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出生命的美感

活出生命的美感

活出生命的美感

Spring

作者 宛若茉莉

當我站在法國巴黎世界藝術寶殿盧浮宮的《勝利女神》雕像前,內心被她的美和力量深深地震撼,不由肅然起敬。《勝利女神》雕像被譽為盧浮宮三大傳世珍寶之一(其他兩件分別是《維納斯》和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它被發現於十九世紀希臘愛琴海,它的底座是一艘戰船,雖然頭手殘缺,但卻無法掩蓋它神勇的氣勢和美的力量。

女神屹立於船頭,它張開的翅膀,雄健碩大的羽翼,猶如從天而降,引領著船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它展翅欲飛之態,表現出英勇飄逸的氣勢;薄薄的衣裙,隱約呈現出豐滿而婀娜的身軀,展現出一種生命的美感,彷彿賦予了冰冷堅硬的石頭以生命般勃起的活力,和勝利者的雄姿,以及歡呼凱旋的激情,令人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

盧浮宮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無以估量的瑰寶,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觀光者觀摩學習。在油畫展廳,我遇到了一群學生模樣的外國學生。他們靜靜地圍坐成一圈,細細地聆聽,不時做著筆記,而不是玩手機,沒有一個學生交頭接耳做別的事情,他們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彷彿世界的喧囂與他們無關,彷彿只有那一個角落是靜止的,形成了一幅獨特的風景,我完全被他們吸引住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遊客此起彼伏的大聲喧嘩,彷彿就在自家的大宅院,無所顧忌。還有各種姿態的自拍、合影、攝像,他們關注的不是藝術本身,而只是要證明自己來過這個藝術寶殿。這一刻,我也感到羞愧無比,自己對藝術能懂得多少,對藝術的態度又能高明到哪裡去。與那些專註藝術學習的學生比起來,他們對藝術的態度和公共場所表現出的教養,明顯感覺到差距。

據我所知,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長大了更是如此。所以歐洲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美感。每到周末和假日,他們總是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歐洲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出差,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他們對美的認知,從小就根植骨髓,對美和藝術的欣賞,不是為了將來長大能成為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

人是需要有美感的。《勝利女神》雕像之所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曠世珍品,在於它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傳遞出一種無可阻擋的感人力量和美感。你欣賞的角度不同,獲得的美感也完全不一樣。從女神的左前方30度角欣賞過去,是最完美的,是一種動態的美,而從其他的角度欣賞,則是一種靜止的美。如何欣賞,取決於你對美的認知。

聯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篇報道。一個中國旅行團在歐洲遊覽時,對參觀各種藝術館流露出倦怠的態度,甚至要求導遊跳過這個環節,直接把他們帶到高檔購物區。到了巴黎老佛爺百貨這些名店,立即象打了雞血一樣亢奮,買回來各種奢華戰利品,諸如名牌包包、手錶、首飾,就象到市場買大白菜、土豆一樣,很土豪。然後直接要求導遊改機票提前回國。當被告知改不了機票,又提出買一幅麻將,在酒店打麻將坐等回國。

難道你千里迢迢跑到國外旅行,僅僅是為了帶回幾樣奢侈品嗎?!

藝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直扮演著茶餘飯後,可有可無的角色。現在很多人,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木心也說過,「沒有審美力是一種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為什麼很多人在物質水平提升了以後,並沒有覺得幸福如期而至,是因為幸福的能力不夠。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物質水平提高了,卻並不一定能懂得感受幸福。如果審美缺失,生活就剝落出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越來越沒有幸福感。即使物質生活再豐富,也沒有品質,沒有格調,活不出生命的美感。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認為,一個人要擁有幸福的能力,就要提高感性的認知,感性認知的質量,也就是審美。藝術可以培養我們的感性素質,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們的生活。缺乏藝術修養和感性智慧,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也難以取得成功。

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當然有很多方式,比如,看繪畫、寫書法、聽音樂、讀書、旅行、攝影,都是不錯的選擇。與古典音樂相伴的人生,總是很有魅力的。

如果美是上帝的微笑,那音樂就是上帝的聲音。你可曾聽說:「所謂美好的人生,就是被古典音樂包圍。」在忙碌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靜下來聽一曲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勃拉姆斯,不啻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放鬆,一種美的藝術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無論是提升氣質、審美品味,都是不可多得的一種方式。

台灣著名畫家、作家劉墉曾經說過:「我們學音樂、學繪畫、學書法,不應該只是造就幾個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國民。讓他們能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東西,創造美。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積極快樂的態度,而不只是現實的價值,更使他們能以美的感覺,面對人生的苦難。」

美是世界最偉大的財富,你看到了美,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好好活下去的,我們有理由讓自己活得更美好。你有多久沒有在夜晚,看看月光流瀉的美?在田野,聽聽夜晚蟲語的低訴,看看稻浪翻飛的金黃?在夏天,觸摸雨後葉子的濕潤?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美,其實美不必華麗的色彩,只簡簡單單的水墨,卻能在留白處引人遐思,令人回味,只是你需要有發現美和感受美的心靈。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更豐富的美的追求。不必如意,不必富有,一樣可以活得很美。我們有責任展示生命的美麗,多接受一些藝術的熏陶,多接觸大自然,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感性素質,活出生命的質感和美感。讓美在繁華褪去,在日暮滄桑中還依然靜默盛放,那是我們應有的生命尊嚴。

多好,生活真美啊!

作者:宛若茉莉,《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專欄作者。宛若梨花春帶雨,其實茉莉藏暗香。文字清雅唯美、婉約精緻,如梨花,如嬌蕊、像春天風中的柳枝,其靈動、深情、細膩的筆觸,將原本平凡樸實的文字,熔鑄成有思想、有感受、有生命和有韻味的精魂。公眾號:千千闕歌(qqqg2015)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東大肛腸 的精彩文章:

你的善良,必須帶有鋒芒
大寒陰盡陽萌生,食宜苦,衣要厚

TAG:甘肅東大肛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