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中最賣命的日偽漢奸的一支偽軍,屢戰屢敗卻反遭日軍器重

抗日戰爭中最賣命的日偽漢奸的一支偽軍,屢戰屢敗卻反遭日軍器重

建立於20世紀20年代的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名將的搖籃,或許因為湧現出太多英雄與烈士,導致曾經一度出現「黃埔生無一降敵」的傳言。實際上黃埔生也並非鐵板一塊,尤其在民族危亡之際,不少黃埔出身的將領也走上變節附逆的歧途,成為黃埔敗類。曾經活躍於武漢一帶,為日軍甚為賣命的「黃衛軍」就是一支以原軍統人員與黃埔將領組成的偽軍。

1939年3月,熊劍東在上海活動時被日軍俘虜,隨後變節投敵,並於1940年12月受命在武漢地區組織一支偽軍部隊。「黃衛軍」的建軍宣言與日本侵略者保持高度一致,都高舉「保衛黃種」的大旗。所言雖荒謬,但在日本侵略軍聽來卻十分順耳。岡村寧次於1941年4月向熊劍東補給800支三八式步槍, 20餘挺輕機槍,以土匪、地痞、潰兵為基礎組建的「黃衛軍」正式掛牌成立,熊劍東自立為軍長。

此外,「黃衛軍」中的將領還有諸多黃埔生。參謀處處長鄒平凡畢業於黃埔六期,1933年曾參與過長城抗戰,抗戰初期軍銜已升至少將,但不久後因失職事件被撤職查辦,於1941年出逃附逆,被蔣介石下令通緝。鄒平凡的同期同學羅滌瑕任副官處處長,第二團團長王翔龍畢業於黃埔七期,算是鄒、羅二人的學弟。

但「黃衛軍」的首戰就打得十分狼狽。一天傍晚,熊劍東與李果堪正登山閑談時,遭到了一支國軍抗日武裝出其不意的襲擊,儘管熊劍東立即組織「黃衛軍」拚死抵抗,但終因猝不及防而傷亡慘重,參謀長李果堪當場被擊斃,熊劍東也在戰鬥中負傷。此役「黃衛軍」損失頗多,熊劍東帶傷回到武漢,重新整編部隊。

出乎預料的是,岡村寧次對戰敗的熊劍東毫無指責,反倒讚賞其「忠勇可靠」,同時還補給他「大正年式山炮四門,迫擊炮十二門,重機槍十二挺,輕機槍三十挺,步槍一千二百支,軍馬十二匹」。熊劍東因禍得福,部隊整編後實力增強了一倍以上。

在1941年的幾場戰鬥中,「黃衛軍」只有在日軍的策應下才能獲勝,可見其戰鬥力並不高,但因其肯賣命,依然得到了日軍的賞識,決定將其擴編為兩個師,下轄官兵約8000人,槍6000餘支。此後,「黃衛軍」的任務「逐漸轉為對新四軍在湖北的部隊進行掃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希望汪精衛能幫助其管理在華淪陷區,下令將佔領區大部分偽軍統一交給汪偽政權改編,「黃衛軍」亦在此列。這支部隊「由於經費充足,裝備精良,發展很快,在抗戰結束時有1萬多人,成為汪偽最精銳的部隊」。

抗戰勝利,皇衛軍被軍統收編。1946年,熊劍東在與解放軍交手時被擊斃,結束了他恥辱的一生。皇衛軍的另一個統領鄒平凡,此人黃埔六期畢業,和大漢奸胡蘭成勾結,拒絕國民黨和我黨李先念部的招安,整了一場獨立的鬧劇,十三天後垮台,後來鄒平凡逃到了日本,還真有點便宜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有兩京,北京和南京。崇禎皇帝為什麼寧可自殺也不南遷?
一生「傳奇」的上海王杜月笙,晚年在香港生活的如何?為什麼不回來

TAG:小橙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