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長季節,請父母在場

成長季節,請父母在場

2018年春晚,賈玲老師的小品《真假老師》因其用獨特詼諧的方式觸及城市留守兒童問題而引發熱議。之前,人們似乎一直都將目光聚焦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電視、網路、報紙等新聞媒體也有很多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報道。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農村留守兒童因為在成長的關鍵期缺失了父愛和母愛,導致在成人之後出現了很多極其嚴重的問題,在心理上留下了難以癒合的疤痕。而賈玲老師的這個小品給了我們非常及時非常必要的提醒:留守兒童,絕不僅限於農村,城市也有。

這是真的!城市留守兒童,在我們的身邊,並不鮮見。他們的父母因為照顧生意或忙於其他工作的原因,或將孩子交由老人代管,或把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送到寄宿學校讀書,或給錢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這些家長捨得為孩子大把大把掏錢,但是他們不明白錢真的不能買來一切,尤其是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他們不明白,孩子的成長季節,父母理應到場,全程陪伴!

上個學期,一次作文課,我讓孩子們寫寫「我的父親二三事」,「大家先想想,你打算寫父親的哪些事情呢?我們先在本上列一下提綱,待會兒找同學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一邊下著指令,一邊在教室過道中巡視。前排一個小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她默默地低頭坐著,手中的水筆停在半空,半晌過去,本上還是空空如也。這和其他埋著頭,奮筆疾書的孩子形成了鮮明對照。我叫起她:「你來說一說想要寫的事情吧。」她遲疑著慢吞吞地站起來,兩隻手局促不安地摩挲著水筆。低垂的眼瞼,緊閉的雙唇,似乎已經打定主意拒不回答了。教室里驟然沉寂,好似沸騰的水瞬間冷卻。許是有什麼隱情?我的大腦飛速旋轉,憑經驗編織著各種可能的情況。「去世、離異、家暴」等辭彙一一在我腦海中閃現。沉默中等待……但等來的依然是尷尬的沉默,「好吧,你可能還沒想好,再想想吧。請坐。」心存疑問,我只好繼續找其他同學作答。下課後,我將她叫過來,小心翼翼地問她:「你的父親是出什麼事兒了嗎?」孩子不自然地笑笑說:「哦,老師,沒什麼……我只是很久沒有見過我爸了,他總是在外面忙……我都快記不起來他長什麼樣了……對了,老師,我可不可以不寫我的父親二三事,而寫寫媽媽什麼的?」孩子的眼裡閃著一絲淺淡的憂傷和歉意,徵詢似的看著我。沉吟片刻,無奈!我只好點頭答應,但是心裡沉沉的,有一聲嘆息輕輕在心底響起。

其實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

那還是前幾年的事情了,有一天晚上回家,我帶著滿身疲憊上了16路公交車,才發現班裡的小文(化名)也上了這趟車。「咦?你不是要坐79路嗎?」「哦,我今天忘了帶家門鑰匙了,我媽讓我去她那裡拿去,所以我才坐這趟車。哎,老師,我跟你說吧……」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孩子在校外見到老師,第一反應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而小文呢,好像很久沒有找到一個聽眾或者一個交流者了,竟然喋喋不休地跟我——他的班主任老師攀談起來。「你小學是在哪兒上的?」鑒於小文是半路轉到我們班,他的很多基本情況對我而言都是謎一般的存在,我問了第一個問題。「哎,老師,那可說來話長了。我小學吧,換了四五個呢。」「啊?六年換了四五個學校?」我不由地大吃一驚。「啊!我一開始吧,是在河南商丘上的小學,因為我姥姥家就在那兒。後來我爸又把我轉到天津去上學去了,就是天津寶坻縣,因為我爸有個辦事處設在那裡。嗯……再後來吧,我媽不願意在那裡待著,所以又把我帶到石家莊來上學,在這兒又換了兩所,都是住宿的。呵呵。」看著他毫不在意甚至引以為榮的樣子,我真真「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了。「那你多長時間見你爸爸一回啊?」我心裡越發好奇。「嗯……差不多一年見一回吧,有的時候,晚上我睡著了我爸才回來,早上我醒的時候他早就走了,後來我媽跟我說我爸回來了,我都不知道,呵呵。」他撓撓頭,滿不在乎地答道,似乎是在談論一個不相干的外人的故事似的。難道他就不想他的爸爸?抑或他的爸爸從來都不想他?我思忖著。「老師,我跟你說吧,有一回我爸帶我到哈爾濱去玩,看冰燈,還有冰做的大滑梯,特別好玩兒。還有一回我爸帶我到雅安去玩,吃了好多好吃的。」為數不多的幾次父子遊歷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不管我愛聽不愛聽,他一直在自豪地向我「兜售」著他的屈指可數的幾次父子出遊的好玩經歷。說到興頭上,兩隻眼睛直放光,口沫飛濺,手舞足蹈,跟在課堂上懨懨欲睡的形象判若兩人,引得車廂里的其他乘客側目視之。「那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績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呢?」我又問道。「老師,你不知道,我其實剛上小學的時候,成績可好哩,我數學還考過90多分呢。後來轉學轉的,老是適應新老師,我就覺得沒意思了。我爸我媽也不咋管我……我跟你說吧,老師,你信不信,有一段時間我媽也不在家,我一直都是自己煮速食麵吃,我跟你說,我家的速食麵箱子,那麼多!摞那麼高!」他一邊哈哈笑著,一邊用手給我比劃著箱子摞在一起的高度。唉……我徹底被他的「無邪」打敗了。看著他那張興高采烈的臉,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這又是一個從小就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是一個自小就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是一個天資聰穎但是後天沒有得到父母很好培養教育的孩子!我一邊扮演著忠實的聽眾,聽著他眉飛色舞地講述,一邊心下卻在感慨:一個孩子的成長實在是離不開父母共同的努力和付出啊!只「生養」而不「教育」可謂盡毀孩子一生呢!現在父母所能為孩子做的,並不是輔導多少多少功課,講解多少多少習題,因為畢竟現在的課程和過去相比,無論難度還是靈活性上都有了很大變化,而且家長的文化程度也是參差不齊的,所以輔導功課上其實倒並不需要家長做多少。對於父母來說,給予孩子最大最好的幫助就是——陪伴!陪伴孩子的成長,見證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和孩子談談心,耐心聽孩子訴說自己的小煩惱、小失落並適時提供一點建議,在孩子的人生小船偏離正確航向的時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導,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或者教訓!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這第一任老師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無可替代的。

看著小文那張因為終於找到了一個認真聽眾而興奮得放光的臉,我只想報以同情和惋惜。唉!不知道這個孩子已經有多久沒有找到聽眾來聽自己講述依稀記得的父子玩樂的事情了!一直到我下車,他依然是一副意猶未盡的神情。「啊?老師,你這麼快就到站了呀!」「再見!」「老師,再見!再見!」透過徐徐開動的公交車的車窗,我還看見他使勁揮舞著雙手,說著:「再見——再見!」

後續報道:小文的一篇隨筆《我們在幸福中》片段摘錄:

「小時候生病,總有父母在身邊忙來忙去,問東問西,生怕自己的孩子出一點毛病,那時候雖然不懂得什麼是幸福,但是看到父母一臉的疲憊就心痛得想哭。這就是幸福!現在父母總是跟我們說,你們看看山溝里的孩子,再看看你們,你不覺得幸福嗎?其實過得好並不一定幸福,孩子的需求只是父母在他身邊。」

是的,「孩子的需求只是父母在他身邊!」親愛的父母們,請謹記,孩子的成長季節,請一定到場見證!這麼重要的時刻,萬萬不可缺席!不要讓孩子哪天真的想你想得都想不起你是誰了,再去懊悔不迭吧。呵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珊珊瑣記 的精彩文章:

TAG:珊珊瑣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