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95後認為為什麼年輕人要終身理財?

一個95後認為為什麼年輕人要終身理財?

?????????

??

本文為舊文修改重發

編者按

在這個高速變革,不斷洗牌的世界裡,每個人就變得焦慮,知識焦慮,財富焦慮。

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我們已經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思維來思考這個世界了,每個人或多或少覺得知識不夠,認知不夠。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終身學習的概念就風靡朋友圈,本文在終身學習的基礎提倡終身理財的觀點。

01

勤勞不一定致富

陳志武在《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中顛覆了一個中國人傳統認知里的誤區,認為勤勞不一定致富,傳統中國父母對於我們的建議一般就是好好讀書,考個好中學,考個好大學,學有硬本事,找份好工作,然後勤勞努力,你就會富有。

首先我不否定這種模式在現實中的成功可能性,我想表達的是現實世界中的財富創造模式其實沒有這麼固化,也不存在一種適用於所有人的財富創造路徑,之所以我們的父母會存有這種觀念,其實就是一種路徑依賴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大多都是經歷改革開放前的苦日子,經過改革開放的政策春風,成為第一代市場經濟的親歷者,存在著先發優勢,而且那個時候百廢待興,社會對於各行各業的人員需求極大,只要你抓住了一個機會或者一個崗位,然後勤勤懇懇工作,是可以享受到最早的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的,因此才留下了現在父母認知中的傳統人生既定模式。

但是,作為新生代,當我們真正踏入社會,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各行各業發展成熟,大佬權威在上,而且可觀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位,我們不享受先發優勢,在傳統領域留給年輕人的機會並不多。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如果你求穩,你完全可以按照既定規則在父母建議下的模式走下去,去賺取這個社會的平均收益。

而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種挑戰與更快更高的發展,那就需要跳出既定模式,跳出傳統認知,靠自己步步摸索,顛覆傳統,開創新模式,然後立定躺倒,賺取超額收益。

而高收益有兩個特點,一是稀缺性,一是高風險。

勤勞不一定致富,如果說在勤勞工作的前提下學會終身理財,善於利用資本或資金進行賺錢,這難道不是一種更高明的方式嗎?

02

收入姿勢

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資本報酬率高於勞動報酬率的時代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到四五十歲,你還不能在睡覺時也賺錢,你就太失敗了」

他說的其實就是資本報酬具有連續性,可持續性,

因為資產、股權可以24小時賺錢,而人不可以24小時工作

這裡舉一個常見的案例

兩個同樣月入三萬的人,

一個普通職員收入構成是5,000月薪+2w被動收入(例如租金收入或者利息收入),

一個白領精英純職務性月入3w。

試問,這兩者對比來看,誰對於自己的現狀更為焦慮呢?

雖然前者相比後者來說總收入少了每月3,000,但是由於他的收入構成很大一份是被動收入,這就意味著他的收入不因自己的生病請假,不因自己的辭職或被解僱而停止流入。

在這個時代,前者要活得比後者更從容,後者容易比前者更焦慮。

單靠工資獲得收入是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財富自由的,因為你的工資收入是需要你投入時間獲取,簡單說就是拿時間換錢。

勞動收入具有不可連續性和脆弱性,因為一旦停止勞動,你的收入就不可連續了。

同時職場勞動收入還存在一個特定風險,那就是受公司風險影響。

收入姿勢決定收入質量,想要實現財富自由必須升級收入模式,學會做好理財規劃,提高被動收入比例。

03

通貨膨脹和複利投資

關於通貨膨脹這個話題在各種文章中都可以見到,這裡不再贅述。

通貨膨脹說到底是因為無錨發幣造成的。

中國每年的M2是大大多於每年的GDP的,在這樣一個M2如此龐大的國度,通貨膨脹不可避免。

因此,為什麼要終身理財,簡單地說是因為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就好比你錢包的一個洞,每年都在無形中漏走你的財富,不終身理財,你的財富就會不斷漏走,越漏越多。

理財就好比堵住這個洞,避免我們的財富被侵蝕。

那為什麼要在理財前加一個期限,終身呢?

在這裡列出一個複利計算表

滾雪球的觀念很多人都聽說過,越早進行投資理財,在時間的回報下最終會爆發出驚人的效果。

終身理財的觀點正是借鑒了這一啟發,倡導理財規劃應越早越好,越久越好。

我們如果把終身理財的效果比喻成雪球,那麼只有時間的雪坡足夠長,終身理財的雪球才會滾的巨大。

04

人皆有惰性

人都有惰性,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的存在,大多數人都偏向於生活在舒適區,不想做那種看起來「痛苦」的事。

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在日常中聽到了理財這個詞,也經常在微信推文中接觸到理財的概念和技巧。

但是很多人都存在三分鐘熱度的問題,看了文章聽了課,恍然大悟般開始理財規劃,持續一段時間的熱度,然後就看歸看,說歸說,該吃吃該喝喝,雙11到了照常無節制買買買,把之前聽過的各種理財觀念都拋諸腦後。

理財需要我們做好消費支出的規劃,也就意味著要控制消費,強制儲蓄,這一定程度上與人的舒適區相悖。

理財不是投資,沒有那種一夜暴富的刺激,更多的是長期的規律消費支出和持續的投資安排才可以迸發能量的過程,少了些許趣味,更多是枯燥的對自我的要求自律。

說到底,終身理財其實就是和人的惰性作鬥爭的長期過程,不斷克服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個人更加自律,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地系統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05

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

理財應該是貫穿人的一生的事情,只要人活著,他就一定與金錢與財富無法脫離聯繫,他就一定有理財的需求和必要。

即使一個人逝世了,他還是逃不開理財的最後課題——遺產的分配與轉讓。

理財是貫穿人生不同階段,從生至死就是一個人一生財富安排的過程。

從我們出生到踏入社會賺錢,我們的財富大部分來自於我們的父母,這一階段我們處在一個金錢的凈支出狀態,我們的各種消費都來自於我們父母的投入,我們的理財安排來自於父母的規劃。

我們也處在人生的準備階段,父母的投入和我們的學習都是對我們個人今後獨立生存能力的培養和投資,在這一時期父母就需要培養孩子養成理性理財的習慣。

當我們踏入社會,開始賺錢、尋求自身獨立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財富的積累階段,從你開始賺錢到成立家庭的這段時期也是人生財富積累的黃金時期,你的收入處在緩步增長時期,支出相對於你的人生下一階段較少,只要認真規劃,這一階段是你積累財富的最重要時期。

而當你成立家庭後,你的人生也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了,各種現實壓力和家庭的責任擺在你的面前,你的支出會急劇增加,你更加需要學會理財,認真規劃收入和支出,認真規劃好孩子的教育儲蓄,提前做好退休規劃。

到你工作了大半輩子退休的時候,你的退休收入來源將非常依賴你人生前一階段做出的財富規劃。而之後就是終身理財的最後課題,即資產的提前分配和轉讓了。

以上大致描述了人一生的財富歷程,理財就是理人生,理財也是我們個人的人生規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也是終身理財的「終身」要旨所在。

————————————

和谷

一個思緒遊盪的年輕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谷君 的精彩文章:

TAG:和谷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