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自帶的「降壓藥」——穴位按摩

人體自帶的「降壓藥」——穴位按摩

高血壓與穴位按摩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高血壓的發生,一般與遺傳、精神和環境、年齡、生活飲食習慣以及藥物影響等因素有關。近年來,我國原發性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增長且逐漸呈年輕化趨勢,因此形勢比較嚴峻。目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以降壓藥為主,但也存在著一些副作用。中醫穴位按摩以其簡便、實用的特點,作為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措施越來越受到重視。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人體自帶的「降壓藥」——穴位按摩

一、曲池

曲池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肘橫紋盡頭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此穴位於肘部,乃經氣運行之大關,能通上達下,通里達表,即可清在外之風熱,又能瀉在內之火邪,是表裡雙清之要穴,具有平沖降逆、通腑瀉熱、調和氣血之功,與高血壓多為肝陽有餘、體陰不足、陽氣趨上的病機特點相符。

現代實驗研究發現,針刺曲池穴即時降壓效果顯著,針刺後3分鐘血壓即刻開始下降,與針刺前有顯著性差異,且降壓起效時間短,是一個降壓要穴。

二、太沖

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位於足背側,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太沖可疏肝理氣、平肝降逆,有調節臟腑氣血、通達三焦氣化、改善內臟功能等作用;此外,太沖為沖脈之別,與沖脈、腎脈氣脈相應,故針刺太沖也可通過調整沖脈和腎脈來進一步調整機體的陰陽失衡、氣血逆亂,從而達到調節改善血壓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太沖穴是治療高血壓最高頻穴位之一。

三、風池

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後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的穴位,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會於風池,而陽維脈被稱為「諸陽之會」;足少陽膽經又與足厥陰肝經互為表裡,因此風池穴具有調節諸陽、瀉肝膽之熱而清利頭目、祛頭風之效。

針刺風池穴具有調節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系統,通過神經體液調節而降低血壓。也有學者認為,由於風池穴所在位置與延髓關係密切,其穴下深層解剖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分布,針刺風池穴可活血通絡,有助於改善椎動脈供血。

四、大敦

大敦穴屬足厥陰肝經,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約2毫米處。

大敦穴是肝經的井穴,即此經絡的第一個穴位,這是一個和情緒密切相關的穴位。在中醫學中,肝陽上亢是高血壓的重要病機之一,大敦穴可以平抑肝陽,舒緩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幫助降低血壓。

接下來介紹兩個有降壓作用的耳穴

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當人體內臟出現異常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等。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一般我們採用貼耳豆、埋針法等來刺激耳穴。

五、耳背溝(降壓溝)

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由耳廓的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降壓溝對應於耳廓前面的凸起,就是對耳輪(相當於人體的脊椎)。

高血壓患者一般可以採用按摩或貼耳豆的方法。按摩時,用雙手指或指間關節壓住溝的凹陷處,從上而下按摩,每次3~5分鐘,每日3~5次,使局部酸脹,發熱,微微發紅為度。貼耳豆一般用王不留行籽,可在藥店購買。

六、角窩上(降壓點)

角窩上又名降壓點,位於三角窩內上角,對耳輪末端的下緣,耳輪與對耳輪上腳末端交界處。

本穴長於平降,有滋陰潛陽、緩急止痛之功。主治高血壓,頭昏,血管性頭痛等,一般採用貼耳豆法刺激此穴位。

有實驗表明,耳穴貼壓不僅可使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下降,而且治療後血壓能在短時間內維持一定水平。體針聯合耳穴貼壓不僅降壓療效確切、改善臨床癥狀,對24小時動態血壓、血管緊張素水平的改善也有較好效果,從而延緩病情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專家提醒:這2個穴位,是緩解咽炎的「命脈」,現在知道還不晚!
流感發燒,簡單退燒七步曲,按揉這幾個穴位4分鐘退燒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