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江源,猛獸守護的失落世界

三江源,猛獸守護的失落世界

三江源景觀。攝影 / 董磊

猛獸在哪裡

大型食肉動物,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猛獸,無論在哪都是最受人們關注的類群。這些動物通常體型較大(超過15KG),是頂級食肉動物,個體或者一個種群掌管著一片土地,是動物世界裡的一方諸侯,生殺予奪著眾多食草動物的命運。

同時,這些猛獸也是力量、速度以及美的象徵。同一地區的其它所有動植物,都「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地受庇於這些「王者」的旗艦效應和傘護效應之下。

諸如熊、老虎、狼等動物,曾經是很多氏族以及部族的圖騰而被崇拜,人類希望通過構建與這些猛獸的血緣關係,獲得駕馭自然的力量。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狼

在全世界,目前共有31種體重超過15公斤的大型食肉動物,包含了貓科、犬科、鼬科、熊科以及鬣狗科五個大類。在中國,共分布有12種大型食肉動物,分別是老虎、豹、雪豹、雲豹、猞猁五種大貓,大熊貓、棕熊、黑熊、馬來熊四種熊,狼、豺兩種「汪星人」以及一種鼬科——貂熊。

呈現出貓狗熊三強爭霸的局面。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

猛獸需要更大的活動區域和更多的食物,因此與人類的衝突最為激烈,生存也最為艱難。但除此之外,猛獸對於食草動物的捕食,以及對於中小型食肉動物的控制,是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大型食肉類好比自然界最昂貴的珍寶,只有最健康最富饒的生態系統才能夠供養一個健康的大型食肉動物種群。因此,一個區域大型食肉動物的生存狀況,可以作為這個區域生態系統健康程度的指標。

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金錢豹

雖然大型食肉動物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土地,豺狼虎豹的傳說仍在內地民間廣泛流傳,但現在大多數地方已難覓其蹤。在四川一些保護區內由於豺和豹等頂級食肉動物的缺失,導致羚牛等食草動物過多,給生態系統帶來了諸多的壓力。中國東南部在華南虎和豺絕跡後,也飽受野豬肆虐之苦。

根據目前已有的調查和研究來看,中國至少有兩個區域依然保存有較好的頂級食肉動物種群,其中一個,是在東北。

北師大的虎豹研究團隊,在東北林區發現分布有至少27隻東北虎以及42隻遠東豹,除此之外,還擁有猞猁、黑熊和棕熊,共5種大型食肉動物。

老虎屁股摸不得,但是拍得呀。供圖 / 孫戈

而另外一個,是在很多人眼中氣候條件惡劣、生產力低下的三江源。根據過去多年的調查,我們正逐步揭開這個由猛獸守護的失落世界的神秘面紗,發現在三江源至少分布有雪豹、金錢豹、棕熊、狼、豺、猞猁六種大型食肉動物,並且這六種動物看起來顯然都還生活得不錯,擁有相當不錯的種群。

三江源的猛獸

雪豹

在三江源區域廣泛分布,目前三江源區域的種群數量估計在1000隻以上,數量可能超過中國東部三大貓(虎、金錢豹、雲豹)的總和。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

金錢豹

分布在三江源區域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河谷森林區域,預計適宜的棲息地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在瀾滄江河谷的昂賽鄉境內目前已發現至少7隻金錢豹個體。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金錢豹

藏棕熊

青藏高原分布的特有亞種,這片區域真正的「巨無霸」,而隨著牧民定居等一系列改變,「熊扒房子」成為三江源最嚴重的人獸衝突。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藏棕熊

顯然擁有很不錯的種群,紅外相機多次拍到了成群的狼活動的影像。與貓科伏擊壯年獵物的捕獵方式不同,犬科靠長途追擊耗盡獵物體能,對老弱病殘獵物的淘汰效果更明顯,因此狼對三江源生態系統的調控作用遠非其它食肉類可及。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狼

中國除老虎外處境最危急的大型食肉類,在瀾滄江河谷,顯然還有若干個小種群,或許是恢復北方豺的希望之一。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豺

歐亞猞猁

森林、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都有分布,比較喜歡平坦的棲息地類型,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紅外相機和照相機都捕捉到了這種神秘動物的蹤影。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歐亞猞猁

當然,除了大型食肉動物,三江源還擁有金貓、赤狐、藏狐、狗獾和豬獾等中型食肉動物,以及兔猻、荒漠貓、豹貓、石貂、艾鼬、黃鼬、香鼬等小型食肉動物。而在三江源的河流里,還生存著或許是中國最好的原生水獺種群。

這是一個強大的食肉家族,恰證明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的存在。

從落基山脈、安第斯山到阿爾卑斯

即使放在全球來看,自然條件並不優越的三江源保留了這些猛獸都是一個「奇蹟」。我們對比了與青藏高原類似的北美落基山脈、南美的安第斯山脈以及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

見下方表格:

其中每一大類中顏色相同的行,代表的是各個生態系統中生態位類似的物種。比如雪豹和美洲獅都是生態系統中伏擊壯年大型獵物的生態位;體型稍遜的歐亞猞猁佔據伏擊中型獵物的生態位;北美洲體型遠小於歐亞猞猁的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只能和亞洲金貓一樣佔據主打小型獵物、偶爾捕獵中型獵物的生態位。

再往下一級,三江源的兔猻和荒漠貓、外號「小雪豹」的安第斯貓(別名:山原貓)和阿爾卑斯山的歐林貓,都是伏擊嚙齒類和鼠兔的小型貓科。狼和豺不懼各生態系統中哪怕最強的食草動物;而狐屬中最大的成員赤狐,以及和它毫無親緣關係的南美犬支系中趨同進化出來的山狐,都是主食小型獵物,偶爾開掛搞定小型有蹄類;更小的藏狐只能欺負鼠兔啥的。

表格整理 / 孫戈

從大中小型食肉動物的數量來看,三江源都要優於這幾個區域。縱然氣候條件惡劣,相比較平原區域,缺乏足夠的生產力,能夠供養生態系統的能力本來有限,但三江源依然在這個時代幫我們保留了這些「猛獸」,恰如一個停泊在世界屋脊上的「諾亞方舟」。

我們一路尋找猛獸,溯源而上,披荊斬棘、風餐露宿,如同當年地理大發現的人們一樣,終於在一個曾經並不被大家所關注的「失落的世界」里,發現了躲藏在這裡,默默護佑著這個世界的猛獸們。

它們對我們吼叫,聲音里全是數萬年來,荒野和祖先的跌宕。

其實分析野生動物為什麼在某些地方最終保存下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這一方面得益於這個區域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系統類型,另一方面,和動物與這個區域內人類的共存關係密切相關。

可可西里

首先,青藏高原區域作為世界屋脊,山脈縱橫,高大的山體連接著深切的峽谷,不但生境多樣化,而且還造成多年來交通不便,野生動物保留著屬於自己的「一方凈土」。

而由於生產力有限,導致地廣人稀,相比較平原區域,人與動物的資源競爭並不算激烈。

最關鍵的,還是文化。藏傳佛教一方面鼓勵控制人的慾望,意味著不會過多地使用和浪費資源來滿足除了果腹之外的目的;除此之外,其所宣揚的眾生平等,不殺生等理念,讓動物能夠逃脫被獵殺的風險。

挑戰與未來

想來,站在這個時代的風口,我們是幸運的,縱然經歷了數次物種滅絕,依然還給我們保留了一些猛獸。這些猛獸,是自然真正的代言人,這些猛獸,是自然界里生命和靈動象徵,是與自然割裂的文明社會對荒野的最後一絲敬畏。

三江源景觀。攝影 / 董磊

但,在可以預見的風險里,包括了人獸衝突的加劇,報復性獵殺、盜獵以及疾病等

而更不該被忽視的影響是——「變化」,隨著蟲草經濟的衰退、人口的進一步增長以及與市場結合程度的增加,人們必然會需要更多的資源。那時候,隨著中國其他區域野生動物的減少而越發「物以稀為貴」的碩果僅存的這些猛獸們,不知會面臨如何的挑戰。

保護,從來都不是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要看到趨勢,著眼於未來。

願這些猛獸們,能夠和我們人類一直攜手並存,繼續在荒野中發出令我們祖先心驚膽戰的怒吼,守護著失落世界的珍寶。

作者介紹

不能親眼見到雪豹?可以掃碼雲養雪豹呀

撰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趙翔

排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彭聰(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護荒野 的精彩文章:

TAG:守護荒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