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較真:春茶快上市,那麼多少錢一斤的茶才是好茶?

較真:春茶快上市,那麼多少錢一斤的茶才是好茶?

聽說綠茶能治口臭,是真的嗎?別著急,關注微信公眾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欄「查真假」,輸入關鍵詞「綠茶」或「口臭」,一秒知答案!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茶葉的主要成本包括:茶樹種植與茶園管護成本、採摘成本、生產成本、流通成本等。其中流通成本對茶葉價格的影響最大。在茶行業,零售價格往往要比出廠價格高出幾倍。如果是專業營銷公司打造的「品牌產品」,終端價格就高得更多。尤其是一些本來就很有名的「地理標誌產品」,在營銷公司加入了「大師」「手工」「野生」「古樹」等等噱頭之後,就完全成為了奢侈品。所以不能僅憑價格就斷定茶的好壞。

2、不同人對於「好茶」的定義是不同的。第一種是「自己喜歡喝的茶」;第二種是「送禮有面子的茶」;第三種是「展示身份的茶」。想買好茶,需要理清自己需求:是為了喝?為了送禮?還是為了展示身份?

3、筆者曾經舉行過一次紅茶盲品,市場價格每斤6千元的大品牌和600元的小品牌,統計結果是「無顯著差異」。但是,有的人極其喜歡前者而對後者無感,也有人極其喜歡後者而不喜歡前者,實際上,喜歡後者的人數比喜歡前者的還多。茶愛好者們把自己常規喝的茶稱為「口糧茶」,幾百到千元左右一斤的價格,已經足以從小品牌產品中找到「好茶」了。

4、茶是一種健康的飲料,喝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這種「健康」,跟喝哪一種茶關係很小,跟茶的價格更幾乎無關。所謂的「某茶養胃」「某茶抗癌」「某茶刮油」「某茶降血脂」等等,只適合作為談資而不必當真。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乍暖還寒,春茶已經上市了。在各種食品飲料中,或許茶的價格區間是最大的——便宜的只有幾十塊錢一斤,貴的不乏上萬到幾萬。在一些特別活動中,有些茶甚至「拍出」了幾十萬的身價。

為什麼茶的價格有這麼大的差異?要出多少錢,才能買到「好茶」呢?

茶的價格是如何構成的?流通成本佔大頭

讓我們從茶園開始。茶的原料是茶青,也就是茶樹上採下的鮮葉。茶樹種植與茶園管護成本對於茶青價格會有一定的影響,但鮮葉價格受採摘成本的影響更大。早春的茶芽採摘成本很高,一斤成品茶葉往往需要5萬甚至更多的芽頭。一個熟練的採摘人員,在種植方式良好的茶園裡,也需要一天才能採到這麼多茶芽。而一些比較老的茶園,或者「野生茶」「老樹茶」,茶樹形態生長環境不便於採摘,採摘成本就更高。

由於不同茶類的生產工藝相差較大,生產成本就各不相同。不過對於同一茶類而言,生產成本的差別主要取決於機械化程度。如果完全用手工,那麼一個熟練工一整天也做不出多少茶來。以綠茶為例,純手工炒制一批只能得到一二兩成品,而所需的時間長達一個小時左右。實際生產中,各種操作都可以用機器來完成,而人只是控制機器的運行。機械化程度越高,生產成本就越低,產品的一致性就越好。中國消費市場對於「手工製作」依然很追捧,但這更多是一種營銷噱頭,實際生產中會不同程度地依賴機械設備。

這是生產成本。在不同的地區,因為人力成本和茶園狀況的不同,生產成本會有不小的差異。但總體而言,生產成本對於茶葉價格的影響遠遠小於流通成本。

茶葉是流通成本極高的農產品。從廠家到零售商,經過的經銷商層級越多,增加的成本也就越高。在茶行業,零售價格往往要比出廠價格高出幾倍。如果是專業營銷公司打造的「品牌產品」,終端價格就高得更多。尤其是一些本來就很有名的「地理標誌產品」,在營銷公司加入了「大師」「手工」「野生」「古樹」等等噱頭之後,就完全成為了奢侈品——相對於終端價格,生產成本低到無關緊要。

什麼樣的茶是「好茶」?

不同人對於「好茶」的定義是不同的。

第一種,「自己喜歡喝的茶」。茶的本質是一種飲料,核心價值在於被喝掉。好與不好的本源概念,就應該是好不好喝。而且,這個好喝與不好喝的界定,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感受。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自己覺得好喝才是真的好喝。筆者曾經舉行過一次紅茶盲品,市場價格每斤6千元的大品牌和600元的小品牌,統計結果是「無顯著差異」。但是,有的人極其喜歡前者而對後者無感,也有人極其喜歡後者而不喜歡前者,實際上,喜歡後者的人數比喜歡前者的還多。茶愛好者們把自己常規喝的茶稱為「口糧茶」,幾百到千元左右一斤的價格,已經足以從小品牌產品中找到「好茶」了。

第二種,「送禮有面子的茶」。茶葉可以算是方便而高雅的禮品,各種茶葉公司都會設計一些「禮品包裝」,有時候包裝成本比茶葉本身還要高。對於這種禮品茶來說,茶是否好喝已經不那麼重要,需要的是名氣大、包裝精美、有噱頭。至於價位,完全取決於需要送出的「禮物價值」。

第三種,「展示身份的茶」。茶是一種消費品,消費什麼樣的茶,體現著主人的生活層次。作為這種意義上的「好茶」,需要的是「有故事」「稀缺」。所謂某個山頭的某棵樹,某茶區的某位「傳承人親手製作」等等。一般來說,這種茶作為「好喝」意義上的品質也不會差,但其價格更來自於其「情懷」。這種茶不僅貴,而且是「花錢也難以買到」。

為什麼買茶?買什麼樣的茶?

所謂「茶為國飲」,但茶在中國遠遠不僅是「飲」,它還被賦予了歷史、文化、情懷等等「非物質因素」。這些非物質因素的承載,也就使得它的價格可能放大數倍甚至數十倍。

如果回歸茶作為飲料的本質,那麼其基本屬性就是好喝、安全、健康。「安全」是炒作得很熱的因素,許多「品牌茶」的打造中也經常渲染「行業整體的不安全」來襯托自己的「安全」。從概率上說,品牌產品價格高,的確可能對產品原料進行更嚴格的把控。不過,很多品牌茶也是採購而來的,對於生產者的掌控並不強。是否把「可能」轉化為了「現實」,就要看企業的信譽了。

各種茶的營銷中也都經常鼓吹「健康功效」,甚至也能列出一些「某國科學家發現」「某研究證實」等等讓人不明覺厲的研究。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拿茶的提取物去處理,說明它「可能有某某功效」。需要強並調的是,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中的「有效」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和研究方向,並不能作為人體中有效的證據——一方面人與動物之間相差很大,另一方面那些實驗中的劑量往往不是人們喝茶能夠達到的。另一類是流行病學調查,「愛喝茶的人如何如何」。這種流行病學調查往往會受到「混雜因素」的影響,也不能作為「有效」的證據——比如說,喜歡喝茶的人喝「不健康飲料」就會很少,而且這些人總體上會更注重健康。

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說明的只是「喝茶對健康有好處」。即便是用某種茶來做實驗,也還是跟不喝茶來相比的。也就是說,它並不能說明「這種茶有某種功效而其他的茶就沒有」,更不能說明「價格貴的茶功效就更好」。

簡而言之,茶是一種健康的飲料,喝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這種「健康」,跟喝哪一種茶關係很小,跟茶的價格更幾乎無關。所謂的「某茶養胃」「某茶抗癌」「某茶刮油」「某茶降血脂」等等,只適合作為談資而不必當真。

好的茶的確生產成本更高,但終端價格跟生產成本並不成比例。把茶作為日常飲料的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去追逐廣告做得好的茶——它的品質或許不算差,但你付出的價格,主要給了廣告商。按照自己的財力,多比比,多試試,選擇自己喜歡喝的,就是「好茶」。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台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較真養生:胃潰瘍是不是吃出來的?
施瓦辛格住酒店被拒,淪落街頭睡在自己雕像前?別拿動作巨星開涮了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