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的黑色遺產:沃爾庫塔,一座瀕臨死亡的城

蘇聯的黑色遺產:沃爾庫塔,一座瀕臨死亡的城

GIF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沃爾庫塔都是一個殘酷的地方。從莫斯科乘火車到達這座北極圈內的小城,需要在車廂里晃動漫長的48個小時。

沃爾庫塔位於俄羅斯科米共和國東北部,是歐洲最東端的城市。

20世紀80年代,這裡人口最多時曾達到10萬。但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下降了一半,只剩下5萬多居民。

廢棄的蘇聯時代建築

今天,生活在沃爾庫塔的人們已經很少能用到「人群」這個詞。由於人口不斷下降,現在城市的很多區域被整片遺棄。

蘇聯解體後,這裡沒有再新添一棟建築。共產主義的宣傳口號仍然裝飾著許多樓頂和牆壁,孤獨訴說著這座北極煤礦之城的過往榮耀。

蘇聯時代的煤炭部

大白天都見不著人影的中心廣場

Rimenov是一位斯大林同志的鐵粉,他在沃爾庫塔礦區工作了27年。他十分懷念蘇聯時代。Rimenov對如今城市的現狀感到氣憤與不安!

這位大叔經常抱怨:「這個這裡真的很快就要死了!這麼多年他們沒建造過任何新工廠,礦井、或者基礎設施,甚至連一根草都沒有新栽過!人們是不會來這裡的!」

Rimenov身後掛著斯大林的畫像

|

誕生

20世紀30年代之前,這裡一無所有。它被一直延伸至地平線外的荒蕪苔原所包圍。1930年蘇聯地質學家歷山大·切爾諾夫在這裡發現了蘊藏豐富的地下煤礦資源,從而改變了沃爾庫塔的命運。

1932年,這裡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居民」 - 1500名政治犯。作為最初的開拓者,他們在極寒、缺少食物、藥品的情況建造營房與礦井,但最終只有54人活了下來。隨後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榮升為「古拉格群島」中最臭名昭著的「島嶼」之一。

在沃爾庫塔,犯人們凌晨5點起床,衣衫襤褸的在低溫中步行至煤礦,用鐵鎬工作14個小時以完成生產指標。這就是索爾仁尼琴《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中所描繪的現實生活。

1937年,斯大林同志在這裡清算了托派餘黨,以及各路反動分子。

沃爾庫塔 - 波蘭囚犯紀念碑

沃爾庫塔 - 烏克蘭囚犯紀念碑

遇難礦工紀念碑

經過14年的不斷建設,沃爾庫塔已成為一座矗立在極地之上的城市(蘇聯是所有北極圈國家中唯一一個,嘗試在永久凍土層建設整體城市的國家)。到1946年為止,這裡的囚犯數量達到了62700名,他們從事的煤礦作業,成為蘇聯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拉格監獄辦公樓遺址

城內的國家劇院,由囚犯於1943年建造

安妮·阿普勒鮑姆(歷史學家、普利策獎得主):「很難將古拉格與蘇聯歷史分離開。古拉格有兩個職能:第一,懲罰。它創造了恐懼。它的規模遍布整個蘇聯,每個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它起到了對社會的震懾作用。第二,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功能,它扭曲了蘇聯對經濟的認知。」

通常,北極圈內的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如果要在極地開礦,他們是不會像蘇聯這樣,通過興建大規模永久城市的方法來開搞的。這是一筆經濟賬。美國私營採礦公司只有在支付高薪的情況下才會有工人願意到北極圈內工作,而蘇聯則擁有大批勞改犯性質的免費勞力,它根本就不存在成本核算的問題!

可能看到這裡,小粉紅們又像被特么踩了蛋蛋一樣開始亂叫了!他們覺得這是在醜化蘇聯。

前面已經說過了,這是一筆由制度決定的經濟賬!假設回到19世紀60年代南北戰爭前,在擁有大量奴隸的情況下,美國也絕對不敢像蘇聯這麼玩。這並不是因為美國佬仁慈,而是在資本主導的蓄奴制度下,奴隸也是有價格的。無論是美國私營企業還是政府,它都承受不起奴隸的大量死亡消耗(這相當於在燒錢!)。而蘇聯的勞改犯們,不具備任何市場流通價格,能夠讓他們達到價值最大化的唯一方法就是:爭取在服刑期滿前勞動到死... ...

沃爾庫塔囚犯墓地

Vitaly Troshin是20世紀70年代末沃爾庫塔的首席建築與城市規劃師。退休後他開始詳細研究古拉格時期政治犯的埋葬與被處決情況。他決心要讓國家歷史上這黑暗的一頁,不被時間遺忘。

|


變革與繁榮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這引發了囚犯們空前的興奮,他們在營房的牆壁與廁所塗刷標語,隨後這種「興奮」演變為18000多人的罷工。犯人們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和降低生產指標,甚至連一些要求加薪的警衛也參與其中。(在遊戲《使命召喚:黑色行動》里,就將「沃爾庫塔暴動」的背景搬進了第二章)

這場暴動最終被鎮壓,有66名犯人在衝突中被打死,其中包括拉脫維亞知名天主教士JānisMendriks。參與暴動的大批「破壞分子」被逮捕,但他們並沒有受到進一步處罰,因為此時上層的風向已經改變。

JānisMendriks

1953年9月,赫魯曉夫上台,這個自稱是「礦工兒子」出身的人,將蘇聯歷史帶入了新的階段。他公開譴責古拉格的暴行,開始對斯大林的政策進行批判。這一時期被稱為「赫魯曉夫的解凍」

大批以為自己這輩子也別想活著出去的政治犯,開始第一次獲得釋放。

到1958年,已經有許多人重獲自由。雖然古拉格繼續存在,但犯人的生活比斯大林時期得到了不少改善。像沃爾庫塔這樣的煤礦也不再單獨依賴囚犯進行開採,蘇聯開始用高工資吸引專業工人前來。

沃爾庫塔被釋放的很多人屬於在二戰前就被逮捕,當他們回到故鄉後發現家早就特么沒了,親人、朋友也都在戰爭中死得一乾二淨。反而是那個帶給他們苦難的極地小城,成了他們唯一熟悉的地方。許多人又重新返回到沃爾庫塔尋找工作、並在此定居。

Viktor Filippov是當地一名煤礦工程師,這個家族三代人的歷史幾乎無法與古拉格 - 沃爾庫塔分割開。

蘇聯時期留下的煤礦海報

Viktor Filippov:「從出生以來,我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幾十年。我的父親也是在這裡出生。但我的祖父是白俄羅斯人,他是一位建築師。20世紀30年代,他被莫名其妙的抓捕,送到了沃爾庫塔。在被釋放後祖父選擇了留下,他用他的專業知識,參與了城市的建造。在這裡他遇到了我的祖母,她是一名共青團活動家。」

沃爾庫塔關曾關押了大批識分子,這裡聚集了很多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以及工程建築師,並且多數都來不同國籍,他們在挖煤時經常自我嘲笑這裡為「世界文化之都」

1964年勃羅日涅夫上位,沃爾庫塔開始了一個繁榮年代。城市的許多大型建築開始不斷湧現。

這一時期,煤礦工人的薪資遠高於蘇聯其他地方,據說他們的薪水可以購買當時的奢侈品、或定期去黑海度假。

現在城內的大型建築幾乎都是在20世紀60、70年代修建

|


衰落

20世紀90年代,隨著煤礦耗盡與蘇聯解體,沃爾庫塔13座煤礦中有8座關閉。剩下的幾座礦被私有化,這對於嚴重依賴單一產業的城市來說是致命的。許多年輕人開始前往其他地方尋求發展。

蘇聯時代的文化中心廢墟

廢棄公寓中的一張家庭照片

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沃爾庫塔又成為一座新的監獄,很多人依舊無法離開。他們缺乏搬離的資金,只能被困在這個偏僻、衰落的煤礦。政府雖然在也在想辦法對廢棄廠區的老人進行安置,但資金缺乏使得每年只能搞定100多人,當地民眾抱怨:「如果按照個速度,將所有在等待的人安置完成需要一個世紀... ...」

年久失修的公寓樓

2016年後,沃爾庫塔發生了一系列的煤礦甲烷爆炸,造成數十人死亡。連續的礦難似乎更讓人們對這裡失去了信心。

如今,隨著全球對於煤炭需求大幅減少,沃爾庫塔這個蘇聯留下的「黑色」遺產,已經被拋棄在了時代的邊緣... ...

人們為遇難礦工哀悼

-----------End-----------

關註:20世紀研究所

干一下這個「醜陋」同「美好」交錯共生的操蛋世界,重新審視荒誕不經的「過去」與「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0世紀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向SHA逼與惡說:「NO!」一個平凡人「逆潮」留存下的時代尊嚴
從西班牙到敘利亞,79年後國際縱隊的重建

TAG:20世紀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