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藝術的形式美

書法藝術的形式美

姜夔 《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 小楷(局部)。紙本,長31.6cm,全文計101行,故宮博物院藏。

2.

藏 與 露、中 與 側

藏鋒與露鋒 , 中鋒與側鋒 , 這兩對因素雖不完全相同 , 但在審美意義上有一致之處 , 因此我們放在一起進行探討。

藏鋒與中鋒 , 歷來受到書家們的重視。所謂「藏頭護尾」 、「筆筆中鋒」, 幾乎成了筆畫書寫的金科玉律。藏鋒與中鋒之所以受到格外推重 , 是因為它們可以表現出含蓄蘊藉、渾厚豐滿的審美意味 , 體現了傳統文人的精神追求。「 藏頭護尾 , 力在字中。下筆用力 , 肌膚之麗」( 蔡邕《九勢》) 。藏鋒內含筋骨 , 而又豐滿遒潤。古人稱讚李陽冰小篆的中鋒之美說 : 「常見真跡 , 其字畫起止處 , 皆微露鋒鍔, 映日觀之 , 中心一縷之墨倍濃。蓋其用筆有力 , 且直下不欹, 故鋒常在畫中。此蓋其造妙處 "( 《負暄野錄》 ) 。反過來說 , 正因為「鋒常在畫中」, 才產生了「有力」、有立體感的筆畫效果。劉熙載也在《藝概·書概》中以讚賞的口氣描述中鋒用筆的審美特點 :" 徐鉉小篆 , 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 , 至於屈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處。」用筆不偏側 , 便可以使筆畫厚實 , 圓渾 , 產生獨特的力感。「常欲筆鋒在畫中 , 則左右皆無病矣 "( 姜夔《續書譜》 ) 。以中鋒、藏鋒為主 , 便可避免扁平淺露、輕飄無力的筆病。

藏鋒、中鋒的法則 , 體現了古代文人「君子藏器」、 「外柔內剛」的精神追求。「君子藏器」的儒家人格理想和「負陰抱陽」的道家觀念 , 深深地影響著文人們的審美模式。藏者必深 , 深即厚而不薄。藏者含和 , 含和而不逾中庸之道。在比較虞世南與歐陽詢的書法時 , 孰優孰劣的標準正是「含」、 「藏」: 「虞則內含剛柔 , 歐則外露筋骨 , 君子藏器 , 以虞為優 "( 張懷瓘《書斷》 ) 。所謂「外露筋骨」 ,恰恰有違「君子藏器」的原則。

藏鋒、中鋒用筆除本身的厚實圓渾的力度外 , 還具有蓄勢發毫的特點 , 便於八面出鋒。「所謂中鋒者 , 謂運鋒在筆畫之中 , 平側偃仰 , 惟意所使 , 及其既定也 , 端若引繩 , 如此則筆端不倚上下 , 不偏左右 , 乃能八面出鋒」 ( 王澍《論書剩語》 ) 。中含便於外放 , 內藏便於展露 , 不偏不倚 , 恰能左右上下收放裕如。

但要注意 , 藏鋒、中鋒不可寫得臃腫模糊 , 沒有生氣。「書法雖貴藏鋒 , 然不得以模糊為藏鋒 ,……蓋以勁利取勢 , 以虛和取韻」(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 。藏鋒、中鋒書寫要乾脆利落 , 真正把「寫」意表現出來 , 而決不能給人以「描」 、「畫」 的感覺。稍有「描」意 , 便做作死板。和露鋒、側鋒比較而言 , 藏鋒、中鋒的特點在於圓渾含蓄 , 但此圓渾含蓄並非刻意掩埋鋒芒 , 否則便會處處小心翼翼 , 放不開手腳。「 作字之法 , 先使腕靈筆活 ,凌空取勢 , 沉著痛快 , 淋漓酣暢 , 純任自然 , 不可思議。」「膠柱鼓瑟 , 刻舟求劍 , 以團筆為中鋒 , 以扁筆為側鋒 , 猶斤斤曰 : 『若者中鋒 , 若者偏鋒 , 若者是 , 若者不是。 " 純是夢囈!」 ( 周星蓮《臨池管見》 ) 。「 以團筆為中鋒」, 但求形之似 , 沒有精神生氣 , 雖圓而無力。又有人寫篆書 , 為求筆畫粗細均勻 , 竟剪去尖鋒。這恰恰失去了毛筆的表現力 , 與平齊的板刷何異。中鋒者 , 鋒在點畫中。中鋒之兩邊均齊的筆畫 , 是有鋒之均齊。有鋒則健 , 有鋒則厚。失去內在之鋒 , 必然扁平薄弱。

同中鋒、藏鋒比較 , 側鋒、露鋒具有另一種審美特點。爽利 , 鮮明 , 痛快 , 精神外耀 , 是它們的意味鳳貌。「藏鋒以內含氣味 , 露鋒以外耀精神」 ( 朱和羹《臨池心解》 ) 。「 有鋒以耀其精神 , 無鋒以含其氣味」( 姜夔《續書譜》 ) 。人們評論說 : 「 唐宋碑刻 , 多出鋒 , 芒鎩銛利。運筆之法 , 斜正上下 , 平側偃仰 , 八面出鋒 , 始筋肉內含 , 精神外露 , 風采煥發有神」( 蔣和《書法正宗》 ) 。「外耀精神」, 「 耀其精神」 , 「 精神外露」, 「風采煥發有神」, 這是人們對露鋒、出鋒的基本審美風貌的概括。這種外耀的精神不拘謹 , 不死沉。它不是「 君子藏器」 的溫柔敦厚 , 中和含忍 , 而是豪放、脫灑、飛揚、爽快 , 洋溢著勃勃的朝氣。

「 精神外耀」 的出鋒、露鋒 , 往往給人以犀利、英銳之感 , 森森然有武庫劍戟之勢。古人 所謂「 利劍長戈」 、「 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等書法美聯想比擬 , 主要體現在以出鋒、露鋒為主的書法感受中。人們評歐陽詢的書 法說 :" 猛銳長驅 , 智永亦復避鋒 , 殆將為之奪氣……至其筆畫工巧 , 意態精密俊逸處 , 而人複比之孤峰崛起 , 四面削成」( 《宣和書譜》 ) 。「勁險刻厲 , 森森然若武庫之戈載」 (《珊珊網》 ) 。「如武庫矛戟 , 雄劍欲飛」( 李嗣真《書品後》 ) 。這些評語較恰當地抓住了歐書的一個重要特點 : 露鋒、出鋒筆畫的銛銳、勁利之感。

和中鋒的圓健沉厚不同 , 側鋒表現出飄逸洒脫的意境。姜夔《續書譜》曰 :" 晉人挑剔或帶斜拂 , 或橫引向外 , 至顏、柳始正鋒為之 , 正鋒則無飄逸之氣。」朱和羹《臨池心解》雲 : 「 正鋒取勁 , 側鋒取妍 , 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鋒。」 倪後瞻《倪氏雜著筆法》也說 : 「『側筆取妍 ", 晉人不傳之秘。」 這裡所謂「妍」, 主要是指與勁挺、剛利、渾厚、樸拙不同的、帶有秀美之氣的洒脫飄逸的書法風貌。晉人之書不同於篆、隸和唐楷 , 它恰是以斜拂的側鋒為主要筆法的。「 從盛唐上溯到東晉 , 運筆有一個普遍的法則 , 無論是真、行、草、隸的橫筆豎劃 ,基本上是方頭側入 , 自然形成橫筆筆鋒在上 , 豎筆筆鋒在左的狀態。」這種側鋒與當時的斜執筆法也是有密切關係的。沙孟海在其《古代書法執筆初揮》一文中 , 根據唐以前席地而 坐的習俗 , 並根據古畫所繪斜管執筆的人物圖 , 得出了唐之前斜執筆作書的結論。斜執側運的筆法自然不同於管直鋒正的用筆 , 它更便於表現出率意洒然的意境來。人們在晉人書法中體味到的更多是瀟洒的風韻 : 「晉人用法瀟洒」( 馮班《鈍吟書要》 ) 。「 古今真書之神妙 , 無出鍾元常 , 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 , 皆瀟洒縱橫 , 何拘平正 ? 」( 《續書譜》) 。這些瀟洒優遊的境界更是側鋒的效果。用篆筆和顏、柳正鋒是寫不出《蘭序》、《十七帖》神韻的。

藏鋒與露鋒 , 中鋒與側鋒 , 是相輔相成的。在筆畫書寫上有所側重 , 而不是偏廢某一方。它們不是截然對立的 , 而在許多運筆中是互相轉化的。「寫字之中鋒者 , 用筆尖著紙 , 古人謂之蹲鋒 , 如獅蹲、虎蹲、犬蹲之類;偏鋒者 , 用筆毫之腹著紙 , 不倒於左則倒於右 , 當將倒未倒之際 , 一提筆則成蹲鋒。是用偏鋒者 , 亦有中鋒時也」( 曾國藩《求闕齋書論精華錄》 ) 。優秀的書家恰能將藏鋒與露鋒、中鋒與側鋒結合運用。「褚書筆筆藏鋒 , 筆筆出鋒」 ( 梁巘《評書帖》 ) , 既圓潤含蓄 , 又風姿瀟洒。善用側鋒的米芾之所以能達到「 八面出鋒」, 正因為其書是「 偏正同功」 的。蔣驥在《續書法論》中評米芾道 :" 嘗觀米老書 , 落筆飛動 , 運管當如跳丸舞器 , 故靈妙不測 , 矯變異常 , 絕不規矩正格 , 然至末筆 , 必收到中鋒。」 能收到中鋒 , 中側相宜 , 則側而不卧 , 露而不散 , 雖上下翻飛 , 「 刷」 意無限 , 而又穩健踏實。藏與露、中與側是相得益彰 , 互為補充的。董其昌評顏書說 : 「 因出鋒之遒 , 故成藏鋒之渾」( 《容台集·仿顏魯公書〈宋廣平碑側帖〉》 ) 。顏書以中藏之雄渾見長 , 而其遒健的出鋒 , 是其雄渾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楊仁愷《試談張旭的書法風貌和關於〈古詩四帖〉的初步探索》。《書法》1978年第一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主編大人是誰 的精彩文章:

小孩子學習書法的幾個問題

TAG:主編大人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