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你了解他的心理嗎?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你了解他的心理嗎?

前不久,網上的一則新聞引起了熱議:瀋陽市鐵西區滑翔五小區、六小區範圍內,不到24小時共發生8次火情。

而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16歲的男孩姜某,他因平日里常遭到父親的責備打罵,日積月累下心中充滿了怨氣。

父親曾經說兒子「早晚得進監獄」,這句話讓兒子非常介懷。為了報復父親,他就策劃故意犯罪,希望給父親「惹點事」。

知道真相後,人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所幸這8場火災都沒有重大的財產損失,否則,這個家庭將為「打罵教育」付出沉重的代價。

棒棍之下難出「孝子」

受到父母打罵而產生報復心理,類似的事件並不少,這些極端的心理扭曲背後都有一位對孩子打罵成性的父母。

某學校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學生中挨打的佔了80%。而某城市也曾經對408名少年犯進行調查,發現在打罵中成長的少年犯罪率非常高,達到了84%。

原以為打罵是讓孩子長記性,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又有多少家長想到,正是自己的棒棍把孩子打上了犯罪的道路。別說棒棍之下出孝子了,恐怕連一個能遵守社會秩序的人都難以養成。

聰明的父母不會打罵孩子

父母是愛孩子的,打孩子是因為孩子犯錯,無理取鬧,不聽話。然而,在判斷孩子「不聽話」時,我們的評判標準大部分是仗著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多,走過的路比孩子遠。換句話說,在父母看來,孩子有悖於自己標準的事情,都能稱之為「不聽話」。

下雨天,在雨里亂跳——「不聽話」

到點睡覺的時候還要玩——「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不聽話」

孩子打了別的孩子——「不聽話」

走著走著要抱,而自己雙手又掛滿東西時——「不聽話」

...

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事實上,大部分0-6歲孩子不聽話只有兩種原因:尋求關注、需求未滿足。

孩子想自己吃飯,你不讓,於是他哭了,你不耐煩所以你罵了他。——需求未滿足

孩子想吃糖果,你限制了,於是他偷偷的拿錢去買,你惱火孩子的偷拿行為,所以你揍了他。——需求未滿足

孩子的私有玩具被別人侵犯了,她想維護本能的冒犯了別人,你誤解她,於是你揍了他。——尋求關注

到點該睡覺的時候他想玩,你又困又累,於是你耐不住脾氣,怒吼了他。——需求未被滿足

仔細分析孩子每一次犯錯,每一次哭,你會發現孩子是很委屈的人。

不被理解,需求不被重視,反而招來了訓斥。

0-4歲的孩子是他們最憋屈的幾年。不會描述真實感受、不會正確表達需求。生氣了,委屈了,不滿了,反抗了,只會使用一種方式來表達,那就是哭鬧。

所以,別讓自己的嘴巴成為一把刺向孩子的鋒利的刀,別讓自己的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別親手把孩子藏在心底的惡魔放出來。

真正的好教育,是從心開始的,是心與心彼此的交流,而絕不是靠武力、暴力的訓斥。

我是掉掉小碩,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掉掉小碩 的精彩文章:

TAG:掉掉小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