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缺錢!存款荒來襲,銀行如何逆境求生?

缺錢!存款荒來襲,銀行如何逆境求生?

在金融去槓桿的大環境下,是哪些因素在引發銀行的負債荒?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負債荒:銀行為什麼也缺錢?

當討論銀行負債(即各項存款)的時候,一般觀察指標是貨幣供應量M2,因為貨幣供應量基本對應銀行的負債。

貨幣供應量又等於基礎貨幣乘以貨幣乘數,前者主要來自外匯占款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資金,後者反應經濟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基礎貨幣是存款的總源頭,類似河流上游的泉眼,如果泉眼出水量銳減,那麼河流的流動性自然也會下降。

在此,回顧2013年和2017年的兩次負債荒,可以觀察到基礎貨幣餘額增量明顯萎縮(參見圖1)。

總結2017年以來的負債荒,觸發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是央行將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考核,加上貨幣基金流動性新規,使得同業存單發行量出現快速萎縮。

具體來說,央行在2017年2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宣布——擬於2018年一季度MPA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進行考核。另外,《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規定,貨幣基金必須投資AA+評級及以上的同業存單,否則就需要走董事會審批——託管人同意——重大信息披露這一複雜的流程。隨著監管加強,同業存單作為銀行擴充負債的利器,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參見圖2)

二是央行為實現降槓桿的目的,保持銀行間資金利率處在相對高位,使得理財和貨幣基金吸引力大增,對個人存款有一定的分流作用。

當然,動態來看,貨幣基金通過配置銀行存款和同業存單的形式又會使部分資金重回銀行表內,但靜態來看,貨幣基金無疑從銀行的個人存款中切走了一塊蛋糕。2017年4季度以來,規模前20大貨幣基金收益率基本都在4.0%以上,而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顯然貨幣基金相比存款吸引力要高(參見圖3)。

銀行應對存款荒的兩大武器

銀行作為金融創新的急先鋒,顯然不會面對存款荒而束手待斃。針對存款增長乏力,銀行發展出兩大武器:發行結構化存款和重新發行同業存單。

首先來看什麼是結構化存款。

結構化存款是將部分資金投向衍生產品從而獲取比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存款產品。一般的結構化存款可以掛鉤黃金、股票指數及一籃子股票,認購金額5萬起,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以上。比如,某掛鉤黃金的結構化存款產品,期限180天,如果到期日黃金價格低於發行日黃金價格的98.3%,那麼年化收益率為6%,否則3.5%。意思是,這款結構化存款產品的保底收益率就是3.5%,如果180天內黃金價格下跌了超過1.7%,那麼產品的收益率就達到6%。這樣,通過推出結構化存款,銀行輕鬆突破了存款利率的限制。

另外,銀行開發結構性存款還有個小算盤,那就是結構性存款都是配對出現的,有利於銀行降低負債成本。具體來說,一個看漲黃金產品必然有一個看跌黃金產品,前者是黃金價格下跌1.7%以上時收益率6%,後者是黃金價格上漲2.8%以上時收益率6%,否則收益都是3.5%。這樣,如果黃金價格窄幅振蕩,銀行的成本就是3.5%,否則就是4.75%[=0.5×(6%+3.5%)]。反過來,如果銀行只發一款結構性存款產品,萬一銀行自己看錯市場方向,很可能成本就是6%。所以,結構化存款都是成對出現,這樣有利於銀行降低負債成本。

從數據上看,銀行的結構化存款在2017年以來出現飆升。2016年銀行結構化存款新增只有1200億,2017年銀行結構化存款新增1.79萬億,今年前2個月已暴增1.41萬億(參見圖4)。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銀行開發結構化存款針對的用戶類型不同,大型銀行主攻個人結構化存款,而中小行主攻企業結構化存款(參見圖5)。當然,更缺存款的中小行發行結構化存款的動力更強,發行量也更大。

再來看銀行如何重新發行同業存單。

雖然央行通過將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來抑制銀行擴張的動力,但實際上,大銀行正通過同業存單來重新擴充自身的負債。

2017年下半年,國有大行的同業存單月發行量大約在430億的水平,但今年1月和2月的發行規模達到驚人的1200億和630億,3月前20日發行量更是達到1600億元,創出新高(參見圖6)。

為何如此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對大行來說,央行的規定簡直是為其擴充同業負債提供了依據。

央行規定,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的銀行,其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佔總負債的比率不能超過1/3。對於大行來說,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佔總負債的比率遠遠低於紅線水平,所以大行有充足的空間去提升同業負債。比如,按2017年3季報披露的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數據,計算各家上市銀行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佔總負債的比重,然後觀察其距離33%紅線的水平。可以發現,工農中建交這五大行可用額度都在15%以上,而且大部分銀行都是滿足監管要求的(參見圖7)。

其次,對大行來說,同業存單的發行成本有一定吸引力。

根據統計,目前大行的1月期同業存單平均利率為4.55%,但1月期理財產品的平均利率為4.80%,所以同業存單相比理財產品成本更低。至於結構化產品,其平均收益率比較難統計,但如果參考上述掛鉤黃金價格的結構化存款成本,則大約為4.75%,那麼發行同業存單也是有吸引力的。

所以,無怪乎大行要在同業存單市場上發力,有發行潛力同時價格還低,肯定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投資者有什麼羊毛可以薅?

那麼在銀行存款荒的背景下,個人投資者有什麼羊毛可以薅呢?

最直接的羊毛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會居高不下,目前1月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大約4.8%,3月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大約為4.9%,這個收益水平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銀行存款荒的環境下,銀行有動力維持理財產品的高收益,來避免自身負債縮水。所以,在股市大小盤風格換檔期,不妨買一點銀行理財作為過渡,等下半年市場出現明顯的風格偏向時,再賣掉理財買入股票。

(編輯:鄭惠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網貸備案低調推進 合規大限能否延遲?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