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數據門」醜聞持續發酵,股價大跌
閱讀全文預計耗時7分鐘
日前有媒體傳出消息,全球最大的在線社交平台,也是國內著名的在線404社交平台Facebook爆出大丑聞,Facebook的5000萬用戶數據被Cambridge Analytica在非授權的情況下收集並且利用,甚至還影響到了美國大選。
受這次事件影響,Facebook的股價因為架不住巨大的壓力向下就是一個猛衝,扎克伯格身價也是瞬間縮水。
那麼這一次Facebook泄漏數據事件到底是為什麼能讓投資者有如此大的反應呢?今天筆者就來為你分析Facebook在這一起醜聞事件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到底又是什麼讓美國網友如此憤怒。
數據泄露
在這一次事件中Facebook只是一個背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泄露的數據到底是什麼。Cambridge Analytica是一家英國的提供大數據服務的公司,他們的數據來源是一個部署在Facebook上的App,這個App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心理測試,通過這個測試App開發者可以根據你在App中提供的信息了解你的個人偏好,並構建一個心理性格描述,在這裡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檔案。
根據外媒的消息,該App的開發者通過這個測試App以有償的方式在用戶同意用戶協議的情況下收取到了27萬份帶有一些隱私信息的用戶數據。那麼所謂的5000萬用戶數據是怎麼來的呢?
該App的開發者使用了Facebook開放的API對參與用戶進行一種「鏈式」的數據收集,即其程序會通過參與用戶的信息獲得參與用戶的好友列表,獲得其好友公開的點贊(Like)以及其他公開的信息,並抓取這個用戶的好友列表進行一樣的操作。那5000萬份的數據就是這麼來的。
雖然5000萬這個數字看上去很可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5000萬數據中只有27萬是涉及到隱私的數據,而剩下的數據都是被許可公開的、不受保護的數據,有媒體提到的所謂「非法獲取」、「非法收集」、「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收集」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這些數據本身就是公開的,誰都可以收集。
從數據收集的角度來說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因為使用測試App的用戶同意了用戶協議,而剩下的數據是公開的,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合法獲取。所以實際上這起事件的爆發更多是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
濫用
這起事件之所以會爆發,根源在於一個關鍵人物 —— 科根(Dr. Kogan)。科根是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上文提到的心理測試App也是他一手開發的。
這些用戶數據起初都掌握在科根手中,但是科根並沒有對這些大量的用戶數據進行妥善保管,這5000萬份用於學術研究的用戶數據(其中3000萬有足夠信息,其中27萬有隱私數據,消息來源於The New York Times)被科根共享給了一家商業公司,也就是Cambridge Analytica。
Cambridge Analytica在擁有這些數據後可以精準地定位一個用戶的個人偏好並向其進行精準推送,在這裡我們可以將其類比為淘寶根據我們的瀏覽記錄、搜索記錄為我們自動推薦商品。目前媒體大部分都稱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這些數據進行了帶有政治內容的精準推送,而這些推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大選。
但實際上,早在2015年Facebook就對這種可能會被濫用於收集用戶資源的API進行了處理,這些當初科根用於收集數據的API在2015年就已經失效了,這意味著Cambridge Analytica手中的數據最新最新也就是2015年的數據,然而2015年很多人連特朗普是誰都不知道,所以就算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這些數據進行了什麼針對性的推送,效果也不會很好。
Facebook原先已經注意到了有的大數據企業會對Facebook上的用戶信息進行濫用,Facebook曾經向Cambridge Analytica發過律師函要求刪除這些數據,但是Cambridge Analytica卻仍然在使用這些數據,並沒有對這些數據進行刪除。
可以說這一次的事件Facebook的責任並不大,他該做的其實都做了,畢竟Facebook不能去查Cambridge Analytica的硬碟,只能說Facebook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事情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同時他們在3年前並沒有意識到用戶數據中的巨大價值和收集這些用戶數據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
但即使Facebook在這一次事件中只是一個背鍋的,眼看著自己身價瞬間縮水的扎克伯格也不得不就這一次醜聞出來道歉。
用戶隱私
實際上即使是5000萬份數據,在目前這個大數據的時代也算不上什麼,要知道阿里、騰訊手上的用戶數據可是要遠遠超出這個數字的。
阿里、騰訊有沒有濫用這些數據來做一些什麼事情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如果你日常使用QQ、微信、淘寶等App的時候進行觀察你就可以發現,裡面的很多廣告實際上都是定製化推送的,這些定製化推送廣告的服務都是基於你的用戶數據實現的。
可以說在這些大型互聯網企業面前,他們的軟體系統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了如指掌的,至於這些數據會不會發生泄露和濫用就完全要看互聯網企業的節操和技術水平了。
我們作為用戶如今已經並不能保護我們的數據和隱私,相當無奈,這也正是為什麼國家和企業都在越來越重視用戶數據的安全,尤其是類似於阿里、騰訊這樣手握大量數據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用戶數據一旦發生了泄露,造成的社會影響是相當相當巨大的,畢竟在這些公司伺服器上,你可以找到一份比你自己還了解你自己的個人檔案。
實際上這次Facebook的「數據門」事件並沒有那麼可怕,只是因為有的媒體對這起事件大肆渲染使得這出事件看起來很可怕。不過雖然這麼說,但這起事件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在未來我們的用戶數據將被如何使用,一旦用戶數據被濫用,我們如果是受害者,我們要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上是筆者對這一次事件的簡單分析與思考,如果你對這起事件有和筆者不一樣的觀點,歡迎你將你的觀點通過留言的方式告訴我們。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選擇「識別圖片中的二維碼」關注我們,感謝你的支持。
這裡是技宅空格,我們明天見。


※傳FF獲得投資15億美元,谷歌正式開放TPU
※特朗普下令禁止博通收購高通,不能為所欲為了?
TAG:技宅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