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國把歐盟拉入對華「貿易戰」
在中國企業越來越多「走進歐洲」的背景下,歐洲人的「隱形貿易戰」同樣值得警惕,特別是對歐美「合流」要未雨綢繆。
歐盟春季峰會上,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左)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交流。 圖/新華社
文 |趙柯
3月22日-23日,歐盟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春季首腦峰會,在美國採取徵收鋼鋁關稅以及發動對華「貿易戰」等保護主義政策的背景下,貿易成為此次峰會的重要議題。歐洲理事會在會後發布的公報中說,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徵收鋼鋁關稅是不合理的,這種「行業範圍」的保護主義措施,並非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合適辦法。
歐洲獲得美國鋼鋁關稅豁免
歐洲對美國的這一「委婉」批評,是否意味著在這次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中,歐洲不會與美國聯手向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或者至少能夠保持中立?
答案並不樂觀。經過歐盟以及德國持續的「公關」,美國在最後一刻宣布將暫時豁免對來自歐盟國家的鋼鋁產品額外徵收關稅。但美國的「豁免」不是白給的,歐洲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一直在牽頭負責與各國談判,以決定相關國家是否可以被豁免25%的鋼鐵進口關稅和10%的鋁進口關稅。在關稅措施正式簽署生效前,歐盟一直在竭盡全力爭取豁免。
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圖/視覺中國
上周,德國新政府的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和歐盟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羅姆先後抵達華盛頓與萊特希澤會晤,商談「豁免」事宜。根據彭博社的報道,萊特希澤在談判中列出了歐盟在獲得豁免之前必須達到的五個條件。
這五個條件是:第一,歐盟之後對美國鋼鋁出口不得超過2017年的水平;第二,歐盟需要採取積極措施來應對中國各種「扭曲貿易」的政策;第三,在20國集團(G20)全球鋼鐵論壇上與美國積極合作;第四,與美國合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對中國的「貿易扭曲」政策提起申訴;第五,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
很顯然,美國想要藉此把歐盟綁上其對華「貿易戰」的戰車上,試圖形成「統一戰線」的陣勢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
歐洲雖反對「貿易戰」,但又希望「搭便車」
歐洲人對美國的這一策略心態複雜。一方面,歐洲人反對特朗普以保護主義的方式來處理國際貿易問題,認為這隻會導致「兩敗俱傷」。比如,德國工商協會(IHK)的發言人哈弗斯(Tobias Havers)在接受採訪時就認為,特朗普發起的這場「貿易戰」最終沒有贏家,而德國無論是與中國,還是與美國的經濟聯繫都非常緊密,更是不可能從這場貿易戰中有任何「獲益」。
但另一方面,歐洲人又有「搭便車」的幻想。他們認為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雖然威脅全球貿易,但是歐洲必須避免激化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只要特朗普沒有專門針對歐洲開啟貿易戰,就應該向美國靠攏,藉此與美國合作,共同向中國要求對等的市場准入待遇。
歐盟春季峰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左)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交流。 圖/新華社
歐洲人認為當前沒有必要跟隨美國以實施高額懲罰性關稅的方式來向中國施壓,但歐洲支持特朗普要求對等開放市場的要求。與特朗普高調的「貿易戰」不同,歐洲人的做法是進行「隱形貿易戰」:給中資企業在歐洲投資增加法律限制和提高監管門檻。
所以,在此次歐盟峰會所發布的公報中,歐洲人「雄心勃勃」地宣布要繼續實施強有力的貿易政策,在全球推行歐盟的標準,以尋求建立同一標準的競技場。為此,歐盟國家首腦們敦促要加快在投資審查和公共採購領域的立法。
歐洲「隱形貿易戰」也值得警惕
在中國企業越來越多「走進歐洲」的背景下,歐洲人的「隱形貿易戰」同樣值得警惕,特別是對歐美「合流」要未雨綢繆。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已經被人類發展的歷史無數次印證。無論是特朗普高調的「貿易戰」,還是歐洲人小心算計的「隱形貿易戰」,都是力圖用封閉的「對抗性」思維去解決開放型世界經濟中的新問題,這註定沒有未來。
趙柯(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老人批評晚點被摁倒、被拒登機,這家航空公司咋不上天?
※咪蒙們,別毒雞湯熬上癮了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