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惡友是怎樣的?法王噶瑪巴

真正的惡友是怎樣的?法王噶瑪巴

菩提心,

是一種勇氣和承擔,

就像一種鎧甲,

為了眾生,

心靈勇士「菩薩」一定勇往直前。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比起觀修佛陀的至上,

不如觀修六道的痛苦來得有意義。」

今天是第三天課程的第一堂課,也可以說是課程的最後一天,我希望在早上這一堂課講解「願菩提心」的儀軌,而下午給予「行菩提心」的戒法。

格西朗日唐巴所寫的《修心八頌》中,提到一段偈文—

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難值願能善珍惜。

意思是對於苦難的眾生,也就是物資匱乏、無人關心的眾生,我們特別要生起大悲心和關懷之心。

尤其是那些心性邪惡、殘暴、難以調伏的眾生,由於造作極大的惡業,導致他們在今生或來世,一定會經驗到各種痛苦。

身為修持菩薩行的人,見到這些眾生,就像是值遇大的寶藏一樣,應該帶著難遭難遇的心情,以大悲心去關愛和珍惜他們。

我們身邊都有許多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有時想想,今生你的敵人或不喜歡的人,在過去生中卻有可能是你最珍惜、關愛的親友或父母。

從這個角度去想,不能因為今生當中他是你不喜歡的人,就完全否定他,並且不給予任何關愛,我們應該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想事情。

尤其當自己身為一個相信輪迴的佛教徒,雖然現今很多人對輪迴多少有些懷疑,但是無論如何,不見得眼睛看不到的就是沒有,現在一些科學家認為輪迴不可能存在,但就像剛剛所說的,也有些人覺得不能因為看不到、感知不到就說它不存在,因此,輪迴這個課題已經開始受到新的關注。

雖然到現在為止已經透過很多方法,仍然無法證明輪迴,但是同樣的,到現在為止也找不出任何理論來否定輪迴,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存疑的態度。

總而言之,「輪迴」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探討、懷疑的課題,我們應該好好關注。

如果有輪迴的話,不趁現在好好準備,到時可能就來不及囉!我們可說將自己的身、口、意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今生的事情上,但是如果哪一天科學證明說:「喔、有輪迴!」的話,整個世界可能就會改觀了。

屆時說不定有人會覺得:「唉呀!我真是太遲了,怎麼現在才知道呢?」

所以,總之我們要讓身心放輕鬆,好好去思維這個問題。

觀修六道苦,生起大悲心

能夠找到、依止一位善知識是不容易的。同時想想,要能遇到佛法也很不容易,不論從哪方面來看真的都不是那麼簡單。

尤其我們現在是一個修持菩提心的行者,對我們來說最難得的事是什麼?就是能夠見到、接觸到那些正在遭受惡業、經驗痛苦的眾生,這是最難遭難遇的。

就像竹巴袞列大師曾說:

「比起觀修佛陀的至上,

不如觀修六道的痛苦來得有意義。」

有時我們在觀想佛菩薩或一些很多手的本尊時,你其實沒什麼感覺,甚至還會懷疑:「奇怪,這麼多隻手的話,那他的肩膀在哪裡呢?」

譬如有一個本尊長了四隻手,那應該有四個肩膀才對,可是這些肩膀到底在哪呢?雖然現在各種漫畫多了,很多隻手的東西也多了,所以我們比較容易觀想,可是過去的人就會質疑肩膀在哪裡?

尤其是千手觀音,他的肩膀豈不是也要一千個?如果他只有一個肩膀,那不是怪怪的嗎?不過真有一千個肩膀的話也是怪怪的。

總之我們觀想本尊、佛菩薩時會有許多妄念想法產生,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所以這位大師才會說與其觀修佛菩薩的至上,不如觀修六道眾生的痛苦來得殊勝。

事實上眾生的痛苦是不需要特別去做觀修,因為你的眼睛就能看到、在你周圍就能接觸到,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歷、感同身受,甚至不需要刻意去觀修,只要一想到就會有感覺,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這樣來觀想。

煩惱,是真正的惡友

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會有一些性格不好、七嘴八舌、或是自私自利、分別心很重的人,當我們跟這些人接觸時,有時你會覺得很難以忍受,感到厭煩,不想跟他們在一起,這都是正常的反應。

但是對一個修持菩提心的人來說,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染上對方粗暴的個性或不好的行為,這很重要。

接著,你不應該放棄任何能幫助他、改變他的機會,只要有這樣的機會就一定要把握,以平靜的心跟他相處,以開闊的心來接納、幫助他。如果是這樣,你就不會違犯結交惡友的皈依戒。

初學者的確不要結交惡友,因為自己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分不清善惡,以為對方是好的,結果卻跟著他的惡行、噁心而走,受到對方影響而養成不好的習慣。

所以,初學者皈依僧寶之後,如同昨天所提到的,就是不能結交惡友。

然而對一個有基礎、能夠明辨善惡的人來說,這反而是一個修持菩提心的機會,而且也不會違犯皈依戒。

有人說皈依戒中提到不能跟外道接觸,感覺好像是不可以跟其他宗教的人交朋友,甚至不能通婚等等。

其實這樣的解釋代表你的理解不夠全面,甚至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像皈依戒里談到的惡友,昨天也說過其實真正的惡友,不見得一定是外在的一個人,真正的惡友在哪裡呢?

搞不好就在你自己的心裡呢!

平常生活中,有時好像有兩個人在你心中,當然你不可能是兩個人,但偶爾有一個好的你,它會告訴你說:「啊~你要好好的持守戒律喔!你不要忘記過去上師們的教法喔!」

但另一個你又會說:「唉呀!沒關係啦,做壞事也可以,沒事的。」

彷彿有兩個人在心中,一個好的、一個不好的,就像兩個顧問一樣。

這時候,你到底要聽誰的呢?

其實取決於自己,你不可能兩個都聽,所以結果不是行善,就是造惡。

如果你下定決心向善,就應該完全信賴,並且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交付給善法,聽善的指示去做,於是你就有可能如法地修持。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

「唉呀~沒關係啦,反正都可以嘛!」

修行時若帶著這種模稜兩可的心態來放逸自己,則很難成為一個很好的行者,因為有時你行善法,有時卻又造作一些罪業,一直沒有真正下定決心,這樣是無法成為一個清凈的行者。

因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了解到,真正的惡友是誰呢?其實就是我們心中的煩惱。

如果我們跟著心中的惡友,也就是追隨煩惱,這跟皈依戒提到「不結交惡友」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不應該誤以為「不結交惡友」,就是不能跟其他宗教的人交朋友。

如果自己準備好,同時也有正確的利他動機,你當然可以和其他宗教的人交朋友,而且,這絕對是值得讚歎的事情。

總而言之,我們為了眾生,尤其是那些正在受著痛苦的眾生,哪怕只有微小的機會可以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你都應該承擔去做,這是很重要的。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擁有正知正念,請關注「般若路」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本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路 的精彩文章:

我的上師曾經說:你在經書里讀到的東西不全是對的,你不必相信一切
如何面對嫉妒和誹謗?

TAG:般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