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大戰在即,有哪些文化產業會受波及?

中美貿易大戰在即,有哪些文化產業會受波及?

作為中國第一原創科幻大作,劉慈欣的《三體》可以說是吸引不少粉絲的關注。3月22日,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文章透露了亞馬遜計劃打造基於《三體》改編的三季科幻劇集的消息,到底讓我們一直期待的《三體》如何進行改編?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復「三體,了解更多內容。

文編:康璐偉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了針對中國貿易的總統備忘錄,將依據「301調查」結果,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此舉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已經進入到了臨戰狀態。

雖然對於這場「戰役」的走向仍未可知,但中美兩國的文化企業卻都繃緊了弦。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對於文化產業又有什麼影響呢?

一、知識產權是引戰之源?百度萬達被美點名嘲諷

雖然中美貿易的糾葛由來已久,但這次美國卻首先拿「知識產權」開刀。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早在2017年8月針對中國所謂「盜竊知識產權行為」的301調查預計將於18年4月公布,屆時很有可能引髮針對中國知識產權的懲罰措施。

2018年1月的時候美方又一次公布了包括淘寶,百度,秀水街在內的「惡名單」,強調這些企業存在嚴重的知識產權侵權。

在美國看來,中國正是憑藉從美國那裡「搶」來的、「偷」來的先進技術,製造出來價廉物美的高新技術產品,與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不公平」競爭。此外,美國更憤憤不平的是,在文化產業等關鍵領域,中國用一堵高牆將大量的進口產品攔在門口。

就在提出重啟301調查的同時,該項法案最大的支持者美國參議員Chuck Shummer在國會新聞發布會上曾經表示:「美國並不反對外來投資,但是反對那些沒有以同等互惠為基礎的外來投資,因此我們反對來自一些特定國家的投資,比如中國。因為很多國家不會反過來給予美國企業進入他們國家的同等便利性。」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Shummer在17年8月的講話中還特意提到了萬達,諷刺萬達花大錢在投資美國影視產業,同時也強調「萬達在撒錢的同時美方的電影資本和內容卻很難進入中國,中方一直在限制美國電影進口」。

二、影視產業首當其衝!好萊塢恐再丟中國市場

眾所周知,中美電影貿易一直是雙方貿易摩擦的急先鋒。而影視行業正是中國對美國存在嚴重貿易逆差的領域。

作為世界電影工廠,好萊塢的電影一直在世界電影市場中叱詫風雲,雄踞四方。據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影視產業在全球的出口額為165億美元,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是貿易順差,順差總額高達122億美元,佔到美國服務領域貿易順差總額的5%。

而中國,是美國影視行業最大的海外市場,例如,2017年,美國出品影片在中國的收入共計34億美元,比2016年的27億美元增加了25%。而中國電影在美國市場2017年的票房收入加起來可能只有100多萬美元,差異巨大。相比較,好萊塢在中國票房的高歌猛進,中國電影在海外的成績則非常慘淡,包括中國的票房冠軍《戰狼2》在國外的票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見中國電影的艱難程度。

然而對於美國來說,有個決定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走向的宏觀標準始終高懸於門梁:每年中國進口美國影片,進口分賬大片為34部(其中20部為普通分賬,14部為特種分賬,主要是3D和IMAX電影),製片方的分賬比例為25%另外每年還有約30部左右非六大的批片。分賬大片發行集中於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手中,各占約50%。當然,這一數字標準在近幾年一直有變化趨勢,時有超標。

而且經過15年高速發展,中國電影對於好萊塢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隨著中國的國產電影工業長足的進步,優質國產片的供應越來越多,春節檔優質IP《捉妖記》、黑馬影片《紅海行動》的成功可見一斑。其次,中國觀眾對於好萊塢電影的喜好度似乎正在逐漸下降,2018年開年以來,《黑豹》和《古墓麗影》等多部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票房的撲街也讓好萊塢感到十分肉疼。此外,小鎮青年的崛起也壓制了美國大片在中國市場的橫行,據統計,一線城市的觀眾往往更偏好好萊塢大片,但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卻更偏好國產片。

最令好萊塢心急如焚的是什麼呢?

本來,2012年的《諒解備忘錄》在2017年就已經到期,按道理是應該重新談判了;本來,中影參與的《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還沒有徹底談好,中美雙方應該繼續深入談下去的;但是,中美貿易戰一開打,原來被媒體認為有可能的開放進口分賬片至40部,甚至無限開放,以及之後的分賬問題......都成泡影!中國電影市場不僅不能帶來增量,甚至還可能由此縮減。

從短期來看,中國電影極可能會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最大贏家。

首先,中國也會評估限制美國影視內容進口對本國市場的影響。如果減少進口量,對本國的發行、放映方自然會有較大影響。畢竟好萊塢電影票房要佔到中國票房的接近一半,而票房中的大部分收入是由中方的發行、放映公司以及專資辦拿走了,美國公司只能拿走25%左右。

而在中美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好萊塢的猶太同志們必然是會堅定地站在中國這一邊。

好萊塢的猶太同志們為了中國市場可謂是不遺餘力,幾乎每一部大片都有中國元素,包括最近上映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簡直就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除了這一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景甜還在多部好萊塢大片中出鏡客串。人家快成了中國電影在好萊塢的代言人了。

而且隨著未來中美貿易的擴大化,好萊塢電影勢必多少受到影響,引進的數額可以不變,但是上映時間、審查尺度、檔期都可能會收緊,中國電影則必然會從中收益。

然而這種利好環境能持續多久,還是要取決於中國電影自身原創作品的質量。

三、旅遊業「限美令」會否出台?戰火延綿波及文旅產業

同影視業一樣,旅遊業所在的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對中國則擁有較大的貿易順差。

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國對全球的服務貿易逆差高達1983億美元。而近幾年美國對全球的服務貿易順差在2600億美元以上。

美國做為中國的第二大服務貿易夥伴,在旅遊業掏空了中國大媽的腰包。2016年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順差522.6億美元,其中旅遊業佔了很大的比例。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來華旅遊人數約為220萬人次,這個數字遠低於中國人赴美旅遊人次。

根據美國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赴美旅遊為297萬人次,為美國第五大客源國,但在消費能力上,中國遊客表現驚人,共在美國花費330億美元,在美國各個旅遊客源國中位居第一。

旅遊是美國對中國最大的順差產業,同時也意味著旅遊業是中國反制美國的一項重要手段。

在中國的出境游上,政府一直有很強的影響力。

還記得前一陣的赴韓游危機可讓韓國政府發了大愁。因薩德導彈事件,2016年中國赴韓遊客總人次896萬,2017年這一數字下降到470萬,近乎腰斬,韓國旅遊業大受打擊,2017年旅遊收入為133億美元,同比減少22.5%。據韓國旅遊管理部門估計,中國遊客減少令韓國旅遊業直接損失約50億美元,間接損失約100億美元。

中國去美國旅遊人數過去幾年高速增長,美國人來華則基本持平,而中國人的購買力很強大,這讓中國在旅遊貿易方面有更多籌碼。

不過,因為旅遊所佔的兩國間貿易體量比例並不大,並且兩國人民的流動還直接影響文化交流、產業合作、金融市場等,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如果一刀切,負面影響同樣十分嚴重。雖然旅遊業在這場貿易戰中必然受到波及,但中國也只有極小可能會採用激烈的手段進行反擊,談判可能是眾望所歸的處理方式。

四、結語

我們縱觀世界局勢,風景這邊獨好。但是中國的文化產業要想發展,擁抱世界市場勢在必然。從目前的世界文化體系來看亞洲文化自信非常堅定,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根植於人民心中。

中美對抗只是暫時,甚至只是虛張聲勢,我們期待著中美雙方重回談判桌的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產業新聞 的精彩文章:

《莫語者》編劇揭秘「背後挨打」,欠薪百萬,影視圈為何「老賴」頻現?!

TAG:文化產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