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首位報道七七事變的戰地記者「小方」,兩月後為何神秘失蹤

首位報道七七事變的戰地記者「小方」,兩月後為何神秘失蹤

作者:白小原

1937年「七七事變」,由記者方大曾第一時間,從盧溝橋前線發回圖文消息,以及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配戰地照片上千張,讓日軍嫁禍侵略中國的陰謀得以真實還原、廣而告之。

圖:「七七事變」,方大曾署名「小方」,采寫的29軍盧溝橋抗日圖文報道刊樣

可誰曾想到,這位以「小方」為署名、高頻報道日軍侵華的《申報》《大公報》著名記者,2個月後便杳無音訊。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北平人,官員家庭出身,家境殷實。方大曾喜歡旅行、攝影和寫作,17歲便在北平發起且成立了「少年影社」,22歲畢業於中法大學經濟系,後在《大公報》當記者,與范長江相識。

圖:方大曾

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後,方大曾以相機和文字為武器,冒險赴前線採訪。在43天的綏遠採訪中,他拍攝了數百張現地照片,寫就《綏東前線視察記》《從集寧到陶林》等戰地通訊,發表於《世界知識》《生活星期刊》等名刊,他成為知名的戰地記者。

1937年7月10日,「七七事變」第三天,北平一片慌亂,郊外的百姓湧向城裡躲避炮火。而作為戰地記者,方大曾卻冒險前往盧溝橋前線採訪,第一時間發回了長篇圖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及時報道了日軍侵華行徑,意義深遠。

就是這次採訪拍攝,在盧溝橋石獅子邊,一位背著大刀巡邏的戰士進入了他的取景框。方大曾用相機定格了這一瞬間,成為了珍貴的歷史鏡頭。1937年8月7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也刊登了方大曾拍攝於「七七事變」現場的照片。

圖:當時報紙刊登的方大曾抗日報道照片

7月28日,被朋友稱讚為「精力充沛,好像總是在走路,奔忙,不知疲倦」的方大曾,再次和同事從保定出發,二次前往盧溝橋採訪。他們計劃在前線完成採訪報道後,繞道門頭溝回北平,卻因道路被日軍封鎖阻斷,只得撤至長辛店,再沿平汗線於30日返回保定。

然而,方大曾到保定時,保定已被日軍攻陷,他們被迫退到保定蠡縣。他於1937年9月30日在《大公報》發表最後一篇圖文《平漢北段的變化》報道後,便音訊全無,時年25歲。這是方大曾留給世人的最後音訊。

2000年11月8日,首個記者節,央視播出大型紀錄片《尋找方大曾》,方大曾這個名記方為世人所知。

圖:1937年9月30日,《大公報》發表方大曾《平漢線北段的變化》,這是他發表的最後一篇報道

據范長江《憶小方》一文推測,方大曾作為一名戰地記者,掌握很多日軍侵華的圖文資料,很可能在1937至1938年間遭日軍秘密暗殺,犧牲於抗日前線。在《憶小方》中,范長江一直記著「小方」的印象:年少、英俊,頭戴一頂白色帆布帽,身穿白襯衫黃短褲,足蹬跑鞋,垮著一架照相機,顯得朝氣蓬勃。

2006年3月,方大曾親屬將包括著名的《日軍炮火下的宛平城》《奮勇殺敵的廿九軍》等837張珍貴照片底片,捐給了國博,成為日本侵華的又一證據。

新聞學界一些學者至今認為,范長江與方大曾「雙峰對峙,二水分流」,前者長於文字,後者擅於攝影,是中國新聞史上的雙峰,可並存於史並存於書。

圖:2015年7月7日,「方大曾紀念館」在方大曾失蹤地保定落成。圖片是紀念館展出的他使用的同款相機(方的相機失蹤)

文末,摘抄兩段方大曾采寫的二十九軍官兵抗日紀實:

「一個機關槍連的班長,指揮著幾架機關槍在一座山頭作戰,敵人衝上來了,他痛罵著他的機關槍手打得太慢,但隨後眼前的一個方射手陣亡了,他自己把槍接過來。一不小心,順著山坡滾下去了,但機關槍仍舊抱在懷裡。」

「長官們每把『和平』的消息報告士兵的時候,他們全都不言不語地低下頭去,最後聽到自己要開拔的消息,各個人的精神又都興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一條命換日軍100條命:敵後游擊戰打出驚人戰果
特科是什麼組織?人人身懷絕技,刺殺叛徒毫不手軟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