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名醫說腫瘤 | 准媽媽30孕周發現乳腺癌, 「自摸」篩查不靠譜!

名醫說腫瘤 | 准媽媽30孕周發現乳腺癌, 「自摸」篩查不靠譜!

名醫說腫瘤 | 准媽媽30孕周發現乳腺癌, 「自摸」篩查不靠譜!


名醫說腫瘤·開篇語

環顧身邊的親友、同事,近些年查出癌症的例子並不少見。以前,人們將癌症視為「絕症」,「談癌色變」的現象十分普遍;如今,癌症已被醫學界公認為一種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其發病與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分不開。

對各類癌病,我們如何才能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病後該如何規範治療?治癒後如何防複發?廣州日報健康有約特開闢「名醫說腫瘤」專欄,陸續請各醫院專家為大家一一解讀。

本期,我們請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教授蘇逢錫,就乳腺癌的篩查為大家支招。下一期,我們還將請蘇教授繼續跟我們普及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並探討乳房該切還是該保的熱點話題,敬請繼續關注。


有約君說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素有「紅顏殺手」之稱,近年來發病率升高,在我國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一個數據是強力的「定心針」,那就是:只要發現及時、治療規範,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可高達90%。

普及對乳腺癌這個病種的認識成為了一個迫切的需求。本期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請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教授蘇逢錫,就乳腺癌的篩查為大家支招。

蘇教授在上世紀後期就創立了醫院乳腺癌腫瘤中心,多年來紮實臨床一線,並周遊列國,與各國最前沿的乳腺專家交流。這次,蘇教授為我們錄製了科普視頻,剪輯而成的三分鐘精華版,將為我們廣大女性送來一份福利,上一堂關乎女人幸福和健康的課。

目前預防乳腺癌的手段有哪些?用手摸乳房定期關注是否有腫塊就能及時發現乳腺癌嗎?

蘇逢錫表示,手摸乳房並不是篩查乳腺癌的有效手段,日常常規體檢、紅外線檢查等手段同樣也不是。對於乳腺癌,現在並沒有確切辦法能預防,最好是定期做篩查。早期篩查主要通過兩個特定手段,一個是B超,另一個是鉬靶檢查,建議女性35歲以後就要重視定期做篩查。


[ 案例 ]准媽媽30孕周發現乳腺惡變

常年在臨床接觸各種各樣的乳腺癌患者,蘇逢錫時常會為她們錯過早發現早治療的時機而「心痛」。前幾個月,一位已經30多歲、通過試管嬰兒懷上了雙胞胎的准媽媽,在30孕周才發現乳腺腫物,一查竟已惡變。

「如果早點發現,可以做化療使腫瘤得到控制的。」蘇逢錫嘆息一聲。十月懷胎,已經接近生產了,媽媽堅持到把孩子生下來才接受治療。拖了兩個月,媽媽接受保乳手術治療,腫瘤病灶已經向她的腋窩轉移。

在乳腺癌患者群體中,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常見,有不少人不重視專科篩查,以為平時做乳房自檢沒有發現異常就「萬事大吉」,沒想到摸不著的「癌魔」早就在體內「潛伏」,等到發現時病灶已經轉移到腋窩,錯過了早期治癒的良機。


乳腺癌有效篩查手段有哪些?

B超和鉬靶檢查

蘇逢錫說,乳腺癌的篩查一般年齡的分隔定在40歲左右,但我國乳腺癌發病有年輕化趨勢,35歲以前患病者在乳腺癌病例中佔據10%-15%左右,而歐美的高發年齡在65歲以上;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在48歲左右,45歲-50歲和60歲-65歲兩個年齡段是高發時期。結合我們的國情,他建議女性35歲以後就要重視定期做乳腺癌篩查。據他介紹,目前乳腺癌早期篩查主要通過兩個特定手段,一個是B超,另一個是鉬靶檢查。

B超篩查

建議35歲以下女性做

B超篩查是通過超聲波來確定乳腺腫塊的位置、大小、範圍,能發現一些早期的乳管擴張和未形成結節的小腫塊,有助「揪出」早期的小病變。B超檢查還有一個優勢,它比較適合於高緻密乳腺。

蘇逢錫說,亞洲人乳腺密度要比歐美人高。有研究數據顯示,亞洲人在年輕階段緻密乳腺佔了38%的比例,歐美僅20%。緻密乳腺用鉬靶篩查沒那麼容易發現乳腺癌,所以,建議35歲以下女性可將B超檢查作為乳腺癌的主要篩查手段。

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拓展應用,B超篩查乳腺癌的手段也在不斷發展。展望未來,蘇逢錫認為以後智能化的B超篩查可能不需要醫生具體操作,通過兩個罩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就可獲取相關數據,並實現遠程傳輸。

鉬靶篩查

建議35歲以上女性再考慮

蘇逢錫說,有部分早期乳癌是以非常小的鈣化點癥狀出現的。鉬靶X光檢查可以發現早期乳腺癌的鈣化跡象,在這方面它比B超更有效。不過,普通女性一般35歲以下不必做鉬靶篩查,超過35歲後再考慮「乳腺鉬靶+乳腺超聲」的篩查組合。

蘇逢錫提醒,如果鉬靶篩查發現有鈣化點,一定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用特定的手段堅持定期複查。他接診過一位患者,兩年前做鉬靶發現鈣化跡象,提醒她半年後再做鉬靶檢查,結果她不以為意,只做了B超檢查以為沒事了,兩年後再次複查發現乳腺癌已出現淋巴結轉移。

值得提醒的是,鉬靶設備和技術也很重要,如果設備和技術不夠好易導致誤診。所以,建議需要做鉬靶篩查時,盡量到正規的醫院去做。


要不要做易感基因檢測?

這四類人群才需要做

除了定期篩查鉬靶和B超,像美國好萊塢明星朱莉檢查乳腺癌易感基因後接受預防性切除手術,那麼一般人是否可以去做個基因檢測提前解碼自己的生命奧秘呢?

對此,蘇逢錫認為普通人沒必要做基因檢測。「我不主張大規模展開基因篩查。」他建議,由醫生選擇高危人群做基因檢測更有針對性。

實際上遺傳性乳腺癌只佔5~10%。參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建議,存在以下四種情況的女性才建議做基因檢測:

1.有兩位以上的一級親屬(指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乳腺癌,並至少有一位一級親屬患有卵巢癌。

2.有超過三位一級親屬在50歲之前診斷為乳腺癌。

3.有兩位姐妹在50歲前診斷出乳腺癌或卵巢癌。

4.有一位一級親屬患雙側乳腺癌,雙側卵巢癌,或同時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最後再次劃重點——


關鍵詞

35歲以上女人

35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要定期做乳腺癌篩查,篩查的兩個手段是鉬靶和B超。B超篩查建議35歲以下女性做,普通女性一般35歲以下不必做鉬靶篩查,超過35歲後再考慮「乳腺鉬靶+乳腺超聲」的篩查組合。

關鍵詞

乳腺癌的發病原因

大部分乳腺癌在長期多因素作用下發生。

「乳腺癌是沒有確切辦法可預防的。」蘇逢錫說的發病原因很複雜,大部分是長期在多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遺傳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相關影響還包括性別、年齡、飲食習慣等:

性別:99%乳腺癌發生在女性身上;

遺傳:目前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變的研究可以解析大部分遺傳性的乳腺癌,但大約只有5%~10%的乳腺癌具有遺傳性;

年齡:我國乳腺癌病人發病年齡呈現「雙峰」特點:第一個高發年齡是45歲~50歲,第二個高發年齡是60歲~65歲;

飲食習慣:常吃反季節食物,長期攝入脂肪過量、嗜酒、嗜煙等。

其他因素:影響乳腺癌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常用激素類藥物或激素類化妝品、反覆受到電離輻射、患有乳腺其他疾病等。


關鍵詞

飲食預防

提到防癌,大家最關心的是吃什麼或者不吃什麼。比如對預防乳腺癌,豆漿到底能不能喝?

「豆漿是有助預防乳腺癌。」蘇逢錫說,影響乳腺癌的主要是人體雌激素,豆漿含的是植物雌激素,它可以替代人體雌激素,雙向調節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時,它可以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它能起抑制作用,降低人體的雌激素水平。從這個角度看,適量吃豆類食品對預防乳腺癌是有幫助的。


大咖名片

名醫說腫瘤 | 准媽媽30孕周發現乳腺癌, 「自摸」篩查不靠譜!

蘇逢錫

科室: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腺醫學部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

簡介:乳腺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上世紀後期創立醫院乳腺腫瘤中心,是以西醫學治療為主導的乳腺癌單病種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每年收治乳腺病人2500人,乳腺手術2000多台。

蘇逢錫在國內首先開展「Fisher保乳技術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研究」,保留乳房手術率達57%;國內首先開展以保留腋窩為目標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結活檢的臨床研究,保腋窩率42%。他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乳腺癌疾病管理的嘗試,全程管理乳腺癌病人,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多次前往美國新英格蘭醫學中心、哈佛大學血液研究中心、佛羅里達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綜合乳腺中心學習交流。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臨床科研獲中山大學5010項目資持。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梁超儀 通訊員 林偉吟 劉文琴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駱昌威
視頻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延
編輯:吳婉虹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名醫大拜年 | 潘宣:用好這份護牙攻略,80歲不再「老掉牙」
雞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來了,贈你五道養生食療方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