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總說華人在國外不團結、窩裡斗,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總說華人在國外不團結、窩裡斗,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恐怕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中國人在外面,那就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在外面,那就是三條蟲。似乎我們中國人移民到了外面還是熱衷於窩裡斗,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如此嗎?

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的。各位看官先不要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移民在外的華人真的不團結嗎?

總說華人在國外不團結、窩裡斗,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華人的圈子實際上是很大的。

比如我國大陸地區和港澳台的移民,雖然都是中國人,但是由於從小成長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價值觀上自然是有一些衝突的,容易形成一些相互關聯不強的圈子。

還有東南亞的華人華僑,如新加坡華人華僑等,雖然也是炎黃子孫,但是國籍並不是中國籍。所以他們形成的圈子自然是和所有中國籍的移民不同的,相互之間的聯繫不是那麼緊密也是可以預料的。

另外,早在19世紀中國人「開眼看世界」之後,就有相當一批勞工和留學生去往西方,他們當中相當多的人就留在了西方國家繁衍生息。

因此,這些在西方生活了百餘年的華人和那些近些年才移民過去的華人,在文化上的差異也是造成彼此出現隔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在西方人看來,無論是哪裡的華人,都是華人,既然都是華人還各自形成不同的圈子那就是不團結。在西方佔據輿論主流的白人們其實只將生活在西方的所有人劃歸一下幾類:白人,黑人,拉丁裔,亞裔和華裔。

總說華人在國外不團結、窩裡斗,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更雪上加霜的是整個西方社會對於華裔抱有相當大的偏見和敵視,以至於西方社會分配給華裔的資源要遠遠少於其它民族的人,從而使得西方國家的社會資源對每一個華裔來說都相當稀缺,迫使華裔之間不得不進行相當激烈的競爭,這也進一步加深了華裔之間的隔閡,造成了華裔更加不團結的表象。

以美國的教育資源為例,要申請美國的大學,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族裔的學生一起排名次,然後擇優錄取。現實情況是美國大學為各個族裔單獨設置了入學比例(當然這是潛規則,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懂),比如白人佔美國大學錄取名額的絕大多數,然後按一定比例錄取黑人,拉丁裔和亞裔學生。

但是各個族裔之間,學生的數量和學習水平差異是很大的,於是就有黑人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可以將「黑人的命也是命」寫一百遍,就能被美國頂級的常青藤大學錄取,但是華裔學生可能門門功課都是優秀,卻不被錄取的情況發生。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美國大學分配給華裔學生的名額比例太低了,以至於想要申請名校的華裔學生之間不得不展開相當殘酷的競爭,甚至是相互傾軋。

而且最近根據美國那邊的華人朋友傳回來的消息,美國大學原本劃分的錄取比例是按:白人,黑人,拉丁裔和亞裔四種,以後會劃分為:白人,黑人,拉丁裔,亞裔(不包括華裔)和華裔五種。

這就意味著原本華裔學生還可以和韓國、日本、印度及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移民一起競爭的局面,轉變成了華裔單純的與華裔競爭。

原本華裔學生相對於東南亞及印度裔學生的學習優勢至此不復存在,今後的競爭形式將會更加激烈和殘酷。

為什麼華人在海外會被處處針對?

總說華人在國外不團結、窩裡斗,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在西方國家華裔會被這樣針對?這個說起來比較複雜,總結以下兩點。

第一,歷史原因。當年華工為美國鐵路建設付出極大代價的時候,他們還稱呼華工為「黃禍」,可見偏見不僅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

第二,華裔雖然勤勞,但是大多對政治缺乏興趣,以至於在西方國家的政府及議會中很少有華裔人士,以至於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沒有人為華裔發聲,使得華裔的蛋糕越來越小。

在這裡想對已經移民或者打算移民的華裔同胞們說一聲,如果出去了,請大家還是要團結一點,拋開幾十年的政治不談,我們身上畢竟留著幾千年都相同的血脈,而且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參與當地的政治,往小了說可以造福當地華人華僑,往大了說可以造福整個華人世界。

這不是無稽之談,試想一下,如果美國國會山上一半的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是華裔,美國總統也是個華裔,那麼在美國生活的華裔還至於讓人在大學名額上擠兌到如此地步嗎?

本文為移民幫海外達人投稿,轉載請申請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民幫 的精彩文章:

國際評級機構紛紛上調馬爾他信用評級,憑神馬?
警惕!致命因素肆虐北半球,北美、歐洲、中國受波及,百萬人患病

TAG:移民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