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為什麼會痛苦?

人為什麼會痛苦?

人從哇哇墜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過百年,這在歷史長河裡只不過是短暫一瞬。人的一生無時不與痛苦相伴,少時有少時的痛苦,青年有青年的痛苦,中年有中年的痛苦,老年有老年的痛苦,人的一生就是在痛苦中掙扎。回顧人生,真可謂是「人生苦短」。

那麼痛苦從何而來呢?慾望,沒完沒了的慾望。曾有智者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你自己讓自己痛苦。」這話說得對,恰如其分。其實就是這樣,欲越盛,苦越多;欲與苦伴,苦與欲連;苦隨欲而來,苦也隨欲而去;無欲則無苦,無苦即得樂。

人都會有慾望。慾望是人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它是本能的一種釋放形式,構成了人類行為最內在與最基本的根據與必要條件。在慾望的推動下,人不斷佔有客觀的對象,從而同自然環境和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關係。通過慾望或多或少的滿足,人作為主體把握著客體與環境,和客體及環境取得同一。在這個意義上,慾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與歷史進步的動力。

但是,作為一種本能的慾望,無論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歷史的結構,它的功能作用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慾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滿足不是絕對的,總有新的慾望會無休止地產生出來,所以慾望是無休止的,永遠不能滿足的,這就必然會引發出許多難以調節的心理矛盾和社會矛盾。

凡人有慾望是正常的,但應該是有限度的。慾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貪慾。貪慾是萬惡之源,萬苦之根。解決貪慾的問題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戒欲。佛教的基本教義就是戒欲。我們學佛學的就是戒欲。我們步入佛門的第一堂課:三皈五戒,就是講怎樣戒欲。

這世間,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諸多煩惱,煩惱無以排遣故有心結,有了心結人就陷入「無明」狀態中,從而造下種種惑業。戒欲,是指要戒除的那些超出合理範圍(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外的貪慾。

欲,要從眼、耳、鼻、舌、身、意戒起,從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起。戒欲,要打「主動仗」,要從心而戒,只有心清凈了,欲才能調伏。戒欲,要打「持久戰「,克服貪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個長期的修行課題,這個課題可能要一直做到死,甚至死了還要做。

讓我們把慾望壓縮到最小最小,把無我放大到最大最大,在無限的空靈中回歸自我。讓我們放棄貪慾,尋找清凈,享受無欲之妙,明心見性,菩提得渡,離苦得樂。

寺院理念

善心善行:倡導公共文明

文明敬香:一人燒一支香

垃圾不落地,你我都得利

文明祭祀:子孫顯達福慧多

三零:零經濟 零商業 零門檻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慈心不殺 凈業正因
何謂靈巧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