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竇樓戰鬥新四軍一戰成名:打響東征第一槍,日軍打不過狼狽逃竄

竇樓戰鬥新四軍一戰成名:打響東征第一槍,日軍打不過狼狽逃竄

原標題:竇樓戰鬥新四軍一戰成名:打響東征第一槍,日軍打不過狼狽逃竄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豫皖蘇地區東起津浦路,西達新黃河,南至淮河,北迄隴海路,含豫東13縣、皖北8縣和蘇北8縣各一部,它東可挺進蘇北,西部聯結中原,又是大別山至豫皖平原之門戶,溝通華北、華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徐州淪陷後,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立即發動黨員、學生、工人深入鄉村,發展敵後游擊戰爭。

根據這一指示,中共豫東特委首先在豫東地區建立了兩支抗日武裝:一支是由豫東特委書記沈東平以友軍名義組成的第1戰區自衛軍第7路,約1500餘人;一支是由原豫西特委書記吳芝圃以睢縣、杞縣、太康地方黨為基礎組成的豫東遊擊第3支隊,約2000餘人。為打開豫東抗日局面,7月,中共河南省委又組織一支百餘人的先遣大隊,由肖望東率領,由竹溝出發進入睢、杞、太地區,配合當地地方抗日武裝豫東遊擊第3支隊開展游擊戰爭。8月19日,這支武裝在豫東張崮集殲滅偽軍百餘人,首戰告捷。(《彭雪楓關於豫東近況並準備東進致毛、周、葉電》(1938年9月3日),見《新四軍文獻》,第463頁。)



豫東抗日游擊隊


與此同時,位於江蘇豐縣、沛縣、蕭縣一帶的抗日武裝編成的人民義勇軍第17、18大隊襲擊了敵楊樓東站和官橋據點。新四軍影響得到擴大。

9月2日,中共河南省委為「把工作重心移向豫東,開創蘇魯皖邊新局面,與八路軍冀魯豫邊區部隊聯繫起來」,(《周恩來、葉劍英關於工作重心應移豫東創造蘇魯皖邊新局面致彭雪楓等電》(1938年9月2日),見《新四軍文獻》,第462頁。)決定開闢豫皖蘇邊根據地,以「不斷襲擾津浦、隴海之敵及消滅土匪、漢奸武裝……於最短期間中發展與壯大自己,擔當起牽制敵沿大別山脈西進戰略作用。在武漢失守、平漢危急條件下,有可能造成晉察冀前途」。(《彭雪楓關於豫東近況並準備東進致毛、周、葉電》(1938年9月3日),見《新四軍文獻》,第463—464頁。)河南省委決定由彭雪楓率游擊隊和黨政幹部372人,於10月中旬由竹溝抵達西華杜崗,與肖望東部、吳芝圃部會師。同月,3支部隊合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吳芝圃任副司令員,張震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譚友村任副主任,轄3個大隊,約千餘人。同時成立軍政委員會,彭雪楓為主席,以統一指導豫東工作。



進軍豫皖蘇邊區


合編後,部隊休整半月,於10月下旬東渡新黃河向鹿邑前進,25日越過淮(陽)太(康)公路,26日抵達堂棣。27日在淮陽東竇樓與淮陽東北之戴集敵騎百餘遭遇。敵由林津少尉率領向中方發起進攻。新四軍則決心給以迎頭痛擊,以掃除東進障礙,當即部署如下:以支隊直屬部隊控制竇樓,以第1大隊之一部佔領馬菜園以北起伏地執行鉗制任務,支隊主力則對進犯之敵實施側擊和迂迴包圍。戰鬥打響後,支隊一部按部署佔領了馬菜園與敵對峙,主力由竇樓東南向敵側擊,並取迂迴包圍之勢,另一部則由西而東向敵靠近。激戰兩小時,敵在我三面突擊下不能支持,狼狽逃竄。(《竇樓戰鬥詳報》(1938年10月27日),見《新四軍文獻》,第468頁。)竇樓戰鬥為游擊支隊東渡黃水開進豫東之處女戰。初戰勝利,使士氣民心大振。


新四軍騎兵部隊


28日,支隊渡過渦河進入鹿邑縣境。在鹿邑整訓後,又於11月下旬開始北征,進入睢、杞、太地區。支隊在那裡幫助地方政府推行政令,打擊、肅清漢奸、土匪武裝,進行了睢縣西陵寺之役,杞縣後李庄、唐郭樓之役,陳寨之戰,宋庄之戰等,給偽軍沉重打擊。睢、杞、太、商(丘)的日偽、漢奸曾試圖以「掃蕩」進行報復,11月28日,出動日軍300餘,偽軍數百,乘汽車80餘輛襲擊我游擊支隊駐地,並出動坦克7輛。而我避敵鋒芒,已及時轉移。敵撲一空。(張震:《東征以後》(1939年7月1日),見1939年9月25日《八路軍軍政雜誌》第9期。)由於連戰獲勝,游擊支隊在睢、杞、太、淮地區影響迅速擴大,民眾抗日信心大增,豫東抗戰的基礎得以奠定,並造成了進一步發展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有利條件。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給我們什麼啟示?國家實力決定一切!
抗戰初期中國的高射炮主力是哪一款?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