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裡寨牆依山勢用土夯築,又名「土城」,四周絕壁懸崖,形勢險峻

這裡寨牆依山勢用土夯築,又名「土城」,四周絕壁懸崖,形勢險峻

大茗山寨。坐落於大香茗山峰頂,為元末朱元璋所建。寨牆依山勢用土夯築,又名「土城」。四周多絕壁懸崖,形勢險峻。

山寨設有東、西、南、北四門,多用麻青石條砌成。後經明末羅汝才、史可法,清太平軍石達開多次維修,雖經數百年的風雨洗刷,土城至今仍形跡可辨。南門最高,原形猶在,多層石條,高達1米。東門以大小石頭砌成,內有城壕。西門、北門尚存基腳石。

狹英寨。坐落於小茗山及其北面的一座山峰。峰上與小茗山脊圍有土石寨埂,內圍三溪四梁,周長約1.5公里,寨埂高處2—3米,低處依稀可辨。設有東、西、北三門,東門叫閻王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東門北側的平山肩,曾為駐軍文衙所在,故名衙屋嶺,又稱雅士嶺。

寨始建於元末。朱元璋帶軍師劉伯溫西下,過此築狹英寨,「山口狹窄,山峰險陡,易守難攻」。故名。明末農民起義首領羅汝才、張獻忠先後過此紮寨,望江、太湖縣誌有載。

繼而民族英雄史可法來此駐守多時南下。順治二年史在揚州殉職後,香茗山人念其忠烈,遂將寨內原有的廣具庵擴建大殿三進,改名「寨林庵」。

擇木雕史閣部像,常年祭祀。清人王道一撰書一聯悼念:「論大忠千古,歷朝不少;看明季一人,信史真稀。」庵殿於被毀。舊址建有護林場舍四間,現改修一間為「觀音寺」。

清咸豐三年,太平軍石達開回師西征,佔領望江全境,將此寨作為茗山五城寨中的主寨,屯兵駐守。其後守守退退,退退守守,前後達十年之久。

先鋒寨。坐落於鴉灘鎮鳳棲村西北的一座橢圓形山峰上,西北緊臨太湖縣境。面積約4000平方米。寨前是當時由宿松、太湖通往石牌、安慶的必經之路。清咸豐三年正月,太平軍從徐家橋進軍石牌,曾在此紮寨。寨體為碎石塊和石條所砌,寨牆殘存,寨內曾拾到石彈丸。

營盤嶺寨。坐落於鴉灘鎮連塘城村營盤嶺,東北緊連懷寧,西北與太湖相接。面積約3000平方米。寨址四周有當年太平軍所挖的戰壕,壕溝1米深,寨內曾出土磨製的石彈丸和一門太平軍使用的鐵炮。炮身長69厘米,口徑13.5厘米,現存望江縣博物館。

此外,還有大寨煙墩。煙墩,亦名烽火台,也叫「狼煙台」。是我國古代作戰時報警的通訊設備,為我國古代軍事信號上的重大發明。

坐落於小茗山東邊第三座山峰牛馬嘴。登上峰頂,東望武昌湖,南面長江,西眺花亭湖,北觀天柱,百里風光,一覽無餘。乾隆三十三年《望江縣誌》載:「元末大富豪畢銀(寅)率望、太縣民拒賊,護耕築此(城)。……小茗之巔有大寨煙墩,四望相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他是明朝的「項羽」,外號萬人敵,他一死大明即亡!乾隆都服他
其實朝鮮半島上,韓國也是弱勢群體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