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滸傳:李逵的天真爛漫及其他

水滸傳:李逵的天真爛漫及其他

我第一次讀水滸是在高中時期,只讀到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彼時學業繁忙是我未能讀完的理由之一,部頭之大也能成一個解釋。但與被我通讀過百二十回的《紅樓夢》相比,百回本的《水滸傳》其實也算不得多麼厚重。

「少不讀水滸」這句話有不少站得住腳的論點。撇開增加暴力模仿傾向不談,其中血腥暴力之非常令許多成年人都「細思極恐」。初讀水滸時曾與同學討論,得到的回應是「我爸不讓我看水滸,」「太暴力了。」確實暴力。我還記得看到魯達拳打鎮關西場景的震驚——「『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直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滾將出來…」喻體之間離得是遠,但只要稍作想像,就是一個r級限制鏡頭,更別提我後來常常讀到的將人劈作幾段、挖心掏肺,一刀搠死的描寫了。但我當時也只表示了部分同意,暴力是暴力,讀嘛也是可以讀的。

這個寒假期間讀水滸,和朋友打遊戲說要在遊戲中釋放一下水滸式的暴力快感。朋友笑說不喜歡水滸,還提到我們的大學老師說水滸「沒有人性」。我倒不記得老師關於「沒有人性」的言論,但我認為水滸是非常有人性的,只不過表現更多的是人性的黑暗而非溫情。其中的血氣方剛非常的emotional,衝動、義氣、血脈噴張……客觀地說,人性並不天然地等同於善良和美好。

慣常我們說的綠林好漢、水滸英雄,多有褒獎的意思。從民間俠義的立場上來看,這等人物皆屬不凡;而在皇族眼中便是梁山草寇而已,是需要被鎮壓和平反之流。在不同的時代下理解綠林俠客,有不同的褒貶之分。魯迅就在文章中曾說「『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終於是奴才,終於是當了奴才的流氓,這種定性就不如英雄好漢好聽了。而我並不反對魯迅的看法,其論斷在當時自然也有時政的意味。從純粹閱讀古代經典小說的立場上來看,我更願意將這當作是一個民間共同想像創作的激情故事,而非英雄草寇流氓的代言書。不過我的看法也只是消遣,只是隨便談談。

一、逼上梁山

第一個被逼上梁山的是林沖,一個逼字就道出了林沖非反不可的理由。在高太尉及其手下的密謀之下,不做逆臣就只有被臣逆的命了。畢飛宇有一篇講稿,叫做《小說的邏輯問題》。

其中有一段話說得特別繞,說這個風雪山神廟的風,廟裡的大石頭,是怎樣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他說,「林衝殺人——為什麼殺人?林沖知道了真相,暴怒——為什麼暴怒?陸虞候、富安肆無忌憚地實話實說——為什麼實話實說?陸虞候、富安沒能與林沖見面——為什麼不能見面?門打不開——為什麼打不開?門後有塊大石頭——為什麼需要大石頭?風太大。這裡的邏輯無限地縝密,密不透風。 」

風雪如何之大,石頭如何擋住陸虞候二人是林沖得以存活的必然性,是經過作者精心設計的布景,是小說寫作的細節邏輯。小說中更現實的邏輯是,娘子被覬覦、被暗算、被刺配又被暗算,林沖所遭受的種種非正義對待使得他有以牙還牙的充足理由,被逼殺人自然順理成章。但殺人償命也是順理成章的,官府衙門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機構,自然要行移文書、畫影圖形、捉拿要犯。林沖在如坐針氈之下,被柴進介紹去了梁山泊。

而寨主王倫的要求(下山去殺得一個人),也使得林沖險些落草不成,「我今日若還取不得投名狀時,只得去別處安身立命。」左等右等,在山下總沒看到人,林沖又想「去別處尋個所在」,最後終於「天賜其便」,遇到楊志,因此鬥了一番,如此這般,在梁山落草成功了。其實除了現實的逼迫,還有一層江湖義氣的隱形逼迫力。王倫是個小心眼,礙於柴進的麵皮,不好直接打發人走。便要個投名狀,結果林沖打殺的目標是王倫久仰的青面獸楊志,兩人相見大有惺惺相惜之意。但楊志並沒有落草,林沖的投名狀也作罷,便在梁山坐了一把交椅。從寫作的意義來說,林沖是被作者逼上梁山的,還帶出了青面獸楊志這個人物。

不過林沖只是眾多被逼上梁山的一員,走投無路而投的多也,仰慕某人而投的也不少,還有被幾位頭領逼著留下的,總之聚義了一百零八好漢替天行道,等著朝廷的招安。說水滸是一部諷刺朝廷昏暗的書,或者說是一本強盜書(儘管是替天行道,但仍然有很多無辜百姓為此陪葬),都各有其理,但其中的忠孝節義描寫以及最後的招安及皇帝的醒悟,仍然維護了整個統治秩序,更有勸鑒的意思。而作為一本講故事的小說,我認為最精彩的還是在於過程,如何招羅起一百零八好漢,大將們又是怎樣一個個隕落下去的,打打殺殺的驚心動魄,才是小說趣味的精華所在。

二、李逵的可愛

實話說,可愛這個詞語與水滸傳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沾邊。魁偉大漢什麼的,在裡面拿小拳拳直接把人捶死了一點都不可愛啦。而非要選一個一百零八好漢中比較可愛的,我可能還是會選李逵。

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評價李逵:「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天真爛漫是很好的評價了,金聖嘆對李逵的偏愛可見一斑。不過也是在算計這一層面上對比出來的可愛。水滸中人,幾乎個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計謀,有的是算計的心思,李逵是其中的例外,可以說他不擅於此,但卻正是顯他可愛的地方。

除了戰術上的策略,就連最講公義的宋公明,對於權力都有自己的計算。第六十回,晁蓋被史文恭射死,托給宋江的遺言是「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宋江見晁蓋死了如喪考妣,眾兄弟推宋江為主,宋江便權居此位,教眾人不可忘了晁天王遺言。第六十八回,盧俊義捉得史文恭,要將位置讓與他。盧俊義才到梁山泊不久,此前還是敵人,自然是推辭。宋江說了三點,大意是自己矮(身材黑矮,貌拙才疏)窮(出身小吏)挫(手無縛雞之力,不會武功),而盧俊義高(員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富(出身豪傑之子)帥(力敵萬人,通今博古),盧俊義才是合適的寨主人選。但眾人認為宋江才是最合適的人選,聲稱要宋江為大。其實宋江如若真想讓位,憑其威信,扶穩盧俊義,時間一久,眾人也就服了。況且宋江只是江湖名聲好,文武皆不如盧俊義,眾人難道就看不出來?如果宋江不提這茬,眾人恐怕也不會說什麼,但宋江想給自己此前的話圓場,從而更增威信。盧俊義也拒絕當首位,宋江見眾人如此盧俊義如此,便出一個「誰先攻破城子的就誰當頭領」的主意。兩人調撥人馬,去攻城了。智多星吳用分給了盧俊義,但是,宋江攻城的時候卻「備細書與吳用知道」,請吳用計謀,吳用設計已罷,才回盧俊義那邊去了。宋江用著吳用之計,果然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而盧俊義那邊,連輸兩陣,宋江嘆曰「盧俊義直如此無緣!特地教吳學究、公孫勝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誰想...既然如此,引兵都去救應。」宋江這番話說的極有惋惜之意,卻有些經不住推敲了。既是兩人公平較量,為何中途你又要去請教對方的軍師呢?況且這軍師還是希望你當寨主的。我想宋江並非真心誠意,而只顯得如此耳(把智多星吳用汗公孫勝都給你了,這你都輸我也幫不了你了)。

關於宋江的心機似乎分析得太長了,還沒講到李逵如何可愛。其實除了宋江,其餘人物在行事上多少都有藏而不露的一面,不直接顯露而偏要假裝偏要設計一番。我想人與人之間的複雜爭鬥便是由此而來,所以我們才渴望一個純真的世界,所以純真的人才顯得可愛吧。

在《水滸傳》里,李逵對宋江可謂忠心耿耿,事事聽從哥哥的。他的沒頭腦,也讓他成為一個喜劇因素,常常逗得大家大笑。他個性爽直,對於宋江想要招安的想法,屢次說「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奪了東京那個鳥皇帝的位豈不好?」十足的孩子氣:李逵用指頭把賣唱的女孩點倒了,受到戴宗的責備,他辯解說:「不曾見這般鳥女子,恁地嬌嫩!你便在我臉上打一百拳也不妨。」十足的頭腦簡單:為了讓朱仝到梁山泊,吳用和宋江便把朱仝管的小衙內吩咐李逵去殺了,一個四歲的小孩!估計其他人是下不去手的,但李逵是一句「哥哥讓我殺便殺」。到底的忠心:因奸臣惑言,宋江被皇帝賜毒酒。臨了宋江把李逵請來,喝酒聊天,後告訴他自己已被賜酒的消息,李逵提議造反,宋江早料如此,便說此前喝酒的時候我給你下了毒了。「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而李逵只有一句「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毫無怨言。

當然,李逵可愛是片面的。李逵的情感只有「忠義」,而沒有愛與美,對於很多無辜的人更缺乏同情,拿著兩把大斧到處殺人的時候,絲毫談不上可愛。

三、說書與暴力感

讀水滸傳的時候,我曾想:這些打打殺殺的故事被古代說書人講出來是一種什麼感覺?砍成兩半、一刀搠死之類的講出來的時候是不是被觀眾的「咦」或者「嚇」的感慨聲覆蓋住然後大家一齊嘆息一番,然後又追隨著說書人的下一段情節而去了?這麼想來,當時聽書的暴力感沒有單憑文字想像出來的暴力感強。水滸傳里的許多暴力描寫其實還是蠻粗的,殺人一般都殺得比較痛快,或者是搠死、淹死、射死、把某某一家都殺了,放火燒了諸如此類,沒有精描細作地剮上多少刀才死。少有的幾次具體的描寫,我記得的有「張順活捉黃文炳」這一回,黃文炳希望早死,晁蓋卻說要「細細割這廝,燒來下酒。」李逵「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方才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於眾頭領做醒酒湯。」這算是比較細緻的割肉描寫了。再有是處死方臘是比較殘忍的,「將方臘於東京市曹上凌遲處死,剮了三日示眾。」剮了三日應該是最殘酷的了,但也只是一句話帶過。所以我想這些故事,從說書人口中講出來的時候,應該就沒有那麼可怕了吧?至少暴力感不會那麼強,尤其是聚眾聽書的時候。何況主題就是綠林故事,傷亡是免不了的。嚴肅地從人道主義來說,不管怎麼樣都很暴力。但小說嘛,故事嘛,自然免不了是要將現實誇大了才好看的(宋江、方臘等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韋小寶。那個日夜在妓院、賭場、茶館、酒樓中鑽進鑽出,一有空閑便嘴甜地討好茶博士以便蹲在茶桌旁聽《三國志》、《水滸傳》、《大明英雄烈》等英雄故事的小孩,對連傷鹽梟頭目的茅十八,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幹嗎不講(義氣)?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稱分金,小稱分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義氣精神,寄寓了梁山泊之於水滸英雄的烏托邦夢想,也讓許多俠客們滿懷憧憬。當然了,還是金庸的題目好,「最好交情見面初」,當初許諾的福難同當,此後是否各自飛也未可知啊。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暗涌之花 的精彩文章:

TAG:暗涌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