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山斷橋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居然和龍王颱風有關!

洪山斷橋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居然和龍王颱風有關!

原標題:洪山斷橋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居然和龍王颱風有關!



說起斷橋

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


杭州西湖上的「斷橋」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


位於福州的斷橋

讓許多人感到有些神秘


又有些好奇的


福州洪山斷橋



△「三代」同框

相信對於洪山斷橋,生活在福州人的都不會太陌生。每每路過洪山橋時,一旁的斷橋就是車窗外最有吸引力的風景之一。



行走在洪山橋上的福州婦女


洪山斷橋是如何形成的?


1953年,福州市政府把舊橋改為鋼筋混凝土鋼架木面結構的橋樑,可以通行汽車,但因橋窄,木板面損壞,不利交通。算一算,斷橋已經是65歲高齡了

1985年12月,舊橋旁百米處新橋通車,為了便於通航,舊橋橋面拆除,保留橋墩。斷橋的現有形態基本形成。



2005年,龍王颱風過境後,橋墩被摧毀了8根,如今只剩下16根,是為「斷橋」。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洪山斷橋。


為什麼留下「斷橋」?

許多人以為,斷橋僅僅因為文物價值而被保留。實際上,它還有水文價值和航道安全的考慮。保留舊橋墩,可穩定附近河床、穩定上下游水域流態,避免水流直接沖刷兩岸河堤,保護閩江防洪堤。此外,如果舊橋墩拆除,洪山橋上游至白沙航道水位將下跌,航道水深不足,影響船舶通航安全;落潮時,徑流太大,解放大橋下水流太急,影響船舶上行。



洪山斷橋還有前世!



洪山橋承載著許多老福州同年的記憶


歷史上,在洪山斷橋的位置上,有著幾代洪山古橋。「五虎階前聽法去,雙虹水面渡人來」,洪山古橋是詩句中描繪的「雙虹」之一,當年閩江上只有兩座橋,一座是萬壽橋,另一座就是現在的洪山古橋。宋代理學家朱熹往來福州11次,都要經過現在的洪山古橋前身——浮橋到福州講學。不僅是朱熹,當時只要是進城的人,都要經過古橋。



宋代理學家朱熹畫像


宋代浮橋


宋代時,洪山古橋位置本沒有橋,一到趕集時間,人們就將小船於閩江之上並排擺開,在小船間搭上木板,供人通行,這是洪山橋的前身。有講究的是:搭建浮橋必須選在漲潮與落潮之間,百姓稱之為「平水」,因為這個時間水流不急,才能搭建浮橋。


直到北宋,福州太守程師孟才開始修建洪山橋。將原本的小船固定在河面上,搭上活動的木板,供人通過。直到後來,才改成石樑橋,東接西禪渡口,西止洪塘陣坂。


明代石橋


明朝萬曆年間,福州鎮守太監盧勝對石樑橋進行重建。新建的橋有36個橋孔,長419.8米,但因橋孔很小,後被洪水沖毀。


明萬曆六年(1578年),福建巡撫龐尚鵬在原橋址上游2里處,重建石樑木面橋,東接高安山麓,西與洪山(洪塘之山)相連。洪山橋因江流湍急,木面易燃,歷史上多次毀於水火。明清期間曾修繕過六七次。



位於洪山橋舊址附近的接官亭,建於2013年,木質結構,仿原接官亭而建。接官亭是清朝政府為各地官員來閩而設,官員在洪山橋上岸後,先到接官亭稍事休息,然後進城。



接官亭基座的浮雕《清洪橋接官場景圖》


來源:海峽網/福州晚報/家在鼓樓


編輯:洛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小魚網 的精彩文章:

最值得福州人驕傲的福州名人,在他面前林則徐也只能排第二
這位皇帝才是歷史上的曠工鼻祖,他比我們更不愛上班

TAG:福州小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