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啥說認識台灣,台南這條老街才是真正的開始

為啥說認識台灣,台南這條老街才是真正的開始

眾所周知,從十七世紀荷蘭人佔領台南,於大員港建立奧倫治城(安平古堡),到1661年,明朝將領鄭成功收復台灣,將台南赤崁地區改為「東都明京」。台南幾乎濃縮了整個台灣地區的四百年歷史變遷。台灣《時代周刊》刊載的一篇文章中寫到:「認識台灣,應該從台南開始;認識台南,就從老街道鑽探起。」這其中老街道的代表就是神農老街。

台南從17世紀便是台灣的『首府』城市,如今卻保有最多的小鎮風情:老城專屬的古樸、不受拘束的創意妝點、台南人真實生活的點滴……

神農街在清代便是五條港區最重要的通道,繁華一時,直到現在,許多老屋仍然保留了清代及日據初期的外觀和結構,是台南保存最完善的一條老街。

秀木翠竹斜倚朱紅窗欞,濃烈的懷舊情感不知不覺便在胸中奔流,在歷史與現實間,似乎就此展開反覆對話。

神農街,來之前僅僅知道她是一條台南的百年老街,白天到此一逛,竟然出乎意料的安靜。

神農街是台南最有名的老街,老街一帶保留了許多古迹、街廟、老行業,街上房屋仍保留當年風貌,隨著海安路的藝術創作繁榮,不少文藝工作者也進駐到神農老街。

老房古店的舊外觀下包裹著酒吧、咖啡館、異國料理、特色民宿等新新元素,新與舊、傳統與時尚混合在一起,融匯出神農街別樣的風情。

看似老舊沒落,殊不知,神農街的魅力,卻就在這靜靜的夜晚隱身在每個角落,神農街上動輒上百年的老房子,吸引無數文藝小青年趕來拍攝很有味道的懷舊片。

夜色中的老街,最初覺得古舊安靜,細細品味,發現日式老宅和每幢清代民居的細微之處都融入了新潮時尚的小元素。

濃厚的歷史人文積澱,屈辱心酸的近代史,這條古街近幾年意外成為文創藝術的集散地,台南人有時會戲稱神農街為文青聖地。

這裡從清朝就是台南五條港區域的重要河港入口,當時的商賈都從這條街上進出台南,是當時最熱鬧的的區域。

經過百年演變,原本的河港現在成為都市裡的道路,徜徉其間,有一種很親切的生活味。

走在街弄里,一切就是很生活化的窩居場景,有種回歸自我的放鬆和寧靜。

藏身在神農街中段的金華府是古街唯一的木構街屋式廟宇,始建於1830年。原是許姓碼頭工人的家廟。規劃為台南市定古迹後,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成今日風貌。

在老街中,你能輕易尋找到新趣味,這裡有不少的文藝者進駐,有小酒吧、咖啡館、冷飲店和燒烤吧,喜歡尋幽的人,不妨來這走走!

看似平凡卻很有老味道的建築,經過經營者妙手打造,新穎時尚的外觀設計,親切溫馨的老房子立馬溫情脈脈地展現出現代風情!

神農小街,不長、不大、不是很特別,但,就是這條平凡之路,卻很有懷舊的味道。踏入神農街,其實第一個感覺就是:平凡而熟悉,恍如隔世。

破舊的老建築沒有雕樑畫棟,但是,這種平凡生活風味的影像記錄,卻註定有一種專屬於台灣某個年代的記憶和味道。你若想細心留意找尋蹤跡,那麼,旅行的腳步就應該放慢、放慢、再放慢些!

小雨瀝瀝飄起,板凳巷的七彩花傘在燈光輝映下更為神農街增添一份穿越時空的空濛和神秘。

最後,不得不怒贊一下神農街口一品塘的果冰:杏仁乳酪百香果牛乳冰、芒果牛乳冰。紅芒果和百香果都是老闆家自產的,味道及其鮮美,而且份量巨大,足有一小臉盤般大小,簡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可以說是全台灣吃過最暢美的果冰了!這就是神農街,一份幽然自得,一份平淡靜怡,還有一份親切溫馨!說真,我已經喜歡上台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巍不至883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物太了不起,提到台灣都知道他
多彩甘孜,遍地美景的康北高原

TAG:無巍不至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