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理財會越來越被人重視?

為何理財會越來越被人重視?

雨天

 輕音樂

文勁松 

00:00/01:57

林中兩路分,一路人跡稀。

我獨選此路,境遇乃相異。

-摘自《未選之路》

選擇不同,命運也會不同。

過去,一直認為,有一個學習的平台,一座成長的階梯和一份可觀的收入,應該就算是令人滿意的一種生活。並且認為,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未來,也將會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而現實是,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未來總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它是一個不斷在變動的過程。所以,越努力,我會發現自己對生活越感到焦慮。特別是當眼前的工作充滿著各種挑戰時,對未來的期待就更讓我感到恐慌。從去年到現在,總感覺自己莫名其妙就陷入到這樣的一個死循環中,讓我心神不安。

後來,當平靜下來時,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過去,幾乎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可否認,它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穫。那為何還會感到焦慮呢?原來,發現自己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但面對同事的一再離職及公司的各種變動,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企業也不一定可以保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足夠的保障。然而,除了工作,彷彿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去做些什麼?這讓人感到迷茫,就彷彿是一個迷路了的孩子站在十字路口上,明知條條大路通羅馬,卻不得不擔憂因失誤而走進死胡同。

是的!正是因為這種現狀,讓我感到焦慮。於是,我慢慢開始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自己,包括身體與智力的投資,讓我在保持一種健康心態良好形象的基礎上,不斷地接收新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考方式及思維認識,以此實現自我增值;另外一種是開始了解與學習理財,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資金。做出這個選擇,我都有點為自己感到驚訝。那是因為過去總覺得,金融、投資和那波動的曲線圖,是八輩子也與我打不著關係的固有思維所影響。

其實我想說的是,過去自己對理財什麼的一無所知,只是從教科書上了解到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利息是不一樣的,可是自己卻從來也沒有實踐過。當我有了理財的想法時,我便開始去了解銀行辦理定期與活期的方式,並且做了一些諮詢。在這過程中卻發現,原來存錢並不是一種優選的理財方式。因為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及物價的上漲,幾年下來,也許利息的錢還夠不著物價上升的速度。所以說,儲蓄不是投資的最佳渠道。於是,就此擱置了,不過,卻勾起了我對理財的興趣,於是開始閱讀理財相關書籍。

《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擁有高薪工作及幸福家庭的錢小俊,雖然有房有車,生活也豐衣足食,可每個月卻是「月光族」,在財富精靈及理財專家的指引下,顛覆了他固守30年的思想,重新做自己的人生規劃。這本書沒有太多高深的術語,卻在一定程度上讓我開闊視野。它告訴我們目前我們生活的一種形式:在當今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將個人命運完全託付於自己所屬單位是相當的危險的。我們需要有遠見,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並且提醒我們需要有防患意識,提前為晚年生活積累財富等。

《富爸爸窮爸爸》這是一本關於財商教育系列的書籍,作者羅伯特在書中分享了很多他對財商教育的領域,思維活躍,顛覆了很多我過去的對財富的看法。分享如下:

我學會了專註於我所能控制的:我自己。如果事情必須改變,首先要改變的是我自己。

只有知識才能解決問題並創造財富,那些不是靠財務知識掙來的錢也不會長久。

在會計上,關鍵的不是數字,而是數字要告訴你的東西。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我口袋裡的東西,不管我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我口袋裡取走的東西。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

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留住多久。

關注自己的事業,不要耗費一生為別人工作。

如果你為錢工作,就把力量給了你的老闆;如果讓錢為你工作,你就能控制這種力量。

好機會是用你的腦子而不是用你的眼睛看到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某一問題上有欠缺,你就應該找一位領域的專家或是一本相關的書,馬上開始教育自己。

當你資金短缺時,讓壓力去發揮作用,而不要動用你的儲蓄或資本。

作為入門小白,真心覺得這本書值得推薦,很多的財商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清資產、負債與投資等方面的關係。

後來,對於財經財商與理財方面的關注逐漸增加,並且嘗試開始與朋友交流。於是,驚喜的發現,當我投入於這件事時,發現看到的很多文章或鏈接分享都與之相關,並且發現很多朋友也逐漸開始了解並進入理財學習,彷彿瞬間感覺理財越來越被重視了。難不成這就是相吸的相互作用?哈哈。。。

儘管入門有點晚,但再晚也可以開始學習。好好工作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己自己更方面的能力,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這才是實現自我增值最有效及最有價值的投資。你,準備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倩驛站 的精彩文章:

回顧2017,迎接2018

TAG:小倩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