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資本加入之後,《環太平洋》的魅力消失了

中國資本加入之後,《環太平洋》的魅力消失了

如果說《長城》是傳奇影業和它背後的萬達電影將中國元素推向世界的一個嘗試,那麼本周上映的《環太平洋 2》(以下簡稱《環太 2》)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資本介入是如何改造一個好萊塢 IP 的。

3 月 23 日上映的《環太 2》是當周新上映的電影中唯一一部有競爭力的電影。作為一部投資 1.5 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它的走勢也和大多數好萊塢大片一樣,基本上處在首周末 3 天 4 億分賬票房的水平。事實上,和三周前上映的《黑豹》的首周末票房比起來,他們的單日票房差距也就是幾百萬上下。

若是考慮到《環太 2》在大眾群體中的口碑要略遜色於《黑豹》,那麼《環太 2》的最終分賬票房大約會落在 6.5 億元左右。而這遠遠比不上 5 年前《環太 1》上映時取得的接近 7 億元。在全年總票房僅有 217 億元的 2013 年,《環太 1》是中國票房第四高的電影。

影片質量是前後兩部《環太平洋》票房差異的決定性因素。

《環太 1》的導演吉爾莫·德·托羅是最近上映的《水形物語》的導演。作為一名資深宅男,他對怪獸、機甲極其痴迷,並將這一特點淋漓盡致地發揮在了《環太 1》當中。當年,這部電影受到的最多的好評就是極具想像力的機甲動態和恐怖的怪獸設計。再加上德·托羅自身獨特的電影美學觀念,《環太 1》在大銀幕上呈現出了一種震撼的視覺想像力。

然而,隨著德·托羅放棄執導《環太 2》,屬於這個系列的獨特魅力也全部消失。原本導演個人愛好並著重呈現的機甲和怪獸變得平庸,呈現出山寨變形金剛的氣質。而為了充實劇情,機甲大戰怪獸的主線變成了青少年成長的故事。可以說,《環太 2》除了繼承了前作的世界觀以外,其他都與前作關係不大,而徹底淪為了一部普通的爆米花片。

德·托羅曾經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執導《環太 2》。《環太 1》上映之後,德·托羅就投入到了續集的劇本創作當中,並於 2014 年中確認執導續集。但在 2015 年中,出品方傳奇影業和發行方環球影業宣布這部原定於 2017 年上映的續集將被推遲到 2018 年 3 月。

「現實是,傳奇影業方面說:『我們需要推遲《環太 2》。』因為他們要轉手了,傳奇影業將要被賣給中國人,賣給一家叫萬達集團的中國公司。他們說:『我們需要等待 9 個月。』我說:『我不會等待九個月。』然後我就去拍了《水形物語》,並請斯蒂文·S·迪奈特來拍《環太 2》。「在一次採訪中,德·托羅這樣說。

萬達的介入無意中打亂了《環太 2》的開發節奏,德·托羅的角色也因此被邊緣化。儘管掛名製片人,但是他對於電影已經失去了控制力,他為電影開發的劇本被全部棄用。德·托羅把電影的開發比作一場拳賽。「製片人站在角落,導演在拳台中心。是導演而不是製片人在打拳。所以,閉嘴吧,等在角落裡,洗洗毛巾,等著導演來找你。」

接任的迪奈特此前的作品多為美劇,他執導的《超膽俠》、《斯巴達克斯》等的評價都很不錯,但介入電影卻還是第一次。

中國資本對於這部電影的改造相當明顯。景甜成為《環太 2》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配角,戲份遠高於她參與的另一部傳奇影業電影《金剛》。除此之外,還有用中文作梗和電影里各類植入廣告——儘管這並不是中國資本的發明,但的確是它們的需求。

這些都讓《環太 2》距離前作的質感更加遙遠。當然,如果將這部電影視為一部普通的好萊塢電影的話,那麼它現在的票房也能夠算得上是中規中矩,但要創造《環太 1》那樣的票房奇蹟,顯然就是妄想了。

《環太 1》上映的時候,中國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票倉,按當時的匯率摺合下來的 1.11 億美元甚至還比北美多出了 1000 萬美元。這個系列電影能夠有續集,也被認為是中國市場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可現在《環太 2》證明,就算是為了中國市場考量,也並不意味著直接讓中國資本介入電影本身就是好的。在電影市場體量翻番還不止的 2018 年,《環太 2》的最終票房也只能和前作打個平手而已。

題圖:劇照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幫黑莓賣掉手機業務的 CEO 被留了下來,還說轉型成功了
戴森推出更大的無繩吸塵器 V10,還說要徹底告別有繩產品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