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花點時間和自己在一起

多花點時間和自己在一起

禪修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靜心,心靜下來才能觀照,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上海有一家會所的名字叫「禪一」,我覺得「禪一」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好在哪裡?就好在「一」字上。

「一」是不生不滅,是空、是無常。生命無常、金錢無常、權力無常、情感無常,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

但只有當你在生活中對無常有切身體驗的時候,才能從這些無常之中得到徹底的覺醒。

僅僅明白這個道理不叫覺醒,就像即使明白汽車驅動的原理也並不一定會開車一樣,要親自學習、不斷練習才能獲得駕駛證。

有了切身的體會,才能從心底認同,如果這個道理沒有深入你的內心,你還是會不顧一切地追求財色名利,還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生氣糾結。

修行真正的目的是讓人們從生活的每個狀態中覺醒,清醒、全面地認知自己的當下,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並把覺醒後產生的轉變融入到行動中,覺醒產生了智慧才是真正的覺醒。

隱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本質很難發現,也很難認清,有時候我們對待事物習慣於經驗主義,太過於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像一粒灰塵,放大也會發現裡面有無量生命;而我們的地球,站在外太空去看時,反而像是一粒飄在虛空中的塵埃。

「一」能產生一切,一切可以融入到「一」中,大與小、隱與顯的界定有時候是不明確的。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最小,也是至大。

這就是般若實相。

修行就是修心,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排除煩惱雜念,轉向光明與空明。

修行過程中最關鍵的兩個字是「觀照」,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字有著重要的力量。

觀照是修行的起點,無觀照即無修行。

觀照當下、觀照自身、觀照每一段生命的歷程,才能修身修心、安住清凈。

禪修的目的就是培養人們自我觀照的能力,觀照既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所能帶來的結果,修為不斷加深,自我觀照的能力必定會隨之不斷提升。

觀照,顧名思義,指的就是靜觀世界以求智慧,而自我觀照則是審視自己、體察自身。

照鏡子能夠端詳自己的容顏、整理自己的著裝,觀照就像在照一面心靈的鏡子,使自己不迷惑、迷失、迷亂。

自我觀照應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倘若有人冒犯了你,讓你怒不可遏,這時候你要學會觀照,讓自己回歸到平和,不能失去理智;

倘若別人對你推崇備至、讚不絕口,此時你也要學會觀照,不要飄飄然忘乎所以。

我們每天修行做功課,就是在不斷培養自己這種觀照當下、把握當下的能力。

也許開始的時候你觀照的力量很微弱,遇到令人生氣的事情就怒火中燒,幾小時後才去反省、觀照,和別人鬧矛盾要糾結好幾天才能放下,甚至當時明明觀照到自己的不良情緒,卻無法控制。

這是因為你觀照的能力十分微弱,既不夠敏銳也缺乏定力,不過此時已經有了初步的眉目,慢慢修鍊自己的心就會逐步得到改觀。

生活中我們每天會面對各種問題,實際上每個問題都是自我覺醒、自我觀照的訓練機會。

生命歷程中的人、事、物都屬於因緣會聚,沒有人會無緣無故來到我們身邊。

有人帶給我們很多幫助、有人帶給我們很多挫折,給我們幫助的是增上緣,給我們挫折的是逆增上緣,總之無緣不來。

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這些緣分,並從這些緣分中不斷觀照自己。

反觀自照其實就是要觀照每一個時刻、每一個當下的自己,讓心境開闊平穩,才能感受到人生中每一個細微的過程、每一個狀態都是美好的。

編輯:凈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海禪心 的精彩文章:

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剛,氣欲柔
你知道「斗米養恩,擔米養仇」嗎?

TAG:香海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