向背,俯仰,穩定,其點畫要求很嚴,橫平豎直,這種形體上的客觀要求,正是中國古人所追求的客觀美,周正之美。
二是法度要求。每個朝代的正體字,都是極其莊重嚴肅地按照平衡對稱,周正之美的追求在寫,最早的金文,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寫得規規矩矩,後來小篆,隸書成了正體字,都講究法度,在魏南北朝楷書成為正體字,文字與書寫並重。一直到後來,楷書是主流書體,都要求楷書字體,皆得正祥。
二,圓是尚意,是變化
圓是書法表現形式的內在支撐,書家在書法的創作過程中,把自已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字裡行間,創造出書法的百態千姿,使書法展現出無窮的魅力
圓是方圓觀在書法藝術中的體現。漢字與書法皆源於自然,方與圓是從自然物象事象中經過思維高度概括而成。「方」具有靜態,部分,規則,原則性等特點,「圓」則有動態,整體,圓滿,靈活性等特點。前面說了方是書法體勢的本源,而圓是書法藝求的靈動空間。歷朝歷代的書家。都在重本源的基礎上,將自已所處年代,接受的思想精神層面的東西融入在書法藝術之中。縱觀書法史,這種尚意,受到了玄學。佛教,道教,儒家等思想的影響,追根溯源,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象形文字誘發了書家追求尚意的想像力。
倉頡在造字時,是因象形,物形來確定文字的符號,他從發現一個腳印可以代表著一個野獸,發展到用符號來替代,最後形成文字。例如獸形文字,十二生肖的象形表現得微妙微梢,書家們在創作書法的過程中,就是把筆下的文字用書家可以駕馭和把握的東西,把他融入書法創作中,所以說,大凡了解文字來源的人,大都會放開自已的創作思路,激發書家們的創作的想像空間。
二是各類門派的思想催生書法體勢的多變。
玄學倡導個性張揚。衛夫人的「意在筆先」強調了書法服從於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懷。「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此所言「力」是指主體的內在力量和人格的體現,也是玄學所提倡的獨立自由人格的體現。王羲之更注重書法對作者意圖的表達,強調「擺撥似驚雷掣電,乃飛空妙密,頃刻浮沉,統攝鏗鏘。能使昏迷之輩,漸覺稱心,博識之流,顯然開朗」。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書家們都把自然本性放在首位,在書法中盡情地表現自我,觀照自我,把主體內在的情感的表現作為書法本體。
佛教把禪機融入書法技藝中。書法藝術受禪宗的影響,使書法的趨向發生了改變,一是以禪論書法,二是以書法為心學,三是把書法變得從有法到無法,四是出現了透著禪意的字。佛教做為一個教派,二千多年來,對我國書法家的人生觀,藝術觀影響很大。東晉的王羲之對佛家主張的真空為體,妙有為用,心領神會,致使其筆勢神氣淋漓,盡得妙處風流。唐代高僧懷素,其書法「隨手萬變,怪雨狂風,隱見莫測」為歷代書家所推崇。這些大家都是得益於他們對禪宗的徹悟。
道家把氣作為修練的根本,融入書法創作,是靜的體悟。書家通過書法,形神共養,達到形神一體,心身統一,從而健康長壽。弘一大師曾經在談及書法時說過,「朽人之字所能表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儒家提倡中和之美。美與善是儒家和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儒學尚中和,中國書法重書品,更重人品,人品是道德的境界,追求的是善,書品是藝術的境界,追求的是美,人品通過書品反應,書品與人品相輔相成,中國書法講人書俱老,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就十分推崇中和之美,「崇尚誓寓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表達了他的書法藝術境界。
三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主導著書法革故鼎新潮流。
書法的創作流派,不管什麼變化,但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宇宙觀,方與圓在書法藝術中被廣泛應用,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天圓地方思想的影響,這種認識深刻地影響到中國人的審美傾向,運用方圓陰陽的無窮變化作為書法創作的根本方法,漢字書法在藝術上求圓,圓為方之肉,圓為方之血,藝術生命生於圓,。而歸於圓,並在圓中自在實現,中國哲學把渾沌無形之氣視為圓,圓代表無形,代表渾沌。圓體現了中國藝術崇高充滿圓融的生命境界和藝術生命流轉不息的特徵。
圓是智慧,智圓行為,被當作境界極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學習書法就是要先學方正的規矩,待規矩悟得,再求圓之變化,中國書法就是在方的規約中盡圓的變化無窮之妙。
縱觀中國書法五千年的歷史,書家不管怎麼創新,都是在方圓觀的指導下。循正的規矩,進行圓的創新,
三,角是筋骨,是謀篇
1、「塊」是漢字的幾何形態
研究發現,漢字歷時幾千年,雖然經歷了符號,早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幾個大階段,但仍保留著方塊造型,尤其「點線面體空間的構成元素,與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有著密切的聯繫。線,漢字筆畫線條與幾何學的線概念巧合;面,漢字筆畫寬窄變化符合幾何學中關於面的量化要求;體,漢字筆畫字形的立體化符合幾何學中關於體的抽象概念和圖學基本方法。空間,漢字筆畫,線形正是構鑄了幾何空間語言體系不僅與數理幾何中的線面體空間等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是沿著幾何學的規律發展。其空間發展語言從過去的一般平面,二維空間,到現在的三維空間,立體感,到走向四維趨勢,形成運動,速度,扭曲,就形,模糊書寫的創作理念。為書法藝術創作拓展了巨大空間。
2、角是塊的骨架
方塊字的點線面體空間等要素,構成一個字的外部特徵,但字的外部形態是不是有神,需要看其骨架的擺放。通常,一個方塊字都是由各種不同的角所構成。
角在書法空間中的作用,主要是分割書法的空間,空間的千變萬化。要靠以不同輕重,不同重度的線形。不同構成,不同布局,不同墨色來完成。不同空白的形狀,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給人以外展性,侵略性最強之感,角度越大,空間越醒目,神韻越奇特。
在一個字里,凡有兩條線段就能組成一個角,一般的字都會有若干個幾何形組成,而每個角就象字的骨架一樣,如果擺放不好,就寫不出其神韻來,不論是獨體字,還是多角的字,處理好角的關係,擺正角的位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勢和神韻全在角的變化和演變。所以角是塊的筋骨。
3、書法是各種形態的幾何圖形。
不管是獨體字還是複雜的字,都是由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所組成,但在各種圖形中三角形是字的基本形態,楊豪良先生在《幾何分析法》中透徹地闡述了從某個單字到多個幾何圖形組成的字的謀篇布局,如何來架構字的形狀和氣勢他認為字的最簡單的平面幾何是三角形,他說書法里的漢字通過極端點的處理,都能變成三角形或類似於三角形的結構。即便是多邊形,其邊的延長線也必然能夠成一個大的三角形,同時他認為,通過極端點能連成不同的幾何形,而任何幾個幾何形的最基本結構單位就是三角形,幾何形的複雜程度總是與其極端的多少是一致的,一個極端點就只是一個點,兩個極端點連接起來就是一條線段。三個極端點連接起來就是一個三角形,多個幾何形構成書法字。他把毛筆書法中每一個字都看成是不同的不規則的幾何形的組合。單個字的幾何形在一行字中,又構成了一行字的特有幾何形,其中包括牽絲,勾挑,縈帶。
4、角在書法體勢中的地位不能勿視
筆者認為,書法體勢的三分天下,方,圓,角。不管人們認不認可,這都是客觀存在。其表現為:
①角在書法空間中起著黃金切割的作用
畢達格拉斯學派發現黃金分割率就是允許線條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此消彼長,他高你低,角的組成,由於線條的長短不同,搭配比例不一樣,可以形成各式各樣的角。這種角的形態就構成字的神韻和態勢。
②角是對人們方圓觀的這種思維方式的一個彌補,角是一個互補的體勢
方圓觀,天人合一是一種混沌性的思維方式,角是這種思維觀的一個補充,一個具象,就象方是天,圓是地,角是支撐天地之間的柱子,有了角,天地之間才有靈氣,才會絢麗多彩,
③ 角應該理直氣狀地站出來,平分書法體勢的三分天下
過去人們講書法,每每都是字正方圓,好象沒有角什麼事,更沒有人敢在這方面做些賞試,即便是書法大家,在談及書法時也不敢提,頂多就是字體險峻,筆力剛勁,氣度不凡,書法幾千年,人們都沒有給角一個名分,本來角在法的書寫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沒有一個人理直氣狀地提出來,總是羞羞答答,不敢名正言順地提起,要說也是含糊其詞,更沒有書家敢於大膽地賞試。
書法的發展在於繼承和創新,在過去的歲月里,角的地位整沒了,作用淡化了,現在應該有更多的書家來為他正名,來探索賞試角在書法書寫中的獨特優勢,把書法的柔美和角的剛勁結合起來,讓書法的傳承有一個新的突破。
如有和創研人交流的,可掃描文章後的二維碼
閱讀原文


※了解歐體楷書筆畫的加減規律,讓字更具「歐味」!
※書法格式大全,有錢你也買不到
TAG:書法第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