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長老師的較量已成常態:家長暗裡吐槽 老師敬而遠之

家長老師的較量已成常態:家長暗裡吐槽 老師敬而遠之

「如果家長把老師的活兒都幹了,還要學校和老師幹什麼?」

「孩子只是一個家庭的代表,你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話說得不對,就會由孩子這個導火索引爆他背後的那個家庭。」

「面對這種家長你做什麼都是錯的,他老早就把你當成敵人了。」

這兩天林菁成了家長圈裡的熱門人物。

林菁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最近,林菁在家長群中被語文老師@了。語文老師說,她兒子最近漢字書寫非常不規範,希望孩子周末好好練字,而且家長也要在旁邊督促提醒。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語文老師這條@林菁的信息發布沒多久,林菁就簡短地進行了回復:對不起,我做不到。第一,我覺得假期里孩子應該好好休息玩耍;第二,我沒有時間,自打他上學以來,上班幾乎成了我的副業。

林菁的這條信息就像一個休止符,一下子阻斷了家長群中以往「老師一條信息發布馬上幾十條甚至上百條家長回復」的熱鬧景象。

不過這種安靜只是表面現象,林菁的回復擰上了家長群中的討論開關,但是卻擰開了很多家長的情緒。有些家長覺得林菁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於是「轉戰」到屏蔽了老師的家長群中繼續討論,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能「不再這樣被老師拽著走」「如何能把對學校和老師的意見表達出來」。

這就是一場老師和家長的較量。

一直以來,家長和老師就是兩個各自獨立但同時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群體,這兩個群體共同對孩子產生影響,最應該形成合力,但事實上,由於他們各自的出發點、所站角度、持有的教育價值觀、所處社會地位的不同,常常造成他們之間的錯位、誤解,甚至矛盾。於是,家長和老師之間,常常會發生或明或暗的較量。

而且,近些年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70後、80後家長又被各種教育理論武裝到了牙齒,家長和老師更加勢均力敵,這種較量便成了常態。

家長老師的較量已成常態:家長暗裡吐槽 老師敬而遠之

01

家長:表面支持 暗裡吐槽

與老師保持一種虛假「繁榮」

雖然林菁的回復激起了家長們的鬥志,但是「戰鬥」並沒有發生。

其實,這是當前家長和老師之間較量的常態:大多數時間裡家長對老師的要求不會提出異議,甚至因為害怕孩子受委屈的緣故,還會「表示支持」,以致「積極響應」,即使有意見也不會說出來,只會小範圍內吐吐槽。

就像常霞。

「這個假期我過得比上班累多了。」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常霞所有時間幾乎都用在幫助兒子完成作業上了。

常霞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度過了人仰馬翻的適應期後,常霞「臨時起意」計劃「五一」帶著兒子「下揚州」,但是,看到兒子的作業後,常霞改變了計劃。

原來,老師把孩子們分了小組,要求利用假期排練小的舞台劇,假期之後就要在班裡展示,同時要求孩子們適當準備道具。

「我一看這作業就知道孩子基本上不可能自己完成。」常霞說,又要選劇本、做道具,還要組織排練。跟常霞兒子同組的幾個同學早就預訂了出門的火車票、飛機票,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只能由常霞的兒子及另外一名同學完成,「劇本孩子們還可以參與選擇,但是做道具和後面的排練沒有家長協助孩子根本完不成。大家住得比較分散,如果沒有家長接送,這些一年級的孩子根本沒辦法排練。」常霞說。

常霞和另一個孩子的家長一起用假期的前兩天選定了劇本和道具,最後一天終於把7個孩子湊在了一起,用了大半天的時間把舞台劇排了出來。

都說這一代中國家長比之前任何一代都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如果這個判斷成立,那麼,幫孩子排個舞台劇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抱怨?

「關鍵是這樣的作業不是只有一次。今天舞台劇、明天PPT、後天做手工,從兒子上了小學開始,我幫他做PPT的次數比我自己的還多。」常霞說。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和老師不再讓孩子反覆地做練習,而是讓孩子綜合運用所學的各種知識,在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知識。

應該說,這些年教育被批判最多的就是我們的老師「教得太死」「扼殺孩子的創造性」,這種多樣化的作業實質上是一種突破,本應受到歡迎才對,但是,現在這類作業卻成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矛盾的焦點。

「讓孩子們演舞台劇挺好的,可這難道不是老師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嗎?」常霞反問。

這大概是家長對老師意見的核心。

「我身邊有孩子的同事幾乎都為這種事煩惱。」北京市順義區的佟先生說,現在家長成了半個老師,雖然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但還應該各負其責,各自把自己的職責與作用發揮好,「如果家長把老師的活兒都幹了,還要學校和老師幹什麼?」

也有家長對著干:「不能慣著老師。」

一次,班主任老師在王先生的「朋友圈」中了解到他帶孩子參加了社區的敬老活動,便讓王先生當晚做一份PPT,代表班級交到學校。王先生覺得老師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就以沒時間為理由拒絕了。但是,之後兒子的一句話讓王先生後悔了,「我覺得最近老師不太叫我發言,即使班裡只有我一個人舉手老師也不一定叫我」。

在類似的較量中,最終往往是家長告負。

家長老師的較量已成常態:家長暗裡吐槽 老師敬而遠之

02

老師:求同存異 如履薄冰

與家長保持「敬而遠之」的距離

家長覺得在跟老師的較量中,他們是處在下風的,因為孩子在老師手中,「老師是不能輕易得罪的」。

但是,在老師眼中家長也是「不能得罪的」,因為「孩子就像家長放在老師身邊的定時炸彈」,北京市海淀區一所中學的王紅老師說。

最近王紅班上的學生陸峰只要一上課就喋喋不休地說話,老師批評就拚命頂嘴。

很多任課老師都找王紅告狀,談了幾次話都不管用後,王紅找了陸峰的家長。

王紅清楚地記得,那天在學校門口陸峰的媽媽狠狠地批評了陸峰,甚至還動手打了兩下。但是,第二天,陸峰上課說話頂嘴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甚至還變本加厲了。

王紅一時找不到對策。

從表面上看這是王紅和陸峰之間的矛盾,但王紅不知道的是,真正跟老師作戰的是陸峰的媽媽。

那天,陸峰的媽媽當著王紅的面狠狠地批評了孩子,但是剛走出校門,媽媽就對孩子百般哄勸,並告訴兒子:剛才只是在老師面前做做樣子,在老師那裡受到的委屈,媽媽會加倍補償。據說,媽媽給陸峰的補償是他想要的最新款的手機,不過,媽媽也給陸峰提出了要求,讓陸峰在老師面前也「擺擺樣子,做出聽老師話的樣子」。

「你以為自己是在教育眼前的孩子,其實,孩子只是一個家庭的代表,你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話說得不對,就會由孩子這個導火索引爆他背後的那個家庭。」王紅說。

高中老師閆民最近就遇到了類似的一件事。

班裡一位學生的媽媽跑到校長那裡告狀,說閆明給自己的孩子「穿了小鞋」。

這個孩子是閆明班裡的「特別生」,學習成績很差,而且跟同學關係也不好。這個孩子的父母屬於中年得子,所以對兒子從來百依百順,在家裡任何事情都不做,這造成了孩子生活能力極弱,「雖然上了高中,課桌上仍然像個幼兒園孩子一樣十分凌亂,課桌周圍也亂糟糟的,衣服書本都在地上亂扔著。」閆明說。

閆民覺得要想改變孩子的狀態,可以從他的生活習慣入手,因為「沒有好的生活習慣也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習慣」,於是閆明找到孩子的父母,希望父母配合老師一起幫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閆民沒想到,跟父母談過話之後,孩子的狀況不僅一點兒都沒有改變,而且孩子的媽媽還會隔三岔五地跑到學校來幫助兒子整理書桌。

閆明勸這位媽媽不要再這樣做,而且要求孩子必須保證不把書本衣服等扔在地上,否則不讓上課。結果就被孩子的媽媽告到了校長那裡。

網上流傳著很多由老師們總結出的「規則」:「老師最不喜歡的N種家長」「老師千萬別招惹這N類家長」……對孩子溺愛的家長總是被排在其中。

「我以前最頭疼的是那些自以為是的家長,總覺得老師做得不對,只有自己對。但是,隨著做老師的時間越長越發現,這樣的家長還講理,只要『求同存異』,總能找到一個大家都認同的點進行教育。我真正怕的是那些『太愛』孩子的家長。」王紅說,一旦跟這樣的家長較上勁兒,不僅很難有教育效果,甚至很難想像家長會做出什麼事來。

「面對這種家長你做什麼都是錯的,他老早就把你當成敵人了。」閆民說,面對這樣的家長,很多老師覺得「如履薄冰」,生怕家長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情。更多的老師採取的做法是「敬而遠之」,因為,越跟他「過招」他就越較勁兒,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更加不利。

在這種較量中看似老師敗下陣來,因為,通常是老師退出了戰鬥。不過細想起來,真正受傷的大概是孩子。

03

家長老師牢記最終目標 總能走上合作道路

其實,越是那些認真負責的老師越容易跟家長發生衝突。要求林菁陪著孩子練習書寫的老師是學校里出了名的好老師。

「越是好老師越容易暴露自己的問題。」北京教育學院一位教育專家說,以實際教學為例,中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總會遇到工程問題,老師通常的做法是用書上的例題:一項工程甲工程隊6天完成,乙工程隊10天完成,兩個隊合作多少天完成?「雖然問題離學生生活很遠,但是科學性能夠得到保障。」這位專家說,有些老師喜歡動腦子,把同樣的問題變成了學生的日常生活,讓一班、二班、三班、四班的學生到操場上掃落葉,並計算時間,然後讓學生們計算如果同樣的落葉,由不同的兩個班級組合完成,需要多少時間。

顯然,那位按部就班的老師所用的辦法省時、省力,還不會犯錯,而認真動腦的老師的辦法費時、費力,還可能因為一些不太好控制的因素影響了教學效果,很容易被別人找到漏洞。

教育就像這個工程問題,老師和家長分別就是甲乙工程隊,最理想的狀況是,他們在實驗室環境下順利合作完成了工程。但現實不是實驗室,老師和家長就是撒到操場上的一班和二班,有時他們會忘了合作盲目比拼,有時他們會用力過猛忘了界限,還有時候可能會因為狂風暴雨等突發事件讓整個任務停滯……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影響著他們的合作。好在,無論是較量還是比拼,只要老師和家長心中牢記最終的目標,總能走上合作的道路。

END

文章來源 | 科研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