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是不是科學?

哲學是不是科學?

哲學是不是科學?

文|之衡

哲學是不是一種科學?如果哲學不是科學,那麼,哲學是什麼?它和科學有怎樣的不同?

首先,科學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分科而學。也就是說,我們所認知的對象,可以被細分為各種門類,比如,對數和圖像的研究就是數學,對宇宙天體的研究就是天文學,對人類各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就是心理學。當然,數學在整個科學家族中,又處於一個極為特殊的位置。因為按著康德的哲學來說,關於代數的知識,其本質是時間,而關於幾何的知識,其本質是空間。所以,我們也常把數學稱為基礎學科,並將它從其他的科學中獨立出來。不過,從廣義而言,數學也可以屬於科學。因為,一切科學的特點,便是對各種知識加以分類,並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那麼,哲學和科學有怎樣的差異?

首先,哲學所研究的對象和科學不同。每一門科學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比如,物理學雖然也需要藉助數學,但是它所研究的對象卻絕不是數本身。再比如,像心理學這樣的科學,雖然和許多其他門類的科學(比如生物學)存在一定的交集,但就其自身作為一門科學而言,其研究對象依然可以說是獨有的。但是,哲學卻全然不是如此。哲學所研究的對象幾乎是無所不包的。哲學可以研究宇宙,在這一基礎上,它可以構成形而上學。哲學可以研究人的認知能力,在這一基礎上,它可以構成認識論。哲學可以研究語言,在這一基礎上,它可以構成語言哲學。哲學,甚至還可以研究整個的科學,在這一基礎上,它可以構成科學哲學。哲學,以一切可研究的對象為對象,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哲學並不是一種科學。

其次,雖然不同的哲學家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學體系,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哲學從未像科學一樣形成過統一的範式。我們以物理學為例,亞里士多德可以說是比較早期的物理學家,但是,自從牛頓誕生以後,就不會再有人去相信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那些與牛頓物理學截然相反的理論。而到了當代,人類則進一步意識到了牛頓物理學的局限性,因為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只能適用於宏觀低速的物理運動,而在微觀高速的物理學領域,則要藉助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後來的量子力學。由此可見,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再到愛因斯坦以及後來的量子力學,物理學正在逐步地實現統一。而這種現象,在哲學中卻是從未出現過的。叔本華曾經非常生動地指出:「哲學是一個長著許多腦袋的怪物,每個腦袋都說著一種不同的語言。」如果我們用《聖經》中的故事來比喻,那麼哲學家的語言甚至比巴別塔的建造者還要多。(巴別塔的故事來自《聖經》中的創世紀11:1—9,據聖經記載,人類原本都說著同一種語言,他們在一處名叫示拿的地方彼此商議,決定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塔,以傳揚他們的名。神看到了人類的自大,便決定把眾人分開,並使得他們的言語不通。)

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的哲學,都是無法被後來的哲學所替代的。康德的哲學雖然偉大,但他也絕不能因此而代替柏拉圖。黑格爾有一種說法:「哲學就是哲學史。」這和哲學從未形成(或許也無法形成)統一的範式是有關係的。在當代,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早已無人問津,但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卻一直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影響,而且只要人類文明依然璀璨,這種影響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最後,哲學和科學之間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差異,這個差異常常是初學哲學的人不容易覺察到的。任何一種科學體系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正如任何一座房子必須有它的地基一樣。關於這一點,幾何學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例證。幾何論證的基礎是公理,而公理是不證自明的。其實同樣的,所有的科學都必須從一些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開始出發。這些事實構成了科學的基礎。但是,哲學所做的事情,卻恰恰和科學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有人說:「科學的起點,是哲學的終點。」這句話是有它的價值的。科學以基本事實為起點,從而構建起龐大的知識大廈。而哲學所要做的,卻是要去檢查這座大廈的根基。也就是說,哲學的目的,是要去確認這些在科學中早已被普遍接受的基本事實,是否真如我們所預想的那樣千真萬確。我們發現,哲學和科學,就像一條數軸上的兩個部分。中間的原點,就是基本事實,科學走向了數軸的正半軸,而哲學則走向了數軸的負半軸。

綜上所述,哲學確實不是科學。科學以經驗為手段,是要對一切現象加以還原,探究其內在的因果關係。但這種遠原,永遠無法超出它最初所設下的基本事實的限制。而哲學卻是以思辨為手段,不斷追問這些基本事實的本質,從而企圖真正解決「是什麼」(存在本身)的問題,而不是停留於「由什麼產生」(事物的原因)的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哲學的目的是極為崇高的,它所渴望的,是超越相對的世界,從而對「絕對」本身,作出最為根本的回答。誠如叔本華所言:「我們的目的並不是事因學而是在哲學,即是說不在對世界的相對認識而在對世界的絕對認識,所以我們是走的一條方向相反的路,即是從我們直接的,認識得最完整的,絕對熟悉的,最接近的東西出發,以求了解那離我們較遠的,片面地間接地知道的東西。」

NO.324

歡迎掃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陽光 的精彩文章:

哲學與哲學家

TAG:生命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