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四軍開赴皖南第一戰:戰鬥4天傷亡32人,僅為日軍十分之一

新四軍開赴皖南第一戰:戰鬥4天傷亡32人,僅為日軍十分之一

原標題:新四軍開赴皖南第一戰:戰鬥4天傷亡32人,僅為日軍十分之一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38年7月1日,新四軍第3支隊在策應第1、2支隊挺進蘇南後,亦開赴皖南前線,展開於東起蕪湖、宣城,西至青陽、大通,南起章家渡,北至長江的狹長地帶。


新四軍三支隊


由於第3支隊駐地處日軍長江交通線的翼側,為日軍第15、第116師團的結合部,故第3支隊抵達不久,即接第3戰區令,策應友軍作戰,擔負青弋江陣地守備和襲擾敵交通線之任務。其時,溯江西上進犯武漢之敵為了驅逐長江南岸中國軍隊的流動炮兵以確保航運,攻佔大通,轉犯青陽。灣沚之敵為配合其主力在銅陵、大通沿江的「掃蕩」,也於10月下旬在灣濁、鳳凰閘、大洋橋一帶增兵800人,準備向我青弋江陣地進犯。新四軍第3支隊決心保衛南陵門戶青弋江,守住夫子決、馬家園至西河一線,給在銅陵、青陽作戰的友軍以有力支援。考慮到我方是在河網地帶不利地形上作戰,為避免蒙受敵強烈炮火可能造成的嚴重損失,保證自身的機動性以對付來自水道任何方面攻擊,第3支隊決定採取運動防禦的方式,在正面配備疏散的戰鬥群,在翼側控制主力,以便對敵側擊和實施反突擊。具體部署為:以第3支隊第3團第3營在夫子決、馬家園、十甲村一線作正面防禦,以第5團第7、第9連於跑馬山一帶側擊進犯馬家園之敵,以第8連於汊河擔任警戒,以第5團和第6團各一個營為預備隊駐蒲橋青弋江一線,以備反擊需要。


圖為新四軍戰士在馬家園戰鬥中打擊敵人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30日,灣沚之敵500餘(內有騎兵百餘)分3路向新四軍紅錫鎮陣地發起進攻。雙方接觸後,在清水潭激戰一小時,敵傷亡百餘,守軍僅傷兩名,在達到消耗敵人的目的後,新四軍主動撤出戰鬥,敵佔領清水潭。11月3日,敵增兵400人,兵分四路向馬家園、十甲村等地進犯。第3支隊在給敵以迎頭痛擊後,再次主動撤離。敵雖佔據十甲村、馬家園,但損耗慘重,元氣大傷。新四軍於此時集結兵力,發起反攻。敵退至紅花鋪。紅錫鎮、馬家園為新四軍收復。是日晚,第3支隊第5團第3營在參謀長親自率領下經崔山頭襲擊紅楊杵。另有兩支精悍小隊襲擊了灣沚和九里山,造成敵人極大恐慌,於4日上午將主力縮回灣沚,我乘勢將紅楊杵收復。此役前後歷時4天,敵人傷亡300餘,中方僅傷亡32名。(《馬家園戰鬥詳報》(1938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見《新四軍文獻》,第319至322頁。)這年底,在勝利完成了青弋江陣地守備任務後,新四軍第3支隊奉命轉至銅陵、繁昌沿江地區,繼續在皖南前線擔任防禦任務。



鄂豫皖紅軍高敬亭部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圖)


與此同時,新四軍第4支隊則深入皖中敵後開展游擊戰。4月下旬,第4支隊的先遣隊從大別山進至巢縣,與當地中共領導的地方武裝匯合,轉戰於南京西側合肥、全椒、和縣、含山地區。是月底,第4支隊主力進入皖中,展開於舒城、桐城、廬江、無為一帶。5月上旬。第4支隊先遣隊偵悉巢湖南側蔣家河口渡口為敵西進必經之地,且便於我隱蔽埋伏,遂決定以第4支隊之先遣隊配以第9團之一部在此設伏。12日,日偽軍百餘人果由巢縣向西出動,行至運漕河西岸蔣家河口時,即遭我伏擊,被斃數十人,註:關於這次戰鬥的殲敵數字,有10餘人、20餘人、40餘人等說法。(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2卷,第119頁;《新四軍文獻》第375頁。)余敵狼狽竄回巢縣。新四軍第4支隊在皖中首戰告捷,受到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文嘉勉。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幾個日本兵就敢衝進朝鮮王公捉拿國王,結果改變東亞格局,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戰時日本主動向德國宣戰,為什麼二戰中卻走到了一起?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