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黑科技」,兩千多年前的墨家機關術

古代「黑科技」,兩千多年前的墨家機關術

轉:傅林夕 墨家機關術是古代軍事技術的一種,墨子擅長工巧和製作,在軍事技術方面高於其他諸子,堪稱博學多才。據說他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

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他利用槓桿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和雲梯等,用於生產和軍事。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即所謂的「墨守」),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連弩車 見於《墨子·備高臨》。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系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三大派別,分別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鄧陵氏之墨(見《韓非子·顯學》)。分別以談辯,從事,說書為主要思想,其中談辯即辯論,從事即研究科學,說書即教書和研究各種典籍。他們各自以為是正宗,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甚至互相傾軋窩裡斗,致使墨家元氣大傷。

當然啦,魯班也造兵器。在那個春秋亂世誰還不會一點兵器什麼的呢。

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中記載,魯班將鉤改製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載,魯班將梯改製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不過呢,木工出生的魯班更多的成就還是在土木建築上。《事物紀原》和《物原·室原》中,都說魯班創製了鋪首,即安裝門環的底座。古時民間還傳說他主持造橋;他的妻子云氏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發明了傘。作為一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魯班的名字在民間廣為流傳,是因為他的發明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正是因為靈感來源於生活,所以發明的東西才會更貼近生活,被後世推崇。如今,每一位做木匠工匠之人,都會尊稱魯班為一聲祖師。?還有「班門弄斧」的成語,意為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當然,機關術的精妙不止於此。因為戰爭的緣故,中國古代機關術很多用在了軍事上,懂得機關術的還有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孔明,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諸葛亮的「八陣圖」。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中,陸遜誤入八陣圖後「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落得慘敗。《水經注》中對於「八陣圖」這樣論定:「八陣既成,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矣。」說明這個陣法的確是很厲害的,因為它不僅有通常的軍事要素,而且似乎還有許多深奧的玄學,分為「生、死、驚、傷、景、開、休、杜」八種陣法,而且能「變化為周天三百六十五」這樣的陣法,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秦時明月》噬牙獄這裡大叔的解說,沒看懂的舉個手只能說古人智慧太神奇 再看連弩,《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諸葛亮逝世前曾把這種武器傳給了姜維,書中說「其法長八寸,一弩可十發。」《漢晉春秋》上也有「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的解釋。由此可以看出連弩的殺傷力極強,把它作為守城的武器是十分理想的。後來,鍾會率領大軍進攻蜀國的時候,諸葛亮的連弩發揮了巨大作用。孔明的機械製作術,很可能是繼承了戰國時期墨子和魯班的機關之術,並加以發揮改進,成為令人嘆為觀止的古代黑科技。

然而到了戰國後期,墨家三派又匯合成二支:一支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另一支則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可惜的是此後的時間,也就是從秦統一六國以後到清朝初年的近兩千年里,墨學進入最低潮的時期。墨學基本上是處於停滯階段,治墨者屈指可數,能找到的的有:晉時的魯勝,唐時的樂台,宋代的何蕪及元代的陸友等。這些人名都生疏得很,可謂是「鳳毛麟角」。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秦始皇的以法為教、焚百家之書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政策,但也有墨家自身未能保持生機和活力,以適應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的內因。大抵說來,還是墨家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難以實行,加上墨家獨特的巨子組織,已經是一種變相的神秘組織,既不如儒家有治世的理想,也不如道家可深植於心靈,更不如法家能被巧妙的應用在政治上,因此,墨家思想慢慢的沒落了。但是墨家精神並沒有失傳,而是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漢代以後的俠士是墨家「兼愛」精神的繼承者。中國歌頌俠義精神的詩歌和俠士小說,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彷彿依稀主力 的精彩文章:

TAG:彷彿依稀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