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十三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十三

講解:釋宗柱(佛脊)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繼續學習無量壽經。經過前面幾講的學習,我們知道無量壽經與華嚴經同屬一經。正如印光大師所說:無量壽經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所以無量壽經被稱為「中本華嚴」。

既然兩部經同屬一經,我們就用華嚴經的解經結構,來解釋無量壽經。華嚴經的解經架構是華嚴四祖清涼國師所創立的,叫十門總啟,也叫十門開啟。這十門中前八門是對經文重要義理的概括性說明,後兩門是對經文具體的解釋。而天台宗用的是五重玄義,五重玄義,相當於十門總啟中的前八門。

「玄義」就是幽玄的義理,即這部經重要的義理。天台宗的五重玄義和華嚴宗的十門總啟只是詳略的不同,喜歡簡略的人就用天台宗的五重玄義來解釋,如果是喜歡詳盡一點的就用華嚴宗的十門總啟來解經。以下我們就沿用華嚴祖師清涼國師的解經架構十門總啟來講解本經。

先看第一門:教起所因

教起所因是研究這部《無量壽經》所興起的因緣,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講無量壽經。這就關係到了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懷了,佛來到我們這個世間,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按照天台宗的說法是「唯以一大事因緣而出興於世。」這個「大事」就是能夠使眾生了生脫死之事。

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開悟之後,首先為界外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是如來現量親證的境界,乃一乘圓頓大法。但是我們閻浮提的眾生業障深重,沒有智慧不能信解,於是世尊觀察到我們眾生這種劣根,就把一乘佛法開出三乘。因此講完華嚴經,就講聲聞乘、緣覺乘,即阿含時這一個時段。講完聲聞、緣覺乘,進一步進入方等時,就開始宣說大乘教法。我們這部無量壽經,就講在了方等時。後來又說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這就是所謂的五時說法。在這五時說法當中,我們凈土法門,是常常要宣說的,因為我們凈土法門是最稱合諸佛如來度化眾生出離三界的本懷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來說法,不僅有別五時,還有通五時。

別五時,就是剛才說的先說華嚴,然後說阿含、方等、般若、法華。而通五時,就是在五時當中都要講的。比如我們現在要學習的無量壽經,就是在五時當中都有講的,這叫通五時。

為什麼要在五時當中都講無量壽經呢?因為這個法門,在行門上特別簡單,在利益上是五乘齊入。不管是上等根基的,還是下等根基的,只要能夠信受彌陀的救度,都能夠了生脫死直取佛道。

正因為我們凈土法門,行門上這麼簡單,而在利益上又如此殊勝,所以世尊說此法門為一切世間最難信之法。我們能夠直下承當、信受在懷,可見我們歷劫修持的福德善根成熟了,所以一定要寶此一行,絕不更張(就是不能隨便換法門了)。

另外從其他的角度上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講這部經呢?除了剛才說的,這是諸佛如來的本懷之外,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被阿彌陀佛的十七大願的願力所催。

願文是:「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意思是說:如果我法藏比丘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無量的諸佛,都會稱揚讚歎我剎土的功德莊嚴,以及我名號的功德。如果我這一願不能兌現的話,我就不成佛。現在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這一願兌現了,於是十方諸佛,都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這就是這一願兌現的證明。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觀察到閻浮提眾生,聞信彌陀名號功德的因緣成熟了,當然不失時機地馬上來宣說這一個法門,所以無量壽經的發起序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念佛三昧當中現出諸根悅豫,光顏巍巍的瑞相,加持阿難來問,阿難這麼一問,世尊就把惠以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的真實大利,賦予我們現在的眾生了。

下面就從五個方面來講說釋迦牟尼佛宣說這部無量壽經的因緣:

第一,世尊宣說無量壽經是為了使一切眾生能夠橫超速證。因為這部無量壽經是大暢諸佛度眾生之本懷,是稱性的正面宜說,利益直指一乘佛果,所以凈土法門所顯示出來的目標,是非常超越的。正如阿彌陀佛的因地所發願:「我建超世願。」首先,阿彌陀佛的大願,是要讓我們超越生死的。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中這樣描述:「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曇鸞大師在註解《往生論》的時候,加了這麼一句:「勝過三界抑是近言也。」根據曇鸞大師所判,極樂世界的莊嚴,它可不是只勝過三界這麼簡單,而是上衍之極致。正如善導大師所說是「極樂無為涅槃界」。

極樂世界正報依報的莊嚴是阿彌陀佛的稱性清凈功德所凝聚而成的,是不生不滅的涅槃的境界。為什麼阿彌陀佛要建立這麼一個超勝的世界呢?乃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考察十方眾生,尤其考察到我們娑婆世界的時候,我們這邊的眾生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一直輪迴在娑婆監獄裡邊,沒有辦法出離。由此阿彌陀佛才以同體大悲心發出了大願,一定要建構一個沒有六道輪轉的一真法界。

按照通途教理而言,要想離開輪迴之苦,最少也得斷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小乘即是阿羅漢,大乘就是初信到七信的菩薩。可是要斷見思惑對於我們娑婆眾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佛曾經說:「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如同要把四十里寬的河流斬斷一樣,我們哪有那個能力?!所以阿彌陀佛還要施設一種方法,讓我們這種沒有能力斷見思惑的眾生,也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種方法必須是帶業往生的,具體地說,就是只要眾生信願持名,無論功夫深淺,煩惱業障有多少,都能仰蒙阿彌陀佛的本願力而往生凈土。一得往生凈土,便入佛境界,同佛受用。所以說凈土念佛一法是成佛的圓頓大法,正如曇鸞大師《往生論注》所說,凈土法門:「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為了證明凈土法門是極速成佛的圓頓大法,曇鸞大師引出三條願來證明。

首先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這條願是阿彌陀佛令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乃至於十方眾生,能夠獲得不退轉的一個底線的保證。就是說只要你信願持名,你就不再退轉。十八願有成就文,我們學一下成就文就知道了。釋迦牟尼佛在總結阿彌陀佛十八願成就的時候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就是令十方眾生,處於不退轉境地的一條保證。

其次曇鸞大師舉出了第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意思是說,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入到大乘正定聚,必定能夠證得大乘的涅槃。我們要知道,達到正定聚是非常難的,正定聚是阿毗跋致不退轉的意思。按照通途教理來說,只有破了無明的法身大士,才能稱為阿毗跋致。沒有破無明的十信位的菩薩,都會退轉。例如當年舍利弗,在六信位的時候,發了菩提心,帝釋天變化成一個婆羅門,乞眼(向他要眼珠)來治病,可是舍利弗沒經得住這個考驗,退失了菩提心,回到小乘了。所以說獲得正定聚是非常難的。

在《妙法蓮華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說到了這樣一個案例,在聽法華經的弟子裡邊,大多數是在大通智勝如來的時候,就已經發了菩提心,可是他們一直是聲聞,沒有進入正定聚。大通智勝如來是塵點劫又塵點劫以前的一尊古佛。

塵點劫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比如說將娑婆世界所有的地磨成微塵(微塵就如現在說的電子、原子),然後,把這麼多的微塵,每過一千個佛剎,放一下個微塵,再過一千個佛剎,又放一個微塵,放完以後,然後把微塵所經歷過的所有的佛剎,再給它碎成微塵 ,每一個微塵算一劫,這是多大的一個數字啊!

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久已成佛,用算術沒有辦法算清楚。也就是說,那麼多的弟子,在大通智勝如來這尊古佛在世的時候,他們已經發了菩提心了,但是這麼長的時間以來,一直在聲聞果中得少為足,不能圓成佛道。由此可見,靠自力要獲得正定聚,是多麼艱難!可是我們今天的凡夫,只要信願持名,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得到大乘正定聚,這是多麼大的利益!不需要再經歷曠劫的進進退退了。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講我們來介紹曇鸞大師舉出的第二十二願。

好了,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朵朵開 的精彩文章: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七
如何安心於逆緣?

TAG:蓮花朵朵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