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植寫七步詩,郭沫若不服,寫了首反七步詩,世人給了一句評價

曹植寫七步詩,郭沫若不服,寫了首反七步詩,世人給了一句評價

對於曹植的《七步詩》,中國人無人不知,上至八十老叟,下到七歲小孩,大概都能背得出來,尤其是最後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把兄弟相爭的那種慷慨悲涼寫得震撼人心。

曹植寫這首詩的案發現場大家也都知道。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當上皇帝後,對當初和自己爭太子位的弟弟曹植還是不放心,想幹掉他,但曹丕也沒什麼好借口,就給曹植出了道題,讓他在七步之內寫出一首詩,寫不出來就拜拜。曹植借著悲憤之情,七步之內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曹植寫七步詩,郭沫若不服,寫了首反七步詩,世人給了一句評價

曹植七步作詩

曹植的才華不用多說,南朝大詩人謝靈運有句名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佔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這句話的重點也不知道是在吹曹植還是吹自己,但是曹植的才華是受到世人公認的。更有意思的是,南朝文學評論家鍾嶸在他的名作《詩品》里說,寫詩這件事上,曹家三父子曹植乃上品,曹丕乃中品,曹操乃下品。

這些都足以證明曹植的才華,而作為曹植的代表作《七步詩》,更是傳誦千年。

然而,近代有個人卻表示不服,他拋出了一個讓世人驚愕的觀點。他認為曹植這個人才華一般般,水平也就那樣,並且《七步詩》這首詩說明了曹植不理解哥哥曹丕為他做出的犧牲。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還寫了一首《反七步詩》,要和曹植一較高下。

這個驚世駭俗的人,名叫郭沫若。

曹植寫七步詩,郭沫若不服,寫了首反七步詩,世人給了一句評價

曹植的原詩一共三句話: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里,萁的意思是豆莖,古人把豆莖晒乾當做柴火用。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鍋里的豆子,把哥哥曹丕比喻成萁,燒出烈火逼迫自己,殘害自己。這個比喻形象又生動,讓人讀起來覺得悲涼又震撼。

但是郭沫若認為曹植這個比喻有問題,為了反駁曹植,郭沫若寫了一首《反七步詩》,也是三句。這麼說的: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這詩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煮豆子要用豆萁,豆萁燒成灰了,豆子才能煮熟。豆子煮熟後,端到桌子上成了美味,而豆萁成了灰,只能撒到田裡當肥料。如果不是同根生,豆萁怎麼會願意犧牲自己?

曹植把曹丕比喻成豆萁,是想說明哥哥對自己的逼迫之深,而郭沫若卻認為曹丕正是像豆萁一樣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曹植。一個哥哥當上皇帝逼迫弟弟的故事,竟然被郭沫若平反成哥哥為弟弟無私奉獻的故事。

曹植寫七步詩,郭沫若不服,寫了首反七步詩,世人給了一句評價

曹植

郭沫若這首詩一出來,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因為曹丕逼迫曹植是歷史事實,沒有哪裡能看出曹丕為了曹植無私奉獻。郭沫若的這首詩挑戰了人們的歷史常識,更挑戰了人們的情感認知,所以很多人認為郭沫若顛倒是非,不分黑白,甚至有故意標新立異、嘩眾取寵之嫌。

說實話,郭沫若這種超常的思維邏輯,估計正常人都理解不了,包括小編我。

最後說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這首《反七步詩》寫於1943年,當時的中國文壇流行著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古人的風氣,而郭沫若不以為然,他認為古人也不咋地,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論曹植》,指出了曹植很多缺點。

我們開頭的時候說了,曹植在古代文學史的地位很高,甚至高於自己的哥哥和父親,基本是得到公認的。而郭沫若認為必須要把曹植這個靶子批判一番,方能證明他的觀點。他在文章里批評曹植恃才傲物,驕傲自大,放縱任性,等等。在文章的最後,他寫了這首《反七步詩》當做結尾。

在這篇《論曹植》文章的最前面,郭沫若寫了一段序言,裡面表達了自己做學問的態度。郭沫若說:我研究歷史人物,主要是憑自己的好惡,我的好惡標準是什麼?一句話概括:人民本位。

郭沫若確實有一種異於常人的思維,他這麼「以人為本」的學者,後來連自己是誰都不認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