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便秘導致心血管病和中風?

便秘導致心血管病和中風?

便秘是每個人幾乎都會遇到的事情,但只有20%左右的成年人屬於慢性便秘。慢性便秘是指每周至少發生三次,大便干硬,排便困難。有時會聽說人們在如廁時心臟病發作,那麼這兩者之間有內在聯繫嗎?一項2016年的研究揭示了便秘和心臟病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納入45000名40—79歲的成人。研究人員根據他們每周的排便次數,將參與者分為三組:每天一次或多次;每兩到三天一次;每四天一次或更少。對這些人進行了13年的隨訪,研究發現排便次數越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高,尤其是出血性中風的風險。

這是一項相關性研究,並不能作為便秘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但問題在於,如果好幾天才排便一次,就很可能會出現排便困難,需要用較大的氣力以增加腹壓。這個過程伴隨著血壓升高,而大腦血壓的突然升高就增加了中風的風險。雖然該項研究並非建立因果關聯,但風險就算不大,也足以引起原本就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注意,在大便時不要過度用力,有動脈瘤的患者更是需要特別小心。

便秘還可能導致低血壓發生。通常用力排便時會屏住呼吸,通過收縮肌肉產生腹壓,這些因素會刺激連接大腦和結腸的迷走神經,引起血壓急劇下降,心率突然減慢。嚴重時可導致昏厥。

多數人平均每天排便一次,從個體角度來說,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屬正常。大便的頻率相對於每次排便需要的努力(時間和氣力)來說是次要的,有骨盆肌肉和神經問題的老年人可能會有器官性排便困難,要考慮採取措施治療和預防便秘。

解決便秘問題從生活入手非常重要,記住以下要訣:

1)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纖維素在結腸中有吸水和保水作用,使大便體積變大,更柔軟和容易通過;

2)喝大量的液體。每天至少喝四到六杯液體,水和稀釋的果汁是最好的選擇;

3)定期鍛煉。良好的肌肉張力對於定期排便非常重要。如果腹壁和膈肌的肌肉較弱,排便會變得困難。

另外,服用藥物的患者,需檢查藥物中是否含有導致便秘的成分,尤其是麻醉性止痛藥,如羥考酮與阿司匹林或對乙醯氨基酚一起吃。降壓藥如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鐵補充劑,含有鋁的抗酸劑等也可能造成便秘,如果正在服用這些藥物,諮詢醫生之前不要輕易停葯。

有些非處方藥物可緩解便秘,含有纖維素的一些產品可長期使用。含聚乙二醇和氫氧化鎂的瀉藥可短期使用。還可以考慮改換「蹲姿」,比如把腳墊高,傳統的「蹲坑」姿勢會讓一部分便秘患者如廁變得輕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

科學貓頭鷹以傳播科學知識、探索自然世界、成就個體健康為目標,致力於為大眾提供嚴謹的科普內容和靠譜的健康信息。在過去的一年裡,越來越多的科普內容陸續向讀者免費開放,但公益化的努力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在此呼籲更多的朋友成為科學貓頭鷹「榮譽會員」,以您的慷慨捐贈,為科學貓頭鷹的運作提供必要支持和有力保障。感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便秘 的精彩文章:

便秘時不時找上門?牢記5小妙招,輕鬆潤腸通便
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長期便秘的困擾?

TAG: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