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獵豹傅盛:願嘗試回A 做機器人最大難題是融合

專訪獵豹傅盛:願嘗試回A 做機器人最大難題是融合

傅盛接受新浪科技採訪

新浪科技 韓大鵬

5天前,獵豹移動CEO傅盛在水立方縱深跳入池中,引發輿論關注,藉此勢頭,獵豹連續發布了5款機器人產品。

從海外市場工具起家,後轉型內容,再入局人工智慧試水機器人……傅盛用了數年時間,完成了公司多次轉型和個人身份跨越。

在2018中國IT領袖峰會間隙,新浪科技對傅盛進行了採訪,他對「跳水」事件始末及公司發展等做了詳細闡述。

「跳水是為了傳播,有人diss我」

今年3月21日,獵豹在水立方舉行機器人產品發布會。

傅盛在演講時表示,過去幾年自己曾受到很多質疑,是堅持還是知難而退?他不斷反問自己。

話語間,他突然縱深跳入池中,以此來表達「放棄恐懼,勇敢面對困難」的堅定態度。

「這是一個傳播時代,就是為了傳播嘛」,傅盛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說,在設計發布會環節時,有人曾提議選擇「水上芭蕾」表演,「搞那個幹嘛?還要花錢,不行我來游算了」。

傅盛提到,一直以來,獵豹移動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國內知名度不高,產品本身沒有形成品牌,「所以要展現自我」,他認為,現在處在傳播時代,要將傳播度放在首位,綜合考慮後,他選擇自己「跳水」博眼球。

但是,這種做法必然會引來爭議。

「我看到有人發帖子罵我,diss我」,在傅盛看來,很多人是為了攻擊而攻擊,他們沒有去討論產品的可用性,更沒有指出產品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大部分是同行間的辱罵,「一些問題根本沒有去認真思考,這是目前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概念當中」。

傅盛還舉例說,最近很多團隊在技術比賽中奪冠,但這種比賽不計損耗、不計成本、不考慮實際情況,在理想狀態下拿到名次是必然,很多人都是技術流。

此外,很多人聲稱在做智能機器人,其實是真人在背後遙控,「搞得行業烏煙瘴氣!」

「願意嘗試回A,但要看主管機構態度和計劃」

近日,很多公司紛紛表示考慮回歸A股。

傅盛稱,獵豹也願意嘗試,但還需要看主管機構的態度和計劃。

在他看來,美股和A股的股民構成不同,在美國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對一家公司的分析非常深入,而國內以散戶為主,「有時候是聽公司名字就去買,你看樂視去年都虧成什麼樣了,但是現在我看還有200多億,這個事兒以美股的角度看,十分不能理解」。

傅盛認為,假若獵豹沒有上市,如果重新選擇,且便利性和市場不變的情況下,他將會選擇在國內上市。但他強調,美股和A股是兩個極端,一個冰一個火,「國內過於虛高,海外對中概股一系列,其實是容易產生一定折扣的」。

「做機器人產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合」

傅盛在談及新推出的五款機器人時表示,「第一代產品,銷量不是核心目標」。

他認為,對待新產品要有耐心,它是一個完全的新興市場,大家對它的定義還存在很大爭論,這也是很多產品發展的必然途徑。例如第一代iPhone,僅百萬台銷量;第一代特斯拉,沒賣出幾輛。所以,機器人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只是剛剛開始,長期來說,市場會越來越大」。

他還強調,當今機器人產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合。

「它需要多種行業知識的融合,每個行業的屬性不一樣,整個方法論都不一樣」,傅盛說,硬體和軟體存在很大差異,目前獵豹有經驗豐富的硬體團隊,但仍存在一些無法預估的問題,例如機器人的輪子,如果急停,底盤彈簧的軟硬度調整等等。

「很多人說AI只有BAT才能做,其實恰恰相反」

對於人工智慧等技術,傅盛認為現在普遍存在誤區。

「很多人說AI是BAT才能做的,恰恰相反」,他說,AI可以讓很多中小型公司有機會彎道超車,因為很多公司此前有一些技術積累,但無「用武之地」,AI可以重構這些技術,所以各家目前的差異並不大,中小公司還是值得投入和研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網 的精彩文章:

華為將繼續投資美國市場 預計智能手機銷量將增長2倍
實屬罕見:亞馬遜在總部和全球範圍內裁員數百人

TAG:和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