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發汗藥治出汗、熱葯治發熱,緣何這樣用?

發汗藥治出汗、熱葯治發熱,緣何這樣用?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我們


小編導讀



對於中醫藥從業者來說,素來有「讀醫不如讀案」的說法,尤其是名家醫案。從名家醫案中可以看出其辨證之明,治法之奇,在心中咂摸片刻,定有所悟。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兩則醫案,看似用藥反其道而行之,實則蘊含深厚功底,我輩不可不看!

多汗反用發汗藥



陶某之侄,年二十左右,春夏之交患形寒發熱,汗出不止。時醫用清熱止汗葯,反覺汗多熱熾,甚至昏暈不省,危險極矣。


召予診之,其脈左浮弦,右浮虛。知系風傷衛之風溫症也,即用消風散去藿朴之破氣,重加生黃芪以助正撤邪,邪去而即固其衛,不使其外邪出而復入。一劑知,二劑愈。若脈現浮緩者,用桂枝湯治之立效。


現患此症者極多,四時皆有。時醫不知風傷衛之症,須用祛風葯而熱可退,汗可止;反用斂汗之品,使風邪固結於內,必傳變百出危殆直至矣。惟熱入陽明胃腑,亦有濈濈然汗出而身熱者,宜用承氣湯治之,風葯在所大禁。


然則風傷衛與熱入陽明之症,何以辨之?曰:辨之不難。汗出身熱而有寒凜,脈見浮弦或浮緩者,即風傷衛之症也。若身熱汗出無寒凜,日晡時熱甚,脈現右關沉實且滑者,乃陽明火旺之證也。此二症同是身熱汗出,若不明辨而誤用之,猶是操刃殺人。(《治病法軌》)


按:本案「形寒發熱,汗出不止」,王氏用消風散加生黃芪,確實不俗。考消風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內含羌活、防風、荊芥、藿香等辛散解表之品,多汗反用發汗藥,似有不宜,然而「一劑知,二劑愈」之效果證明用藥確當。王氏(王雨三(1877-1945),字汝霖)靠的是脈診工夫,「脈見浮弦或浮緩者,即風傷衛之症也」;「脈現右關沉實且滑者,乃陽明火旺之證也」,當然也要結合是否有惡寒之症。

耳鳴身熱用熱葯



徐某之妾,年三十左右。素患耳鳴頭昏等症,時醫用辛散葯,甚至耳中似開炮,頭腦如雷震,一日昏暈數次。招予診時,適在盛夏,見其面赤身熱,神昏不語。切其脈浮散無根,知其真水虧極,龍雷之火上冒至顛,亟用附桂八味湯加杞子、巴戟,即差傭人至葯肆中撮之。詎料開藥肆者亦為醫,與其傭人云:「此方非治病之葯,乃大熱大補之劑。吾開藥肆及行醫數十年,從未見聞此大熱大補藥,治此發熱病者。況際此盛夏,而用此大滋膩大辛熱之重量葯,即無病之人服之,尚恐膩滯而礙胃。不熱者猶恐腸胃如焚,況病人發熱甚厲而久不進食者乎?」





傭人回述其故,家人因亦疑之。予曰:「葯肆中所見者,皆庸流俗子之方,固無怪也。此病亦被庸醫誤治而致此,不服此葯,命將不保。予非喜用此大熱大補之葯,實出於活人之熱忱,不得不用此以挽救之耳。因有此症,然後可服此葯。此葯服後,不特可保其熱退病痊,抑且胃口亦必投其所好,尚何滋膩礙胃之有哉?如其不對,吾任其咎。」


由是方敢將葯服之。一劑即熱退神清,五劑而諸恙若失。(《治病法軌》)




按:此症「耳中似開炮,頭腦如雷震」,且面赤身熱,適在盛夏,一般醫家難免視為熱證,難怪開藥肆者疑曰:「從未見聞此火熱大補藥,治此發熱病者。」


王氏(王雨三(1877-1945),字汝霖)從「脈浮散無根,知其真水虧極,龍雷之火上冒至顛」,確是高手。







好 · 書 · 推 · 薦




拍案稱奇




本書收集古今名醫那些有深刻啟示,過目不忘的好案,以方法獨特、用藥奇妙、思路新穎為亮點,令人讀來不禁拍案稱奇,從中獲得新思路,新啟迪。


掃描二維碼,好書帶回家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

《拍案稱奇

——奇方妙法治案賞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存悌、卓同年

 

主編

),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

ydzhongyi

)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本文紙質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日子怎能孤單, 說說那些「天生一對」的中藥
極淺刺針法,治療外感病立竿見影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