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嬌芬‖走進深澳古建築群——探尋歷史的蹤跡,感受明清時代的氣息

江嬌芬‖走進深澳古建築群——探尋歷史的蹤跡,感受明清時代的氣息

深澳村是浙西桐廬縣江南鎮內一個普通的行政村,隨著「江南古村落」的開發和挖掘,它慢慢又成了一個不普通的村莊。「江南古村落」包含荻浦、深澳、徐畈、環溪和青源五個行政村,以深澳村為中心,沿村邊的一條應家溪一字排列在桐廬與富陽的交界處。江南古村落以「古」作文章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而深澳村200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最主要的古建築探尋地。

深澳村的古建築有歷史悠久、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和設計精緻的特點。踏入深澳村,沿著爬滿青苔的石板路,歷史的痕迹和歲月的滄桑就這樣隨著慢悠悠的腳步被一步一步地踏出來了。

深澳村的歷史非常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於南宋初期,主要由申屠氏遷居桐溪而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申屠氏先人有著非常先進的理念,他們在規劃村落建設之初就首先規划了村落的水系。深澳村民依水而居,應家溪在村東蜿蜒流過,村西有一條人工溪流稱「洋婆溪」,它將水從應家溪的上流引入,平時可作為灌溉使用,若遇上山中發洪水,又可用來分洪。深澳村中還有一條暗渠,埋於地下,長800餘米,寬1.5米,高2米,將溪水引入村中。村民就在暗渠露於地面的口子上取水,這些口子被當地人稱為「澳口」,整條暗渠共有17個澳口。一些民房就建在澳口上,形成獨特的「坎兒井」。當地人將暗渠稱為澳,澳又深藏地下,深澳村便由此得名。

村中還有兩條與澳平行的水溝,約半米深左右,流經每家每戶的門前,以供人們日常使用,同時也將生活污水帶走。深澳村中還有大大小小15個水塘,什麼蒼蠅塘,吃水塘,八畝塘,獅子塘,泉水塘,牌樓塘等,且這些塘在當時就已經功能分明了,有些是用來吃水的,有些是用來洗菜的,有些是用來洗澡的,還有如八畝塘是用來灌溉八畝田的------村口的大塘是用來蓄水的,現在已建設成為深澳村一個漂亮的景點了。

深澳村水系由這些暗渠、明溝、坎井、水塘和溪流五個立體交叉的層次構成,形成了一個原始的城鎮公共用水系統,除滿足了村民的用水需求,引流了山中洪水外,還起到了消防滅火的作用,這在千年前的當時,是有著非常先進的水資源利用和環保意識的。

深澳村的古建築整體格局就是基於這套完善的水系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深澳,有一條長200多米的老街,南北走向,寬約3米。格子窗,低房檐,又厚又重的木排門,卵石鋪就的巷道使老街充滿了韻律和地方特色。老街沿澳穿村而過,蜿蜒曲折,深幽古樸。兩側的建築為清中後期及民國建造,多為店鋪和作坊,是以前附近一帶的交易中心,現在仍是一些店鋪和作坊,但裝修一新,溶入了一些時尚的理念,集戀舊與時尚於一體了,成為了遊客必去的一條休閑步行街。

深澳村的古建築眾多,現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140多處,民國建築60多處,其中恭思堂、懷素堂、景松堂等26處古建築被列為文物保護點,2017年深澳古建築群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些古建築多為徽派建築與浙西民居的結合,外觀白牆黑瓦,馬頭牆高立,主體以四合院式天井結構為主。在深澳規模最大的民居擁有7個天井,就是著名的「恭思堂」,當地人也稱為「七井房」。

恭思堂是深澳晚清富商申屠濟成在光緒癸巳年(1893年)前後建造,至今已有110餘年歷史,佔地1165平方米,由主屋和南、北、中3座抱屋構成。恭思堂主屋面闊15米,總進深50米,五間五進,石條作框架的雙重大門顯得莊重而厚實。走進大門是回堂,再往裡走是明堂,明堂前擺有長案,案前擺有圓桌,桌兩旁是太師椅,這樣的擺設顯得規矩氣派。深澳堂屋最重要的部分是它的天井,天井起著採光、通風以及收集排泄雨水的作用。天井四周的樓房往往採用重檐,不僅有利於遮蔽風雨,還增加了視覺上的層次感。下雨天,雨水從屋檐上落在天井裡,經四周的明溝排入陰溝,隨村中的水系排出村外,符合了風水上「四水歸一」的說法。

天井中往往還備有兩隻太平缸,平時蓄水,可起到就近滅火的作用。晴朗日,陽光照進天井,落在廂房的窗欞上、房檐上、樑柱上,映出美崙美奐的木雕裝飾。這是深澳村所有古建築中都具備的藝術特徵,而以恭思堂最為精美。

恭思堂內梁棹窗欞間的雕刻圖案無一雷同,有吉祥花卉、神仙瑞獸、三國水滸、忠孝節義等。

在建築力學中起固定作用的荷花吊柱雕刻精美,起支撐作用的牛腿氣度恢宏,牛腿上的獅子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雨依然神采飛揚。

這些雕刻採用了中國所有的木雕技法,有線雕,淺浮雕,深浮雕,縷空雕,雙面雕塑等,給人們留下了無法超越的藝術珍品。

申屠氏宗祠也是深澳村中重要的古建築之一,始於六世祖文誠公於南宋淳佑九年乙酉(公元1249年)初建衍慶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程。衍慶堂經歷了350多年的歷史,重修四次,終因管理不當坍塌被毀。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申屠氏族民商議決定重建宗祠攸敘堂,推選前七房玉文負責採購,外事聯繫,推選後三房魯詹負責財務賬目,二人結為知交,情同手足。魯詹身體很虛弱,經常有病,又對建祠工事非常上心,每遇夜間風雨常提燈巡視查看,約二十八歲時,終因身體不適突發急病,躺在床上,呼吸暫停,蓋上蓋臉紙(舊時村中風俗,人去世後臉上蓋紙)了。玉文在外聞知此事,急忙連夜趕回,看到蓋著蓋臉紙的魯詹不禁大哭起來:魯詹呀,你怎麼能這樣走了?你家有大小,祠堂又未建成,你怎麼忘了我倆的誓言就這樣走了呢?玉文哭到傷心時,突然發覺魯詹臉上的蓋臉紙動了,並有了微弱的呼氣聲,連忙揭開紙一看,魯詹果真活轉過來了。這就是深澳村民代代相傳為造祠堂前房祖太哭活後房祖太的故事。宗譜卷十八第94頁「曉園公墓志銘」記載:「為建祠前房玉文哭活後房魯詹(曉園),復玉文公董其事,邀族中諸賢達,度基址,定規模,越十載告成。」

攸敘堂自建成起又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幾經修建,最後一次是2011年在各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了全新的整理和裝修,至使如今的攸敘堂更加講究和華麗,並成功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深澳村,踩著凹凸有致的卵石路,撫摸斑駁陸離的石頭牆,打開陳舊沉穩的台門,站在外拙內秀的天井裡,感受明清時代的氣息。這純真質樸的氣息,恰如一壇陳年的老酒,鉛華洗盡,方知樸素,繁華落定,始見真淳。

作者簡介

江嬌芬:

桐廬縣作家協會會員,在微篇小說寫作上取得一些成績,曾獲浙江省「西子杯」微篇小說大賽二等獎等獎項

上月薦讀文章

洞察 品味 思考 感悟

徵稿要求

散文、雜文、小說、詩歌…體裁不限,五千字以下。必須原創,必須首發,歡迎自帶插圖和配樂,我處刊後,一周後方可轉投其它自媒體。

月冠軍評選

每月作品至下月15日上午9時止,按瀏覽量和轉發數的前8名交由專家組評選,評出月冠軍一名,獎金500元。

微信公眾號ID : xihuwenxu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狐文學 的精彩文章:

楊春富‖那時正年少 草兒青 鳥兒叫
微風‖春天裡的玉簪花兒

TAG:西狐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