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分祛濕效果會是最好的?這個節氣的習俗和飲食起居你知道哪些?

春分祛濕效果會是最好的?這個節氣的習俗和飲食起居你知道哪些?

今年的春分時間是2018年 3月21日 00:15:24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

農曆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

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於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1

春分三候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玄鳥至

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每年春分左右北方回暖,燕子由溫暖的南方回歸。此時,我們的身體陽氣也應該返回且向上生髮了。

雷乃發生

春分後五日,「雷乃發生」,二候雷乃發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陰陽相薄為雷,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

春分之時,陰陽相交,陽氣漸盛。天上雲層開始活躍則雷聲起。也意味著,雨水開始逐漸增多了。

始電

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瀟瀟,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古人將雷聲視為陽氣漸盛之結果,而雷光則為屬陰的雲層聚集的的結果。

「雷乃發聲天際頭,閃閃雲開始見電」,古人認為陽先行,陰乃動。所以將二候定為雷乃發聲,出現雷光則在雷聲之後。但這並不代表古人不知道先看到閃電後聽見雷聲。

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著)

2

春分習俗

吃春菜

「春菜」,一種野莧菜,鄉人稱為「春碧蒿」,與魚片「滾湯」,名「春湯」。「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豎蛋

「春分到,蛋兒俏。」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

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

粘雀子嘴

家家吃湯元,還煮些不包心的湯元,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以防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春分當天放風箏,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等,大者有2米高,小的二三尺。

3

起居養生

著衣宜下厚上薄

春分屬仲春,起居方而仍應遵守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

的養生原則,宜晚睡早起,慢步緩行。

春分時雖然太陽直射赤道,北半球陽光逐漸增多,大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還不時會有寒流侵襲。

此時養生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尤其應注意卜肢及腳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宜,「勿極寒,勿太熱」

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更應注意適時增減衣物,以免穿脫不當引起感冒。

多梳頭以通血脈

稽康《養生論》載: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隋代名醫巢元方也認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使頭髮不白之作用。春分後尤其適合梳頭養生。

這是因為,春分時節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之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張,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趁著大自然陽氣和體內陽氣開始升發之時,多梳頭以刺激頭部諸多經穴,能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可以疏通經絡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

佩戴香囊防疾病

我國自古民間就有佩戴香囊的風俗和習慣。

所謂香囊,就是將芳香葯如蒼朮、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等製成葯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

春分時天氣轉暖,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流感、水痘、甲型肝炎、肺炎等疾病高發。通過佩戴香囊,可以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

這是因為,香囊中的芳香葯通過肌膚、穴位、經絡等途徑「滲入」人體,能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的作用。

香囊適用於各類人群,兒童佩戴香囊可預防流感、手足口病等;老人佩戴香囊可起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一般人群佩戴香囊,可調節氣機、疏通經絡,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4

飲食養生

春天第一菜——韭菜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

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韭菜炒雞蛋

做法:

1、將雞蛋打入盆內,加鹽、可加少量水,順著一個方向攪勻;

2、韭菜切成2~3厘米一段;

3、鍋內油燒熱,倒入攪好的雞蛋,待一面煎好時稍微來回翻炒幾下;

4、最後加入切好的韭菜,再加適量鹽,翻炒幾下,看韭菜完全熟透即可出鍋。

春天第一果——草莓

味道酸酸甜甜,香味沁人心脾的草莓,特別適宜春天養生食用,被營養學家譽為是「春天第一果」。《本草綱目》中記載草莓可以潤肺、健脾、補血、益氣,對老人、孩子和體虛者而言,是滋補的佳品。

草莓中的胡蘿蔔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的作用。草莓中富含鐵、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對於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嗓子疼、長火癤子疾病,都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推薦吃法

因草莓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最好在飯後整果食用,草莓性寒,一次性不要食用太多。

春天第一飲——枸杞菊花茶

老年人在春天肝陽旺盛,容易導致腎陰虧虛,從而容易出現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失眠、盜汗等癥狀。

枸杞養肝、滋腎、潤肺、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葯,菊花清心明目、生津潤喉,現將兩者合二為一成茶飲,能夠起到益肝腎明目、增強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血壓等功效。

春天第一羹——薑汁蛋

春天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建議多吃些溫補陽氣、驅寒的食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營養科主任王宜特別推薦一道適合早春養生的菜——「薑汁蛋」。

薑汁蛋做法

生薑切碎後擠出薑汁,然後和雞蛋一起蒸成雞蛋羹,這道菜有很好的暖胃作用,可以幫身體趕走寒氣。

飲食宜寒熱均衡

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佔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

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飲食搭配,如吃鴨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時,最好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

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檸檬、橘子等。

勿忘健脾祛濕

春分時肝氣旺,易乘克脾土,加之此時節雨水漸多,空氣濕度比較大,易使人脾胃損傷,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等症,故飲食上應注意健脾祛濕,可多吃薏苡仁、山藥、鯽魚、赤小豆等食物。

5

春分祛濕

春季皮癢,濕邪作怪。祛濕止癢,可多吃薏仁、赤小豆、土茯苓,少食生冷,烹調多用蔥姜蒜。

體內濕邪,不分南北

我們先來看看「濕」是什麼。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東海指出:「中醫理論說的『濕』,就是水分多。濕、燥、寒、暑、風、火,被稱作『六氣』。這是古人對四季氣候變化的一種直觀認識。」

這很好理解,在南方,春天天氣返潮,窗戶、桌子、牆壁上,都蒙著一層小水珠,衣服怎麼都晾不幹,顯然就是濕氣很重。

濕氣不一定有害。每年二三月份,濕氣開始生成,滋養萬物,我們才能迎來百花盛開、奼紫嫣紅的春天。但如果天氣長期潮濕,或人們體質虛弱、涉水淋雨,以致濕氣過盛,入侵人體,則會致病。引起人體不適的濕氣,中醫也稱為「濕邪」。

「濕邪侵襲人體,其中一個途徑是皮膚。當濕邪滯留在皮膚間,與人體內的氣血相互搏擊、往來竄行,體表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覺得瘙癢。」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迥異,沒有潮濕的「回南天」,還會發生沙塵暴。

然而,北方的皮膚病患者也需要祛濕,為什麼?

李東海解釋道,「濕」有內外之分。外界環境潮濕,叫「外溫」,人體內水濕停聚,叫「內濕」。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運化水谷的重要臟腑。過吃甘甜肥膩之物、生冷瓜果,煙酒不離手,都會損傷脾胃功能,使水濕運化失常,以致寒溫內生,引起瘙癢。此外,生活過於安逸,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也會使水濕運化不暢。

「現代人往往吃得多動得少,皮膚病病人多是外濕、內濕兼而有之。單純由外濕引起的皮膚病,癥狀主要以皮疹為主;若兼有內濕,常伴隨著全身癥狀。」

瘙癢遷延不愈、皮疹滲出明顯,多有濕邪

濕邪引起的皮膚問題,跟西醫里的皮膚病沒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根據李東海臨床觀察,濕疹、水痘、帶狀皰疹、手足癬等病人,較多與濕邪有關。

「中醫認為,濕氣具有黏滯性。因此濕邪致病,最突出的特點是『如油如面,纏綿難愈』,很難徹底治好。很多病人都有多年病史,一到春夏,瘙癢、皮疹就按時『報到』。」李東海說。

受濕邪侵犯者,還常見以下幾種癥狀,大家可作自我參照:

這些癥狀,說明體內有濕邪

√ 看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 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沖乾淨。

√ 看身材:一般來說,「肥人多濕」。

√ 看精神狀態:中醫認為「因於濕,首如裹」。病人會覺得頭腦昏沉,身體困重,彷彿被厚衣包裹一般,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 看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 看瘙癢部位:濕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

多吃赤小豆、薏仁、生薑,驅散濕氣

春季如何防濕祛濕,預防皮膚瘙癢?

最重要的,自然是「避外濕」。遇到春雨淋漓不盡的潮濕天氣,應關好門窗、少出門,避免去濕氣濃重的地方遊玩,如樹林、湖泊、水塘等。在家裡放一個濕度計,若發現室內相對濕度高幹70%,及時開啟除濕機或空調除濕。

食療也是便捷的祛濕法。李東海指出「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濕,土茯苓除濕解毒、通利關節,馬齒莧、木棉花、綿茵陳(也稱白蒿)清熱利濕,香薷行水散濕。大家在春天不妨適當多食用這些食材。」但要注意一點:薏仁、馬齒莧、木棉花較寒涼,孕婦及脾胃虛寒、常出現腹瀉者慎用。

日常做菜時,還不如多加一些蔥、姜、蒜、茴香、香菜提味。這些食材性辛溫、芳香化濕,有助於加強脾胃運化。特別是在不慎淋雨後,如果能馬上喝一碗溫熱的姜水,可驅散寒濕之氣。

另外,春天應少吃涼拌菜、生冷瓜果、冷飲、雪糕,以免內濕與外濕聯合為患。

6

運動養生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

「謹察陽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意思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與外在運動保持一致,即使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的「供銷」關係平衡。

春分時春暖花開,人們應多到公園、郊外等地踏青遊玩,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可使心情愉悅,可謂一舉兩得。

春天第一補——曬春陽

俗話說,春天「百草回芽,百病複發」,為什麼會出現百病複發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此時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勃發,陽氣充足,會衝擊體內的病灶,將病邪趕出體外,而如果陽氣不足或是陽氣受到壓抑,各種病徵就會捲土重來。

春陽怎麼曬?

有一個好辦法可以養陽去百毒,那就是曬春陽,春陽怎麼曬?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提醒大家,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曬背,第二個是曬頭頂。

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的免疫細胞,通過曬太陽可以激活這些免疫細胞,達到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和臟腑、祛寒止痛的目的。

人的頭頂有百會穴,曬春陽時摘下帽子,讓陽光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人體,有助通暢百脈、調補陽氣。曬背和曬百會結合起來效果最好,能去百毒。

7

春分節氣刺絡拔罐預防感冒

所謂「春分針」,即於春分節氣在人體特定穴位上針刺操作,達到防病養生之目的的一種針刺方法,是中醫養生學說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主張在疾病未發之前積極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又雲 :「春三月 ,此謂發陳 」 ,所謂發陳意即推陳出新之意。

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俱生、推陳出新的特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內應肺臟,是肺臟之氣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具有調理肺氣、實腠固衛的作用;

風門穴居於陽位,而風為陽邪,易於上犯,該穴為風邪侵襲人體的門戶 ,有疏風解表、調理肺氣 、預防感冒之功 ;

刺血法具有消瘀祛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養血活血的作用。於春分節氣,在此二穴上進行瀉血操作,可以使人體陽氣升發,瘀滯得以祛除,肺衛得固,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預防感冒之目的。

春分針符合《素問·四時刺逆從論》「春刺絡脈」之宗旨,即春季陽氣升發,氣血也趨向於體表,所以針刺宜淺。

此法是因時制宜法在針灸治療中的具體體現,一般這種依年節律選穴針刺方法的意義更多體現於理論而非臨床實用,但本法則是四時針刺法在臨床中的具體運用且療效肯定。

治療方法

時間:每年春分日以及春分日前後各3天,大約 每年的3月18日—3月24日。

取穴:風門、肺俞。

操作方法:就診者採取俯伏位,充分暴露肩背部。

雙側風門、肺俞常規消毒後,左手捏起穴位皮膚,右手 持一次性5mL注射器針頭在穴位皮膚上點刺1~2針,稍擠按使出血,然後用閃火法在左右各拔一 罐,每一罐罩入2個穴位,出血量約3~5mL,3~5 min後 起 罐 ,用 消 毒 脫 脂 棉 揩 凈 穴處皮 膚 並 敷 上 無菌紗布。

每年春分節氣治療1次,連續治療3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雨水節氣養生重在祛濕!祛濕高手就在廚房中
濕人「光環」去不掉?泡腳水中加一物,每天泡一次,祛濕一步到位

TAG:祛濕 |