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制派與反建制派纏鬥白宮

建制派與反建制派纏鬥白宮

 南都評論記者 陳建利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國務卿蒂勒森撤職,代之以前中情局局長蓬佩奧。特朗普為何選擇在此時更換國務卿?上任一年多來,特朗普如此頻繁地更替內閣要員,反映了什麼?「通俄門」事件是否對特朗普的執政已不構成威脅?美國對華政策自去年11月以來發生了顯著變化,原因是什麼?面對美國在經貿問題上的咄咄逼人之勢,中國該如何應對?就這些問題,南方都市報評論記者(以下簡稱「南都」)專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新博士。

蓬佩奧因與特朗普理念相投而上台

南都: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近期被特朗普撤職,引發普遍關注。特朗普解僱蒂勒森的原因是什麼?兩人的分歧主要有哪些?

張志新:兩人的矛盾體現的實質是當前美國政壇建制派和反建制派之間的鬥爭。當初舉薦蒂勒森的是前朝「老臣」,包括小布希時代的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等。這些都是建制派的代表人物,對蒂勒森比較信任,認為像他這樣穩健的人出任國務卿,不會把美國外交帶入歧路。但執政一年多來,特朗普發現他與蒂勒森的矛盾越來越深,而蒂勒森實際上從來沒有進入特朗普外交與國家安全決策的核心圈。

在伊核、朝核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兩人都存在嚴重分歧。特朗普想撕毀伊核協議,但蒂勒森主張遵守協議;在朝核問題上,蒂勒森一直主張接觸,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矛盾,而特朗普曾在推特上公開奉勸蒂勒森「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近期,特朗普決定直接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談,他覺得在這個時候,有必要整頓一下團隊。因此,美朝外交互動的最新進展是他將蒂勒森撤職的直接原因。

南都:原中情局局長蓬佩奧繼任國務卿,特朗普選中他的原因是什麼?他在這個職位上能做久嗎?

張志新:蓬佩奧與特朗普的淵源從根本上源於雙方理念相投。早在特朗普競選總統時,在許多問題上蓬佩奧都是特朗普的鐵杆支持者。而在中情局局長任內,蓬佩奧也表現出了對特朗普的極度忠誠,是特朗普系列爭議性政策的積極支持者,其中包括所謂為防止恐怖分子嫌疑人入境美國的「旅行禁令」。在「通俄門」問題上,蓬佩奧也極力袒護特朗普,例如他曾宣稱美國17家情報機構的調查顯示,俄羅斯並沒有影響到2016年美國大選的投票結果,引起輿論嘩然。

對於蓬佩奧的耿耿忠心,特朗普也投桃報李。按慣例,白宮「每日情報簡報」應當由國家情報總監科茨向總統彙報,然而特朗普特批由蓬佩奧進行,對他的器重可見一斑。美國媒體披露,不單單是情報工作,在移民、減稅等內政政策上,特朗普都會徵求蓬佩奧的意見。

蓬佩奧作為「美國史上資歷最淺的國務卿」,最終能在這一位置上做多久,現在還很難判斷。特朗普是比較多變的。如果他認為蓬佩奧不能有效執行他制定的外交政策,或不能勝任,他是說換就換的。

南都:據美國布魯斯金學會統計,特朗普上台一年多來,其核心團隊人員變更頻繁,已有40%的人被更換。這反映了什麼問題?是特朗普善變還是白宮內權力界定出了問題,致內鬥不斷?

張志新:反映的是特朗普「商人總統」的特性,他是按照以往管理家族企業的習慣在管理白宮。從積極的一面看,像他說的,喜歡看到下屬不同觀點的碰撞,以便能做出最好的決策。從消極面來看,特朗普似乎特別喜歡下屬你爭我斗、由他從中斡旋、權力始終被他掌控的感覺。同時,白宮內部也確實存在著傳統建制派和反建制派之間的鬥爭。無論是白宮辦公廳主任普利伯斯離任,還是總統首席戰略師班農與特朗普決裂,乃至近期國務卿蒂勒森被開除和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被迫離職,核心成員的不斷變更,實際上反映了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

南都:蓬佩奧被宣布將成為新國務卿後,特朗普說他離自己想要的內閣很近了。特朗普現在的團隊搭建是否真正完成了?接下來還會不會有重要成員離開?

張志新:特朗普的話其實很明確,就是團隊組建還沒有最終完成。儘管白宮近期闢謠說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不會離開,但最新消息證實他已經被特朗普解職,取代他的是小布希政府時期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約翰·博爾頓。作為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上任時是得到特朗普的信任和授權的,總統承諾會給予他很大的人事權。但這一年多來,麥克馬斯特的日子其實很難過,他、蒂勒森和防長馬蒂斯一直被媒體認為是以白宮「成年人」的角色與特朗普的「離經叛道」行為做鬥爭。但鬥爭的結果是沒有人能改變特朗普。蒂勒森和麥克馬斯特的離職最終證明,特朗普會極力擺脫試圖束縛他的人。

美國的中期選舉將在今年11月開打,特朗普需要有立法和外交上的重大政績,才能為共和黨的勝選奠定基礎。他日前也宣布要在2020年競選連任,這也需要他做出一些政績,為連任總統鋪路。這是他近期頻繁更換核心團隊成員的重要原因。

「通俄門」呈現了美政黨政治的極化

南都:春節前,特朗普公布了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德溫·努涅斯起草的備忘錄,稱司法部和FBI在「通俄門」調查中存在政治偏見,偏袒民主黨,稱調查基於特朗普訪俄時的「淫蕩行為」,特朗普承諾當選後將採取對俄有利的政策的證據,實際上都是希拉里競選團隊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僱傭fusionG PS公司捏造的。「通俄門」的調查是否對特朗普的執政不再構成威脅了?

張志新:若說「通俄門」調查對特朗普的執政不再構成威脅,現在還為時過早。目前調查還在進行當中,也不斷有新的消息被釋放出來。從現有資訊看,特朗普團隊成員的確試圖從俄羅斯方面獲取對希拉里不利的情報信息,從而幫助特朗普勝選,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但至於說雙方是否有私下的交易,特朗普獲勝後要做出一些對俄羅斯有利的政策調整作為回報,現在還缺乏證據。而特別檢察官穆勒就此展開的起訴、問詢或調查,罪名集中在「非法擔任外國代理人」、「洗錢」、「作偽證」等幾項,雖都與「通俄門」有關聯,但都不能對特朗普及其團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南都:的確,從現有證據看,「通俄門」並不存在勾結和犯罪,而更像是美國政黨政治極化,黨爭的產物。

張志新:黨爭的因素肯定是存在的,民主黨確實想藉助特別檢察官的調查來質疑特朗普勝選的合法性,從而在整體上打擊共和黨。特朗普團隊也的確有和俄羅斯情報人員勾結的企圖,但目的是為了勝選,而不是出賣美國的利益。

南都:特朗普近日簽署命令,宣布自本月23日起,將對進口鋼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儘管將加拿大和墨西哥列為豁免國,但此舉仍然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特朗普此刻不顧美國的國際形象,冒著與各國打貿易戰的風險簽署此命令,原因是什麼?此舉是否會引發全球貿易戰?

張志新:一個原因是特朗普及其團隊獨特的貿易觀,他們眼中的國際貿易是非贏即輸的零和博弈,不承認雙贏乃至多贏的存在。長期以來,特朗普一直抓住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不放,認為這是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競選期間,他就表示美國和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讓別的國家佔盡美國便宜」,導致了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部分行業工人的失業等。

就任之後,特朗普一方面退出或者威脅退出與其他國家的自貿協定,比如退出T PP,重新談判NAFTA和美韓自貿協定等;另一方面,他不顧國際社會以及美國國內許多行業協會的強烈反對,要提高進口關稅。從根本上講,特朗普是要履行競選承諾,給共和黨的基礎選民一個交代,也是為了確保中期選舉中共和黨能佔據有利地位。

會不會引發全球的貿易戰,從目前的態勢看,的確讓人擔心。恰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的那樣,這種以鄰為壑、讓子彈亂飛,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有益有效方式,也絕不具有任何建設性。若搞起全球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肯定會造成巨大衝擊。中美都是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就像草坪上兩頭大象的搏鬥,對花花草草的傷害可想而知。

南都:原來被稱為中美關係壓艙石的經貿關係,現在看似乎反而成了雙方爭執的焦點,你如何看待這一新現象?

張志新: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之後,中美雙方在經貿關係上的依存度不斷加深。然而,在美國方面看來,目前這種關係似乎在朝著對美國不利的方向發展。美國雖然仍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總量上對美國緊追不放。在部分科技領域,美國的領先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而中國的趕超態勢使美國各界感到巨大壓力,導致美國的自信心降低了。

二是在心態變化的背景下,美國對自己以往推崇的貿易規則開始有所動搖,甚至在實用主義思想的推動下想做出改變。對美國有利的貿易規則,它想維持,對其不利的,它想直接拋棄。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及其團隊認為中國正在經貿秩序上挑戰美國。

三是隨著全球化的縱深發展,以往在中美經貿關係中獲益的美國利益集團現在變成了這種關係的受害者,中國在美投資的經營環境也日益變差。

總而言之,美國之前期望通過幫助中國融入世界從而實現中國的政治轉變,最終並沒有變成現實,這就迫使它從根本上反思對華政策,而雙邊經貿關係只是目前最為顯性的受害者而已。

經貿關係不代表中美關係的全部

南都:自去年11月特朗普訪華以來,美國的對華政策似乎出現了大的變化。白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而五角大樓的《國防戰略報告》則稱美國安全的首要關切不再是恐怖主義,而是大國間的戰略競爭,中俄首當其衝。如何看待這兩份報告?它是否意味著美國的對華政策將徹底轉變?

張志新:美國正在形成新的對華戰略,但目前與之配套的對華政策還沒有成型。以往美國的對華戰略是比較明確的,就是「接觸+遏制」,雙邊關係表現出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兩面。現在這兩份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實際上是更加強調了競爭的一面。但正如上面所說,美方認為過去四十多年對華政策的基本假設已經不復存在,接觸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改變,因此必須調整政策。但是,在美國戰略界看來,放棄接觸政策這種轉變太過草率,因為美國還沒有準備好與中國進行全面的戰略攤牌,在戰術和政策層面還沒有出台具體的措施。

南都:特朗普的對華戰略或印太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否已經成型或成熟了?

張志新: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更多地體現出不惜通過衝突等手段「規制」中國的內容,比如最新的消息是擬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500億美元的關稅,想以此來要挾中國,迫使中國就範。但同時美國也存在矛盾心態,例如在朝核問題,在應對反恐、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威脅方面,美國仍需要中國的合作。

美國戰略界在推動特朗普的「印太戰略」進一步成型,但現在看仍存在很多問題。「印太戰略」最先是由日本政府提出、向美國兜售,被特朗普政府採納的。特朗普需要「印太戰略」來替代之前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但在戰略的實施上又缺乏完整規劃,缺乏像「亞太再平衡」戰略中TPP這樣的核心抓手和支柱,現在看還沒有辦法凝聚各方力量。

「印太戰略」的參與各方,目前看也是「各懷心事」。美國希望能增加印度在相關地區應對中國崛起中的作用,但印度無論是從其以往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來講,還是從莫迪政府現實的外交考量,都不願意與中國公開為敵。

日本也存在類似情況。日本自然不希望中國和美國走得太近,但如果中美關係太過糟糕的話,日本也擔心會引火燒身,影響發展的外部環境。安倍政府也想尋找一個微妙的平衡。在印太戰略上,若日本走得太過激進,中日關係就會面臨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安倍政府今年對中日關係緩和期待非常高的背景下。即使在抵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問題上,日本也在猶豫,近期也表態想參與進來。

而澳大利亞與印度很像,不大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南都:如何看待未來的中美關係?面對美國現在的咄咄逼人之勢,中國該如何應對?

張志新:目前的中美關係的確不太樂觀,但整體上而言,中國仍要以我為主,在競爭中求合作。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人員、貿易往來如此密切,應該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美國並不能完全主導中美關係發展的進程。新世紀以來,中國在塑造中美關係發展方向上的能力越來越強。

雖然現在看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上比較強硬,但經貿關係並不代表中美關係的全部,兩國首腦在中美關係上發揮戰略引領的作用也沒有改變。即便在一些領域競爭加劇了,但也還不至於出現全面衝突、全面對抗的局面。今年兩國首腦還會有多次會面的機會,只要雙方能夠把握住這些機會,兩國關係的發展就不會「脫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2018年體育大賽扎堆,絕對亮瞎你眼
六旬老人一年攢2萬塊全丟 沒想到15天後竟領回了…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