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回你房間去」教育效果為啥勝過發脾氣?

「回你房間去」教育效果為啥勝過發脾氣?

經常看美國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的家長,或許都對這一幕印象深刻:當孩子淘氣或難以控制情緒而發脾氣時,父母通常會說:「現在,回你房間去!」

更奇妙的是,孩子只要聽到這句話,即便再生氣、懊惱或不情願,也會停止所有不良行為,回自己房間待著。

看到這裡,不少秉承「不打不成器」理念的家長可能都會困惑不已:孩子犯了錯,讓他回自己的房間有啥用?「回你房間去」究竟有啥魔力,可以讓孩子們不管多生氣,都會乖乖照做?

「回你房間去」教育效果為啥勝過發脾氣?

這就是「計時隔離」(Time Out)教育方式的獨到之處。一般來說,90%以上的美國家庭都會採取這種方法。

計時隔離,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比如發脾氣、罵人、搶東西,家長會要求他暫停手上的活動,獨自冷靜一會兒,再尋找解決方案。

在家庭里,父母會說「 回你房間去」。在學校里場地有限,老師會在教室裡布置個獨處角落。

計時隔離的核心是獨處和反思

首先,孩子對父母天生依戀,鮮有被冷落或孤立無援的情感體驗。一旦被隔離,會從心理上產生強烈的震撼。

其次,孩子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和群體意識,把孩子從群體中隔離開來,會使他們感到自己被區別對待了,孩子對此是非常敏感的。這也暗示他們:淘氣是不為大家所接受的。

另外,讓淘氣的孩子暫時離開,可以緩解大人和孩子的緊張氣氛,使孩子能夠冷靜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重要前提:讓孩子感到自己仍是被愛的

計時隔離效果明顯,但有一個前提至關重要:就算孩子因為不良行為被限制行動,也要讓他感覺到,自己仍然是被愛的。這讓孩子有時間冷靜思考,也不會因大人的脾氣而感到恐懼。

在具體操作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七點,以免矯枉過正。

讓孩子冷靜而非懲罰

計時隔離,看似是一種懲罰,但實際上是利用這個機會,讓正在頑皮或耍脾氣的小朋友冷靜一下。

讓孩子回房間或站牆角,也有一定學問:選擇一個安靜無聊的角落,且在家長的視線範圍之內,而不是關黑屋,或將孩子置於一個陌生的角落。

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情緒,不但不利於其冷靜,且會對日後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時間並非越長越好

計時隔離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孩子年齡不同,內心冷靜下來需要的時間長短也不同。一般來說,幾歲的孩子就隔離幾分鐘。當然也不要短於1 分鐘,否則難以奏效。

「罰站」前先提出警告

作為家長,在孩子「罰站」前一定要先對其提出警告,而且一定要告知為什麼要「罰站」。比如說有一次小朋友哭哭鬧鬧地不想吃飯、只想玩,而且還不讓爸爸吃飯。於是媽媽便告訴孩子:「你自己不吃飯可以,但爸爸媽媽要吃飯。你如果再不讓爸爸吃飯,媽媽就要讓你『罰站』啦!」

事先提出警告可以起到兩個作用:1.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將是什麼。2.可以制止孩子行為的繼續進行。

結束隔離後再講道理

如果不給孩子先冷靜下來的機會,那麼講道理完全就是白費功夫,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家長心態、語氣要平和

不管是「罰站」前還是「罰站」後,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平和,而不要大叫大嚷,因為這會給孩子一種錯覺,讓他們認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計時隔離時間一到,即使孩子不認錯,也應該結束。如果孩子表現好,主動認錯,那麼家長還應該給予一定的口頭表揚或肯定,畢竟計時隔離並非對孩子的懲罰。

頻繁使用效果並不佳

任何一種「懲罰」方式,如果頻繁使用,都會使孩子產生一種習以為常的感覺,甚至覺得沒啥大不了的。計時隔離的目的,是讓孩子真正明白和理解自己犯了錯誤或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

堅持同一人開始和結束

有的媽媽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正在氣頭上呢,孩子「罰站」,我不願意理他,時間到了讓爸爸去結束,這也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一人做事一人當」。如果是媽媽開始的計時隔離,那麼一定要媽媽告訴孩子「計時隔離結束了」,而不是中途換人,請爸爸來善後。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堅持同一人開始、同一人結束,中途不要換人。(李璐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神經康復越早越好
抑鬱症會反覆發作,是否停葯需三個標準判斷!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