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主帥昏聵讓大軍一敗塗地,為國家招來滅國之禍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主帥昏聵讓大軍一敗塗地,為國家招來滅國之禍

原標題: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主帥昏聵讓大軍一敗塗地,為國家招來滅國之禍


吳王闔閭任命孫武為主將以救蔡的名義伐楚,可說是盡了最大的兵力和最大的速度,求勝之心非常迫切。楚軍主將囊瓦見吳兵來勢兇猛,不敢與吳軍接戰,立即撤圍往回退卻,又擔心吳軍追趕,一路往西,直到渡過漢水(在行程上是從河南駐馬店市東到湖北襄陽市東),才在漢水南岸(因漢水大略呈東南——西北走向,所以也可稱西岸)安營紮寨。囊瓦惟恐不是吳軍對手,又接連向郢都告急,請求楚昭王再派援兵。


再說吳軍,見囊瓦率楚軍後撤併駐紮於漢水之南,孫武立即命令將舟船留在淮河水灣(泊船的具體地點,一說是安徽淮南市鳳台縣,一說是河南信陽市潢川縣,二地相距有一段距離,聯繫上下文,潢川的可能性大一些),之後取陸路,由唐、蔡軍作嚮導,穿過楚國北部邊境的大隧、直轅、冥厄三處險要關隘(三關都在現信陽市以南,與湖北省廣水市、大悟縣的交界處),深入楚國腹地,到達漢水東岸。伍子胥對這個決策感到不解,就問孫武說:「水戰是我們的強項,現在為什麼要丟下艦隻走陸路呢?」孫武回答說:「我軍兵力遠遠比不上楚軍,所以必須要速戰,如果乘船一路逆行,到達前線時楚國大軍就會集結完畢,我們再要想與楚軍交戰,那取勝的希望就會非常渺茫,所以要趁著楚軍尚未做好準備,取陸路發動奇襲,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伍子胥非常佩服。



再說囊瓦,駐紮在漢水西岸之後,日夜派人打探吳軍的動向,當他聽說吳軍已到達漢水東岸,擔心吳軍會渡過漢水與他交戰,愁得寢食不安。不過當他聽到吳軍把所有戰船都留在淮河灣這個消息的時候,又立即放寬了心——吳軍沒有渡船,難道他們會飛過漢水不成?


再說楚國國內,楚昭王見到囊瓦的告急文書,立即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其時吳軍已經到達漢水東岸,吳軍的進軍速度令楚國君臣無不膽寒,如果吳軍渡過漢水直襲郢都,那麼楚國都城就有可能被攻破,就算不至於真正亡國,但政治上的影響那可實在是太大了。而國內軍事才能出眾,能夠與吳軍匹敵的,也就數左司馬沈尹戍了,於是楚昭王派沈尹戍帶領一萬五千援兵,急速前往漢水西岸,幫助囊瓦抵抗吳軍。

沈尹戍火速趕到兩軍前線,由於分散在各地的其他援軍尚未到來,吳軍在何處渡江不得而知,而楚軍兵力雖多,但還不足以在漢水沿岸築起一道無論是任何地點都令吳軍無法突破的防線。沈尹戍向囊瓦建議說:「吳國軍隊的優勢是水戰,現在他們丟棄戰船取陸路而來,可說是以其之短攻我之長,再加上吳軍孤軍深入,雖說他們的補給由唐、蔡二國提供,但他們供給線拉得太長,一定不會持久,所以既不佔天時,又不佔地利。令尹您率大軍(中軍)在正面牽制吳軍,不要與他們急著交戰,我率一支偏師繞到吳軍背後,燒毀他們的戰船,再用木石塞斷三處關隘,這樣一來,吳軍水路陸路都會被截斷,無路可逃,等到這個時候,令尹您從正面攻擊吳軍,我從背後夾擊,吳軍腹背受敵,就會被我們全殲於此。」



囊瓦一聽,感覺對吳作戰的思路一下子變得清晰無比,他非常贊同沈尹戍提出的作戰計劃,於是叫沈尹戍帶兵繞道吳軍身後,自己率領大軍在漢水西岸列營,與吳軍相持。


客觀來講,楚昭王派沈尹戍率軍前去與吳軍對敵,這是一個明智的決策,但是,他沒有下令將前方的最高指揮權由囊瓦移交給沈尹戍,這卻是最大的敗筆。


沈尹戍和囊瓦商定前後夾擊吳軍的作戰計劃後帶兵繞道吳軍後方,誰知他前腳剛走,囊瓦後腳就擅自改變了作戰計劃。囊瓦改變計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這個作戰計劃實現,那麼沈尹戍就會立下大功,他囊瓦的無能就會被反襯出來。他想正面擊敗吳軍,把功勞攬在他一個人的頭上。


而實際上,就連這個改變計劃的主意,也並不是囊瓦想出來的,而是沈尹戍留下幫他助戰的一個叫武城黑的大夫提出來的。囊瓦貪污受賄是一把好手,但帶兵作戰絕對是個外行,在與敵軍交戰之時,他其實並沒有任何的軍事方略,基本上都是被動應付,能憑著充足的糧草把對手耗走就耗走,耗不走就被對手打得逃跑,從來也沒有取得過任何像樣的勝利。而在沈尹戍走後,他經部將這麼一鼓動,竟然異想天開地認為楚軍真的可以憑著優勢兵力從正面擊敗吳軍。


客觀來講,楚軍的兵力確實數倍於對岸的吳軍,但是,楚軍的戰鬥力卻根本無法與孫武訓練出來的吳軍相比,而且,由於主帥囊瓦素來不受人尊重,所以楚軍的士氣也並不高。


當武城黑討好地建議囊瓦渡江與吳軍交戰之時,囊瓦的愛將史皇出於私利,也慫恿囊瓦渡江作戰。他說:「楚國人尊敬令尹您的越來越少,但愛戴司馬沈尹戍的卻越來越多。如果沈尹戍在後方燒掉吳軍戰船,截斷吳軍退路,那麼破吳的功勞,就成了沈尹戍的。令尹您前面已經打了好幾個敗仗,現在又把這樁大功讓給沈尹戍,只怕是回國之後,令尹的職位就是沈尹戍的了。不如像武城將軍所說的那樣,渡過漢江,與吳軍決一死戰。」


囊瓦錯誤地估計了兩軍形勢和楚軍的實力,於是命楚軍全部渡過漢水,進擊吳軍。其實楚軍前後夾擊吳軍的圖謀早就被孫武等人察覺,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孫武改變原定要在長江、漢水腹地與楚軍決戰的計劃,從漢水東岸撤軍,一路撤到小別山(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今湖北省黃崗市團鳳縣北大崎山)至大別山之間。囊瓦以為吳軍畏戰逃跑,立即派史皇等人出戰,誰知卻被夫概打得大敗而回。為了挽回敗局,囊瓦當晚派軍去劫吳軍營寨,誰知吳軍早有準備,楚軍劫寨不成反中埋伏,在大別山被吳軍打得一路回逃,一直退到柏舉(今湖北省黃崗麻城市)才停下來。


楚軍連敗數陣,吳軍不再向東戰略性撤退,而是在柏舉駐紮了下來。囊瓦不敢再迎戰吳軍,想要棄軍逃回郢都,但卻遭到了部將史皇的指責。史皇說:「令尹您奉命率大軍抵抗吳兵,如果棄軍回郢,那麼吳軍就會輕鬆渡過漢水,長驅直入殺向郢都,到那個時候,令尹您就是萬死也難逃這個罪責。不如我們與吳軍拚死一戰,就算是戰死了,也能留下一個好名聲。」



囊瓦不得已,只好勉強留了下來。其時楚昭王派出的一萬援軍再次到達前線,由將軍蒍射率領,蒍射之子蒍延也隨其父一起出征。蒍射見到囊瓦,很自然地就問到了戰況。囊瓦把吳、楚兩軍交戰的情況如實地告訴了蒍射,蒍射一聽,立即譏嘲囊瓦說:「您要是照著沈尹戍的計划去做,怎麼會遭此慘敗?事到如今,我們只有深溝高壘,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堅守,不要與吳軍正面交戰,等沈尹戍的兵馬從後面趕來,對吳軍形成合圍之勢時,再前後夾擊。」囊瓦自恃自己身為令尹,權高位重,哪裡會由著蒍射在他面前指手畫腳,惱羞成怒之下,根本不聽蒍射的建議。蒍射也看不起無能的囊瓦,不願意聽從囊瓦的命令,而是帶著自己帶來的一萬援軍駐紮在了距大軍十里之遠的地方。

吳軍這邊,剛開始聽到楚國來了援軍,心中還有所忌憚,但當聽到楚軍將帥不和的消息時,立即大放寬心。夫概向闔閭請戰說:「囊瓦貪婪而不仁,軍心不服,蒍射雖說趕來救援,但卻不聽囊瓦號令,楚軍士氣低落,毫無鬥志,如果我們出奇不意,攻擊楚軍,就一定會大獲全勝。」但楚軍在闔閭眼裡,卻並不是那麼不堪一擊,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和良好的戰機,他不願意把決戰的時間提前。考慮再三,闔閭否決了夫概的提議。



但夫概卻堅持自己判斷的準確性,從闔閭那裡退出之後,他竟然領著自己手下的五千先鋒部隊,徑直殺向了楚軍大營。


既然夫概已經出擊,那麼大軍再不救援,勢必就會跟楚國一樣,鬧個將帥不和,白白損折軍力,於是孫武急令伍子胥帶一支軍前往接應,大軍做好應戰準備,隨時準備出擊。


囊瓦的軍隊尚未做好應戰準備,即遭受夫概所率五千精銳的襲擊,立即不成陣形。闔閭聽說夫概得勝,立即命令大軍全線壓上。楚軍大亂,四散奔逃。囊瓦慌亂之中,乘一輛小車逃出,又不敢回郢都,只好借小路跑到了鄭國。史皇和武城黑全部戰死。


而在這個時候,蒍射的一萬兵馬就在不遠之處,冷眼旁觀著這一切。蒍射的兒子蒍延看不下去,想要帶兵去救大軍,卻被蒍射阻止。蒍射不僅不讓自己的兒子去救,還擔心別人去救,於是親自立在營門口,傳下將令說:「亂動者,殺無赦。」



於是,楚國大軍被全部擊潰。客觀來講,如果蒍射能在中軍與吳兵接仗之時率領本部兵從側面攻擊吳軍,雖然不敢保證能擊敗吳軍,但保住囊瓦的中軍,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所以說,戰場之上,如果將帥不和,就是擁有百萬之眾,那又能如何啊!


這一場戰爭,因為發生在楚國的柏舉這個地方,所以史稱柏舉之戰。決戰結束之後,楚國中軍潰散的將士漸漸聚攏,全部投到了蒍射帳下,這樣一來,蒍射手下倒有了兩萬多人。蒍射感覺與吳軍當面對敵無法獲勝,於是帶領所部撤退。他想把隊伍帶回郢都,與其他的援軍一起,展開京都保衛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冷雨清 的精彩文章:

千古聖賢,還是懦弱無用?歷史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
本來只想寄人籬下伺機報仇,誰知卻被攪入一場兇險無比的宮廷政變

TAG:作家冷雨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