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士康掀獨角獸上市潮 華為上市再被提 任正非卻這樣說!

富士康掀獨角獸上市潮 華為上市再被提 任正非卻這樣說!

要說最近什麼領域最熱門,那非科技互聯網和A股莫屬了,兩者的激情碰撞讓整個圈子都處在輿論的風口。這種激情碰撞還要從富士康IPO光速過會說起。

從2月1日申報IPO材料到3月8號審核過會,前後滿打滿算才36天,富士康就以閃電般的速度邁過了其他公司此前需數倍時間才能走完的路,如果去掉中間7天春節和周末,富士康就僅僅用了20個工作日就過會了!這史無前例的速度估計也只有富士康這樣的「獨角獸」才有資格享受吧。也是,前段時間證監會傳出消息稱將會為四類獨角獸IPO開快速通道,而此次富士康的「閃電」過會算是給新政策的落地打造了一個樣板。

不得不說,自富士康開啟了A股獨角獸上市風潮後,再加上政策利好的消息,吸引了大批資本市場對獨角獸企業的關注,尤其是那些準備在A股上市的公司,以及想回歸A股的中概股公司。

據報道,第一批入圍CDR名單已經出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BATJ、攜程、微博、網易及舜宇光學等互聯網領頭企業;另一類是「新藍籌」的富士康、滴滴、今日頭條、美團點評等尚未上市的互聯網和新經濟巨頭。

敲黑板!什麼是CDR?跟回A股IPO有什麼關係?

首先說說什麼是DR,DR(Depository Receipts)即存托憑證,是指在一國流通的代表外國公司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按照發行或交易地點的不同,被冠以不同的名稱,所以咱中國自然就叫做CDR了。有了它,就可以實現境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手續簡單,發行成本也低。

通俗點講,就是那些註冊地不在國內,但是要在國內上市,或者已經在海外上市,現在要回歸A股的企業,就可以採用CDR的形式,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在海外私有化退市、拆除VIE結構,再回A股IPO或者借殼這麼繁瑣的方法了。

這些入圍的名單僅僅展示了一部分獨角獸企業,它們有的是在海外上市,比如以BATJ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有的是尚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而在國內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中,估計最龐大的還要數任正非的華為帝國。儘管它沒有出現在CDR名單中,但是卻是被資本市場看好的一塊「大蛋糕」。而此次富士康的上市,再一次把它推向了上市的風口浪尖。

據媒體爆料,華為有意參與本輪資本市場新經濟戰略;這意味著,華為可能通過特殊通道,直接在A股上市,這無疑是個爆炸性的消息。

國內優秀的企業不在少數、像騰訊、阿里等都算是行業中的翹楚了,但是在多數人的眼中,華為是最特殊的那個,它是完全靠一流的高科技,幫中國賺到了全世界的錢,是真正的民族驕傲!

作為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500強企業,華為如果上市,那它的價值如何呢?

業績收入

2017年華為收入總額1022億美元,相比於去年增長約25.7%,其中EBG(企業BG)實現收入106億美元、CNBG(運營商BG)實現收入450億美元、CBG(消費者BG)實現收入441億美元,其他收入顯示25億美元,其中消費者BG增長最快。從數據可見華為的收入比目前火熱的BAT三家公司之和還要多。

華為收入的快速增長少不了華為手機的功勞。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2016年消費者BG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9億台,而2017年全年發貨了1.53億台,比去年有了10%的增長,在全球份額上也突破了百分之10 ,穩居了全球前三。

產品決定銷量,就像任老說的:只有提升產品品質、產品創新力,才是好產品,才會獲得成功。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去年上市的主打AI功能的Mate10系列手機上,它的上市開創了AI的一大創新,它的面世讓人工智慧真正落地,也讓消費者能切身體驗AI,比如最善解人意的語音助手小E、最豐富的隨行翻譯、慧眼識物的拍照功能~~這些無一不體現了華為手機的品質和創新。

華為語音助手小E

業務版圖

華為不僅是全球第三的手機製造商,也是全球一線電信設備製造商,據IHS Markit的最新報告稱,去年電信設備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25%增加到28%,擊敗了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等對手成為全球電信設備製造領域的老大。

除此之外,在解決方案業務上,華為也成為全球僅次于思科,排名第二的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這塊業務,在華為的版圖中,雖然體量小,但是發展勢頭最猛。

可以說,有了這樣的體量在這,華為上市,肯定不比騰訊、阿里差。如果硬要做個對比的話,那可以拿華為與蘋果、三星對比,畢竟這三者的業務也極為的相似,而且這三家企業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目前蘋果市值高達8690多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萬多億人民幣),全球第一;三星最近也突破了2萬億人民幣,所以如果華為上市,市值應該在蘋果和三星之間,即2萬億人民幣到5萬億人民幣之間。

不過,就算有這麼好的市值前景,任正非也一再對外表示,華為不會上市。

對於外界而言,華為要上市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股權過於分散,股東太多。大家都知道華為是一家以員工持股為主的企業,據華為此前的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華為已經有8萬1144名員工參與了持股,待2017年財報出爐後估計持股的人數會增加很多。如此龐大的員工持股策略,是阻礙華為上市的一大障礙(企業IPO前的發起股東人數不得抄過200人)。

對內而言,華為堅持不上市,為的就是把利潤分給員工,讓那些真正捲起袖子苦幹的人也能賺取大筆財富。而正是這樣的利潤共享,讓華為人團結在一起。任正非曾在《一江春水向東流》道出了持股制度的產生過程:設計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共享,團結員工,讓員工一起擔責任,享利益,而正是這種制度,才成就了現在的華為帝國。

華為創立30年來,始終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大家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而這種精神也一直是行業的學習楷模。如果一旦上市,奮鬥精神將逝去,企業也將失去前進的動力,這跟華為的「狼性」是最不相符的。

任正非曾經私底下說過:不上市,就可能稱霸世界!華為能走到今天,就是因為華為的制度。人人當老闆,共同打天下,這話用在華為身上最合適不過了。不像其他業界同行,總是被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牽著鼻子走,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就會導致民心不穩。

所以還是那句話,華為目前是不會考慮上市的,畢竟人家有名又有財,何必去招惹那些資本魔獸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進化論 的精彩文章:

三月國產新機齊上陣 華為/小米/OV誰將贏?
「宇宙之王」霍金去世!他對人工智慧的預言還會成真嗎?

TAG:手機進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