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抓住關鍵的一點,讓別人好好聽你說話

抓住關鍵的一點,讓別人好好聽你說話

與你共同成長的第12篇原創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向別人傳遞信息,也需要接收並理解別人傳遞來的信息。每個人就像一台電腦,預裝的底層操作系統相似,但隨著時間的變化,整體的差異性不斷放大,明明大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結果對方的回復卻是這樣的:

「你說的好像有道理,但跟我有半毛錢關係?」

「說了一大堆,你到底想幹嘛?」

「我先洗澡/吃飯/摳腳去了,回聊。」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熟悉?

從會說話開始算,大家在互相交流這方面都有數十年的經驗了,按照一萬小時成行家的說法,不成大師也該成大佬了,然而我們如今最多的問題,大部分還是源自溝通。

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是項目經理,這是特彆強調溝通協調的一個職位,普遍認為其90%的時間應該放在溝通上,很多人也的確這麼做了,結果由於溝通不足導致失敗的項目依然比比皆是。

語言本身是不背鍋的,因為我們也看到很多正面的例子。有些人說話,就算內容沒什麼文采,嗓子沒那麼撩人,別人就是愛聽,也聽的進去,能促成行動。

所以這差距究竟在哪兒?

最近參加了熊貓小課的《職場寫作成長營》,小有收穫。介紹的很多套路不光只局限於職場寫作,也能應用到其他領域,包括演講、日常交流等等。

如果非要挑最重要的一點的話,其實就一個詞——受眾思維。

01

什麼是受眾思維

受眾思維,說人話就是換位思考。

先援引課程中的一張圖片(見下圖),該圖簡明扼要地描繪出了完整的信息傳遞流程。從環節4到環節6,也就是接收者的部分,是需要受眾思維的地方。

前面傳遞的過程再好,你的話題別人聽不進去,或者聽不明白,結果也是白搭。

受眾思維背後有個重要的概念叫做同理心,就是從別人的感情出發,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將心比心。因為每個人所經歷過的、所考慮過的、所感受過的,那是大相徑庭,天差地別。

不從別人角度出發,只顧表達自己的觀點,好比別人在水裡瑟瑟發抖,你卻站在岸上自說自話,浪費大家時間不說,還容易耽誤事情。

所以無論是日常交流、工作彙報、培訓演講還是宣傳營銷,分析受眾永遠是第一位的。

從根本出發,考慮對方對你要說的主題的感受、可能的反應、預期的行動,再考慮如何運用邏輯思維來組織你的語言,以及是否要使用故事思維來增加說服力和感染力。

課程中以向老闆彙報舉了個例子,不同風格的老闆,要是不想被噴,最安全是按照下圖中的套路來。

其中的SCQA框架來自於《結構思考力》這本書,指的是情景(S)+衝突(C)+疑問(Q)+解答(A)的闡述形式。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受眾思維切忌想當然,避免「別人應該會怎麼怎麼樣」這種想法,多從客觀角度考慮,避免主觀臆斷。

02

為什麼要有受眾思維

這個答案好像很明顯了,不過我們可以再稍微深究一下背後的道理。

1. 擁有受眾思維,說明你的關注點在對方身上,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

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很寶貴,別人花時間聽你表達,自然希望從你這邊得到一些東西,要麼覺得有趣,要麼覺得有用。

不管對方的背景、角色、立場、需求,只管完成自己的信息輸出,這單純就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以這種方式表達,反過來指望別人認真對待,無疑是不現實的。有一條與人打交道的黃金法則是這麼說的:你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得怎麼對待別人。

我們身邊有些人很會說話,很會觀顏察色,情商很高。

本質上,是這些人很擅長受眾思維,他能從對方的既定角色或背景出發,開頭三言兩語就能讓人感覺受到尊重,並能實時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下一步要說什麼,在不易察覺中闡明自己的觀點。

這種人,才會引起別人的認真對待。

2. 受眾思維能讓人建立某種利益上的關聯

上個月底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出了本新書,叫《利益攸關》(Skin in the game)。

裡面指出的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即交流本身就是雙方建立利益關係的一種活動,只有形成利益攸關的關係,人才會對應地去投入精力。

前面講過,我們和別人說話,要麼是傳達信息,要麼是希望對方作出一些行動,本質上是謀求對方認可,與自己站到同一邊來。

沒有受眾思維,怠慢或者漠視別人的利益,那別人不聽你說話,也不按你的預期行動,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3. 受眾思維解決的其實是一個系統性問題

斯蒂文·舒斯特(Steven Schust)在其《系統性思考的藝術》(The Art of Thinking in Systems)一書中剖析了系統的組成,分為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想要實現的功能。

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個無比複雜的系統,有自己的行為習慣和目的。

通過預判、理解、感受別人的背景和立場,我們才會了解這個人的系統是怎麼運作的,進而通過適當的交流方式,對系統的運作機制施加預期影響,使系統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即改變系統功能)。

所以,讓人願意聽你說話,就是解決一個系統問題,不作針對性的了解而直接強加干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03

如何培養受眾思維

《五分鐘商學院》專欄的主理人劉潤提過兩個辦法來培養同理心,在我看來,也可以用來訓練受眾思維。

第一個辦法是想像自己在電話里給人指路,在指出正確的道路之前,你肯定要問清楚他的周遭環境,然後和自己記憶中的位置匹配,最後才能告訴對方接下來怎麼走。

這個辦法其實有點勉強,我們可以再往高一層想,在別人請求你幫忙的時候,都是訓練受眾思維的好機會,因為此時你變成了受眾。

你可以要求對方提供足夠的信息,對方既然有所訴求,肯定會不厭其煩、知無不言。

這時可以充分體會別人的感受,發現別人和自己看法上的不同,「原來還有這種思路,好像也有點道理」,從而對交流過程中過於自我的行為進行反思和總結。

如果對方讓你產生這忙必須得幫的想法,其中的原因或技巧,就值得你思索和借鑒。

第二個辦法是玩殺人遊戲。

這個可能很多人都玩過,本身是個角色扮演遊戲,狼人殺也是同一個類型。參與者通過抽籤確定自己的身份:兇手、警察或平民。然後大家在隱瞞身份的前提下,僅靠語言溝通來找出兇手。

遊戲的機制充分鍛煉了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當然還能訓練判斷力,不過平民切忌用力過猛,容易變成亂民。

最後總結一下,交流的重點是要掌握受眾思維。最關鍵的不在於你怎麼講,而是如何幫助別人聽。

走出肖申克

且行且顧 且讀且悟

對你若有幫助 | 感謝轉發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出肖申克 的精彩文章:

TAG:走出肖申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