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在他的眼睛裡,看見整個宇宙

霍金:在他的眼睛裡,看見整個宇宙

海欣


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近日去世,享年76歲。這位在輪椅上度過了大半生的老人拓展了人類知識的領域,一次又一次把人類的目光引向宇宙,並用他獨特的人生經歷為我們講解了人生的意義和思想的價值。


2005年的紀錄片里,霍金的輪椅被推著從劍橋西路 5 號的家中出發,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過一個斜坡,來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一塊黑布條繞過霍金的額頭,把那顆珍貴的大腦袋固定在輪椅靠背上以防晃動。

一些人說:這個大腦比這個星球上大部分同類更了解宇宙,卻不能在這個星球表面上隨意走動;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根本不可能是我們的同類,他應該是個外星人。

斯蒂芬·霍金1942年出生於牛津,他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即使他後來成為一個經常被和伽利略相提並論的大科學家,他仍然不認為他的出生日期有任何的寓意或是為他的未來指引了任何方向,他說那一天也許出生了上百萬人,他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個而已。

霍金最初的願望是當一位數學教師,因此他追隨他父親進入牛津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因為當時沒有數學專業而主攻物理學。對於在牛津的學習經歷,霍金並不感到十分自豪,回憶起在牛津讀書的日子,他說他大概總共學習了1000個小時,平均每天只有一個小時(英國的大學時間為3年)。

霍金依靠自己的天才輕鬆地從牛津畢業,來到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博士學位,這聽上去並沒有太多的意外和挑戰,但是從醫生那裡聽到自己身患絕症的消息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一切希望。在得知自己最多還能活兩年的時候,他只想能在死前完成自己的博士學位。

霍金曾經談起過死亡:在過去的 49 年裡,我一直生活在過早死亡的預期中。我不害怕死亡,但我並不急於這樣做。我還有太多的事情想先做。

強烈的求生欲與求知慾的結合,最終誕生了一個醫學奇蹟,也造就了一位科學大師。

這個外形獨特、逐漸喪失活動能力的宇宙學家與理論物理學家,不僅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之一,同時也因為從1979年開始坐上了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的位置而被大眾所熟知。這個劍橋大學最值得驕傲的位置曾經屬於牛頓,因此霍金也開始被認為是牛頓的繼承人。

2005年接受採訪時,霍金說,「我知道我的人生很難被描述為普通,但我確實覺得,在我心裡,我就是個普通人。」描述自己的工作流程,他說:「首先是尋求優雅而協調的數學模型,然後提出理論,利用理論作出可被觀測驗證的預言。如若觀測和預言一致,也不能說明理論被證明了,只不過說明該理論有資格存活,以作下一步預言,新預言又要由觀測來驗證。如果觀測與預言不符,那麼就拋棄你的理論。」


1982年,霍金開始打算寫本關於宇宙的小書,讀者是廣大公眾,他要給那些對物理學和數學一竅不通的人解釋宇宙學,而且要讓書暢銷。

一位紐約的文化經紀人接了兜售霍金寫作計劃的活兒,他對各大出版社說:「宇宙學以及霍金與疾病奮鬥的故事是這本書暢銷的兩大保障。」最終,美國的矮腳雞出版社用25萬美金的預付款和豐厚的稿酬買走了霍金的故事。

這本書寫得很不容易,其間,霍金因為肺炎不得不切開氣管,失去了說話能力,只能靠揚眉來進行交流。幸虧,很快就有人送了他一個協助溝通的計算機程序,讓他可以繼續寫作。

1988年,在霍金46歲的時候,他與彭羅斯一起獲得了物理沃爾夫獎,這本《時間簡史》也終於在美國出版了。

美國版封面上,編輯精選了一張霍金坐在輪椅上的凄慘照片,據說,這會使那本書的銷量至少增加一倍;相應地,霍金也精選了愛因斯坦那個著名公式寫進書中,據說,這會使書的銷量減少一半。

然後,霍金就出名了,人們是那麼喜歡他。在中國,一手《時間簡史》、一手《金剛經》是作家王朔某段時間的經典形象。在美國,一個加油站服務員得知服務對象是科學家時,就說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霍金。霍金說,「人們喜歡遵循這樣的公式:斯蒂芬·霍金患了很嚴重的病,他被禁錮在輪椅上,不能言語,只能挪動X根手指。然而,他寫了這部關於大問題的書:我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之後,他2001年出版的《果殼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略顯艱深,仍然讓讀者趨之若鶩,而2010年出版的新書《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則又在全世界掀起一波大眾討論宇宙奧秘的高潮。這本書中並沒有太多新鮮的論調,行文卻更加直接。開篇一句「哲學已死」似乎在宣稱物理學在人類知識體系中將取代哲學的位置。

而後,霍金仍然難以拋卻所有一流物理學家的情懷,希望發現一個大統一理論來描述整個宇宙的方方面面——霍金稱之為M理論。這一點,作為科學家的霍金從來沒有改變過,正如他在1985年曾經說過的:「我的目標非常簡單,我希望對於宇宙有一個全面的理解,為什麼宇宙是現在這個樣子,還有宇宙到底為什麼存在。」


1985年,霍金第一次訪問中國,在中科大的水上報告廳演講。

現場湧進了三四百名聽眾,甚至連過道、講台邊都擠得水泄不通,大多是不到二十歲的學生,許多還是少年班的孩子,臉上似乎還掛著擦不幹的鼻涕。

據說主辦方很怕這位尊敬的客人因此誤會中國人不尊重他,但霍金似乎並不以為意。也許沒有人比他更明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霍金在自傳中說,小時候,他沉迷於玩遊戲。直到他開始攻讀物理博士學位,才發現,這些遊戲,還有火車、船舶和飛機,都是來自要了解系統如何運行和如何控制它們的強烈願望:「我對宇宙學的探索滿足了這個需求,如果你理解宇宙如何運行,在某種程度上,你就控制了它。」

2002年,霍金第二次來中國,在北京、杭州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霍金亦試圖通過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

2006年6月,霍金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時,轟動一時,被戲稱為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2006年6月19日上午,他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2016年6月5日,中國高考前一天,霍金在微博上發文祝福中國考生:「這是你們勤學不輟的頂峰,也標誌著你們美好未來的開始。……無論你勵志成為一名醫生、老師、科學家、音樂人、工程師或是作家——請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夢想。你們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見領袖;未來將因你們而生。」

我們很難說清楚,影響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又如何在一代一代人的身上產生效果、改變了什麼。它就像是霍金所研究的時間,不知所起,不知所終,無窮無盡。

但是,在我看來,這是霍金留在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他最值得普羅大眾紀念的原因。

我們或許記不清,到底是什麼時候,讀到了一段詩歌,聽到了一段旋律,也忘記了,自己是什麼時候,在誰的眼睛裡,看見了整個宇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周刊 的精彩文章:

天安門城樓開放30年
書法中的魯南氣韻

TAG:齊魯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