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裡鋪地上的磚並非金子製成的,可為何被稱為「金磚」?

故宮裡鋪地上的磚並非金子製成的,可為何被稱為「金磚」?

大家都知道,現在北京城裡的故宮,其實是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才興建的。

建成後的故宮金碧輝煌,使得老百姓望塵莫及,於是民間就有了「紫禁城的地都是用金磚墁」這樣的傳言,其實就是說皇帝太奢侈啦,用金磚來鋪地。事實上,百姓們口中的「金磚」,其實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而這些個大方磚是由蘇州陸慕磚窯生產的。

故宮裡鋪地上的磚並非金子製成的,可為何被稱為「金磚」?

當年這種細料「方磚」又名為「京磚」(意思就是專為京城生產的),因京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擊時有金石之聲,斷之無孔,且「京」與「金」讀音相似,所以就漸漸地被稱之為了「金磚」。

那這麼一塊破磚頭真當得起「金磚」的名號?當真能值這麼多錢嗎?別說,還真是可以。

就這樣的一塊磚,從泥土到金磚製成,需要整整2年時間。當年就有「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按照現在的金價來計算,一塊磚怎麼也不會少於10萬塊人民幣。按照二尺二的方磚來計算,怎麼著一塊也得要15萬一平。前幾年,一塊永樂的陸慕磚窯金磚,拍賣成交價為80多萬。

故宮裡鋪地上的磚並非金子製成的,可為何被稱為「金磚」?

當然了,值錢自然是有值錢的道理。

金磚的燒制工藝極為複雜和講究。僅僅是取土這一項就要經過掘、運、曬、椎、漿、磨、篩等七道工序,而且取土的泥還都必須是太湖的泥,所用的土質須黏而不散,粉而不沙。

選好之後的泥土要在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後再浸水將粘土泡開,讓數只牛反覆踩踏煉泥,以去除泥團中的氣泡,最終煉成稠密的泥團。接著再經過反覆摔打,將泥團裝入模具中,平板蓋面,兩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實為止。

最後將磚坯陰乾7個月以上,方能入窯燒制。

故宮裡鋪地上的磚並非金子製成的,可為何被稱為「金磚」?

這燒制時所用的材料也是極為講究的。燒制時,先用糠草熏1個月,去其潮氣,接著劈柴燒1個月,再用整柴燒1個月,最後用松脂燒40天,才能出窯。出窯後還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那這批金磚就全都是廢品,重新來過。

出窯後的金磚,還要用桐油浸泡,直到金磚表面呈現光澤,這才算最後製成。

金磚運到北京城後,朝廷還要派官員挨個精心檢查,方可進貢。另外,金磚在運輸、存儲和給發的過程中都有嚴格的管理,每塊金磚的背面不但有年號,還有工匠的名字,以防止在途中丟失和仿造。

故宮裡鋪地上的磚並非金子製成的,可為何被稱為「金磚」?

現如今,這種「金磚」早已成了神話,因為這項技藝早已失傳了。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建造故宮的時候大概用了8000多萬塊這種的金磚,不過這種方磚在故宮裡也並非哪裡都有,也僅僅存在於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地板上。

寫到這裡,小編突然覺得,真正的文化真的需要有心人才能看到,假如當年八國聯軍中有真正懂文化的人,想必這些比金子還要值錢的方磚,就不可能留在這土地上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揭秘:天上的玉皇大帝究竟是如何被造出來的
知道諸葛亮為何會歧視魏延嗎?因為魏延跟一人實在太像了!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