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畫教學之淺見

中國畫教學之淺見

中國畫教學之淺見

白沙中學 周容

【內容提要】

在中國畫的美學思想里,人與自然是統一和諧的,相互滲透的。著名美術評論家、畫家程大利說: 「中國的文化是一種人格文化,而西方是一種人性文化。」臨摹學習也好,為人處世也好,盡量向優看齊為佳。正所謂「取法乎上」,美術的學習亦是如此,不僅是技法的傳承和創新,對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的理解和弘揚,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健康心靈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中國畫 傳統文化 筆墨 塑造 人格

一、中國畫簡述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一種獨特體系。民國以前的國畫我們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降、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批,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世界美術藝苑中獨樹一幟。以書法的寫法和畫法溶為一體,以中國的詩魂煉就畫意,以至高品格遵為畫品,把金石永恆不變的品性融入畫格,可謂是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二、中國畫的思想

中國畫注重主觀感受的表達,畫家的思想是在與造化打交道的活動中領悟其精神特徵。唐李嗣真在《續畫品錄》中說:思侔造化,得妙物與神會。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遷想妙得,宋炳的應目會心,晚唐之時的畫家張璨提出國畫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說「畫意冥玄化,而物在靈府,不在耳目,故得於心,應於手,孤姿絕狀,觸毫而出,氣交沖漠,與神為徒」。

在中國畫的美學思想里,人與自然是統一和諧的,相互滲透的。像在古代中國人的感覺里,宇宙全體是一個「大生命的流」。 「觀象於天」、「觀法於地」、「依類象形」等這種「取象」意識,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哲學觀念。這也就是中國美學思想的傳統。中國畫的美學思想,它是中國畫的靈魂,書寫和鑒賞學習中國畫的根本和核心。著名美術評論家、畫家程大利說:「中國的文化是一種人格文化,而西方是一種人性文化。」

三、學習中國畫的過程

學習中國畫,除了必需的造型基礎訓練之外,臨摹應該是第一課,這是唯一走進傳統、理解古人的途徑。通過對古代優秀範本的臨摹,準確悉心地體悟古人狀寫自然的方法,這種方法即是古人的繪畫「語言」,我們只有通過謙恭的學習,才會弄懂這些語言,嫻熟地掌握以後,我們才能與古人對話,通過對話,我們可以知道古人的所思所想以及範本創作時的時代背景,人文背景等等。

四、中國畫對人格塑造的影響

人格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覺,情感,意志等機能的主體(如同電腦的軟體)。它可以離開人的肉體,離開人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而獨立存在在人類的精神文化維度里。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中國繪畫在其形成、繼承和發展的長期過程中,時候總緊緊依附於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理念。臨習中國優秀畫作,需要靜下心,坐得住,方能漸入佳境。通過臨習,學生能夠形成善於觀察、做事細緻認真、樂於體驗生活、接近社會實際的個性特徵,從而形成理想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毅力。自信。謙虛、敬業、責任感和真善美的追求,這些人品特點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而中國畫的臨習實質上是一種人格教育,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說:「人品不高,落墨無法。」程大利說:「中國畫很講究『格』,『格』是格調,人品不高,畫品亦不會高。」中國畫注重筆墨,強調文化,講究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書如其人,人是什麼境界,畫就是什麼境界,所以越是深入學習中國畫,越是要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修養,重視人格的塑造。

比如,寫意山水畫重要的是布局、筆墨、意境、氣韻。臨摹學習過程中,遇到失誤、畫錯、不滿意之處時,不要輕易放棄一幅畫。堅持把畫畫完整,能改就改,改不了的就略過,無需拘泥於個別地方的造型不足。也許畫著畫著原來的某處失誤,被樹葉一遮,整體效果變得不錯了呢;也許縱觀全局時,那一處污漬已變得不足輕重了呢;也許錯誤的地方恰好可以改成動物,構成更加靈動的畫面效果了呢。有時候,山水畫不一定如實畫景,它可以寫心,也可以表達某個道理。人生亦是如此,在歲月長河的進程中,受到坎坷也不要放棄自我,沒有活到最後,哪知結果喜憂多寡,說不定污點最後也會成為不可多得的驚喜收穫。當然,臨摹學習也好,為人處世也好,盡量向優看齊為佳。正所謂「取法乎上」,美術的學習亦是如此,不僅是技法的傳承和創新,對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的理解和弘揚,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健康心靈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繪坊 的精彩文章:

TAG:尚繪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