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今春,困擾多時的手指勞損和網球肘讓我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畫筆,而追根溯源竟與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有關。幾年前,我也像一百多年前的沈周一樣,看到《富春山居圖》,興奮不已,開始日日不歇地臨摹,唯一不同的是,他觀看的是原作,後借與他人遺失,因而背臨原作,而我臨的是高清印刷品,此畫的原作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和台灣故宮博物館,無緣得見。當我臨完《富春山居圖》時,右小手臂疼痛不已,醫生說長時間使用同一動作做同一件事情,傷到手臂了,而我臨畫之時,畫卷美不勝收,山川連綿不絕,根本停不下來休息,如今唯有嘆息和將息。

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元代著名山水畫家。1279年,當元軍在崖山海戰中徹底消滅了南宋,陸秀夫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時,黃公望剛好10歲,而他的一生正好是經歷了元朝的大部分時間,元朝漢人和南人的地位很低,很多高士紛紛隱居,黃公望本人也因累入獄,出獄後再無心仕途,皈依了「全真教」,別號大痴道人,從此在山水間遊歷,一度在江浙一帶賣卜為生。《富春山居圖》正是黃公望年逾古稀高齡時,為他的師弟鄭樗(無用師)而繪,也代表著他繪畫的最高成就。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優美的自然景色為背景,以平遠、深遠、高遠六段構圖,展開了千里畫卷,山石叢林、群峰競秀、平坡沙渚、江水茫茫、水天一色、漁人樵夫、恬然自得、村舍茅亭、遠樹含煙,營造了一個令人嚮往的淡泊空間;他以淡雅枯潤的筆墨,上啟董源、巨然,開創了淺絳山水一脈,北大朱良志教授在《南畫十六觀》中有專業的評述。

《富春山居圖》流傳至今尚有諸多典故,經歷頗為傳奇。諸如:明代沈周失畫、明代董其昌曾購得此畫、清順治年間吳洪裕焚畫殉葬、清乾隆帝誤判真跡、到現代又經歷了一畫兩段隔海相望、兩畫合璧等。

如今看來,我臨的《富春山居圖》缺憾甚多!但再整臨全卷恐難以完成,不過臨局部還是可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珍讀畫 的精彩文章:

TAG:世珍讀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